一种五味子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6046阅读:28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味子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五味子,别名山花椒、五梅子等。以成熟果实入药,是中药常用大宗名贵中药材,含柠檬醛、α~依兰烯、维生素C等;种子含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等。性温,味酸;入肺、肾经;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涩精止泻之功效;主治久咳虚喘、梦游滑精、尿频遗尿、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症。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长可达8米。其小枝褐色;叶互生,广椭圆至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小齿牙,叶柄长1.5~3.0厘米;穗状花序,开后下垂;浆果球形,内含1粒种子。其适应性较强,喜光照充足、肥沃湿润、凉爽的气候环境;适于生长在疏松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一般野生于山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及河谷地带。近年来,五味子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产量逐年下降,加之出口数量增加,导致五味子市场供应日趋紧张,有关专家预测,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五味子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五味子育苗移栽,实行全日光条件下人工栽培,其产量、质量和效益均好于野生五味子。目前人工栽培的五味子盛果期后,年平均每亩产量可达300千克,但仍然不能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果率高、药用品质好的五味子的栽培方法, 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五味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

①种植地: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的阳坡、半阳坡,或河谷平坦地块,每亩施3200~35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500~1000公斤腐熟秸秆肥料作基肥,然后深翻、整平后浇透水;

②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地块,每亩施3500~4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20~3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翻耕20~25厘米,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土壤后,耙细、整平并作1.2~1.5米宽的苗床。

2)育苗

①种子处理:9月末选择大穗粒多、大小均匀的果实放入清水中浸泡2~3天,搓去果肉,甩出次粒,捞出晾干,然后把洗净饱满的种子与3倍量的毒沙拌匀,选择避风向阳处挖60~70厘米的深坑,把拌有毒沙的种子装入布袋或麻袋中,埋入坑内,进行冷冻处理;次年3月,挖出种子放在20~22℃下催芽,当70~80%种子微有裂口,胚根刚刚露出种皮时,适时播种;

②播种育苗:4月上旬,经催芽的种子按15~18厘米的行距条播,播后覆土2~2.5厘米,稍加镇压,盖草浇水,防止干旱,每亩播种量4.5~5千克,播后20~30天即可出苗,这时要分批撤掉草帘,搭设简易遮荫棚,并适当追肥、浇灌、松土。

3)移栽

①苗木选择:选择根径0.3厘米以上,根长20厘米以上,主根5~7条, 无病虫害,无损伤幼苗为移植苗木;

②移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120厘米×50厘米的行株距,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将甲基托布津与田土按1:300的比例混合后回填至穴内,回填土达到穴深1/3时,将苗植入,并将根系舒展开,再填土培苗,待回土2/3或苗木根系已全部培土时,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待水完全沉下后,将坑内全部填满,并轻轻镇压,再用土培成约8~10厘米的土堆,以利保水,促进苗木成活;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4)田间管理

①施肥:移栽后,当年6月上中旬,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次年5月上旬,每亩追施磷钾肥和尿素各20千克,以便促进生长,扩大树冠,尽快达产;第3年后除追施化肥外,还在10月上中旬秋施基肥,以保证土壤肥力;并对产量较高,树势较弱的园,用5‰尿素液进行叶面喷肥;

②修剪:在9月中下旬进行掐尖处理,以促进枝条成熟度;第2年继续保持延长枝头生长,促其扩大树冠,同时注意清除基地基匐枝,以减少营养消耗;第3年进入结果期后,除继续保持扩大树冠,增加结果面积外,要进行冬夏结合修剪,以利进一步扩大树冠,增加结果面积;

③搭架:移植后第2年引缚搭架,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自然缠绕上架;

④中耕除草: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⑤浇水:栽后的第1年,应多次浇水,以保证土壤含水量,从而保证苗木 成活率和幼树的正常生长;进入结果期的树,要保证花前水、花后水、果实膨大水、封冻水4~5次浇水,同时结合中耕除草,浇水后应立即松土保墒,防止土壤板结;

⑥培土:入冬前在基部培土,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5)病害及其防治

①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发病期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灌根防治;

②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进一步,在种子处理步骤中,所述的毒沙是由细沙、敌敌畏与可湿性粉剂按80~100:1:1的比例混合而成。

与现有人工栽培五味子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对五味子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保证土壤水肥充足,以促进苗木生长,增大树冠,达到尽早结果的目的。

2、本发明在催芽过程中,采用毒沙拌种后埋入坑内冷冻处理,次年挖出种子放在20~22℃下催芽,使种子表面附着一层毒性保护膜,避免虫害、细菌对种子的损害,保证种子出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1

一种五味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

①种植地: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的阳坡、半阳坡,或河谷平坦地块,每亩施3200~35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500~1000公斤腐熟秸秆肥料作基肥,然后深翻、整平后浇透水;

②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地块,每亩施3500~4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20~3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翻耕20~25厘米,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土壤后,耙细、整平并作1.2~1.5米宽的苗床。

2)育苗

①种子处理:9月末选择大穗粒多、大小均匀的果实放入清水中浸泡2~3天,搓去果肉,甩出次粒,捞出晾干,然后把洗净饱满的种子与3倍量的毒沙拌匀,选择避风向阳处挖60~70厘米的深坑,把拌有毒沙的种子装入布袋或麻袋中,埋入坑内,进行冷冻处理;次年3月,挖出种子放在20~22℃下催芽,当70~80%种子微有裂口,胚根刚刚露出种皮时,适时播种;

②播种育苗:4月上旬,经催芽的种子按15~18厘米的行距条播,播后覆土2~2.5厘米,稍加镇压,盖草浇水,防止干旱,每亩播种量4.5~5千克,播后20~30天即可出苗,这时要分批撤掉草帘,搭设简易遮荫棚,并适当追肥、浇灌、松土。

3)移栽

①苗木选择:选择根径0.3厘米以上,根长20厘米以上,主根5~7条,无病虫害,无损伤幼苗为移植苗木;

②移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120厘米×50厘米的行株距,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将甲基托布津与田土按1:300的比例混合后回填至穴内,回填土达到穴深1/3时,将苗植入,并将根系舒展开,再填土培 苗,待回土2/3或苗木根系已全部培土时,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待水完全沉下后,将坑内全部填满,并轻轻镇压,再用土培成约8~10厘米的土堆,以利保水,促进苗木成活;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4)田间管理

①施肥:移栽后,当年6月上中旬,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次年5月上旬,每亩追施磷钾肥和尿素各20千克,以便促进生长,扩大树冠,尽快达产;第3年后除追施化肥外,还在10月上中旬秋施基肥,以保证土壤肥力;并对产量较高,树势较弱的园,用5‰尿素液进行叶面喷肥;

②修剪:在9月中下旬进行掐尖处理,以促进枝条成熟度;第2年继续保持延长枝头生长,促其扩大树冠,同时注意清除基地基匐枝,以减少营养消耗;第3年进入结果期后,除继续保持扩大树冠,增加结果面积外,要进行冬夏结合修剪,以利进一步扩大树冠,增加结果面积;

③搭架:移植后第2年引缚搭架,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自然缠绕上架;

④中耕除草: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⑤浇水:栽后的第1年,应多次浇水,以保证土壤含水量,从而保证苗木成活率和幼树的正常生长;进入结果期的树,要保证花前水、花后水、果实膨大水、封冻水4~5次浇水,同时结合中耕除草,浇水后应立即松土保墒,防止土壤板结;

⑥培土:入冬前在基部培土,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5)病害及其防治

①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发病期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灌根防治;

②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其中,在种子处理步骤中,所述的毒沙是由细沙、敌敌畏与可湿性粉剂按80~100:1:1的比例混合而成。

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的五味子在第3年即可大量结果,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呈紫红色时采收。这与目前人工栽培的五味子相比,结果期提早了一年,具有显著的进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