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渣叶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222阅读:19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领域,尤其涉及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inn)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布渣叶,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火布麻、山茶叶,为椴树科(Microcos paniculata L.)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具有清热解毒、消滞等药用功效。

全世界约60种,分布于非洲、印度、马来西亚。我国产2种,为破布叶和海南破布叶,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广东的阳西、湛江是主产地。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等处灌丛中或平地路旁或疏林下,少有栽培。

目前,布渣叶不仅为广东常用民间制作凉茶的原料中草药,而且也是许多品牌企业产品如“加多宝”、“王老吉”、“廿十四”等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凉茶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布渣叶的用量也将不断上升,由于山林被大量砍伐开发经济林,野生布渣叶数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人工栽培已成为市场的迫切要求,目前全国范围内极少有人工栽培,而育苗技术成为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之一。

布渣叶的育苗方法主要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枝插和根插)等,在技术研究领域上均还处于空白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渣叶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且大幅度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并提升了供应大面积栽培的种苗供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渣叶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布渣叶枝条扦插育苗方法,所述方法简单方便,成苗快,并能使幼苗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且成苗率高。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渣叶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布渣叶根扦插育苗方法,所述方法成苗率高。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种子进行播种前,用浓度为15-30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泡所述种子60-72小时,然后所述种子经清水洗净后,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1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2-4小时。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包括:

(1)种子的采收:选择2-10年生的健康布渣叶植株,在所述布渣叶种子的外表均呈现黑褐色时带穗采收以获取整穗。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种子的采收时间为12月-翌年2月,选择2-10年生的健康布渣叶植株,在所述布渣叶种子的外表均呈现黑褐色时带穗采收以获取整穗。所述健康布渣叶植株要求叶大、厚实、病虫害少,所述黑褐色外表的种子的种胚呈饱满的硬状物,可用剪刀将种子横切面剪开来观察确认。

(2)种子的储存:将步骤(1)中采收下的种子后熟5-7天,然后晾晒,当种子表面呈灰黑色,外壳干燥坚硬,且所述种子的重量为晾晒前的40%时将所述种子穗入库。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具体可为:将步骤(1)中采收下的种子穗立即均匀摊开,在阴凉通风的条件下后熟5-7天,然后在太阳下晾晒,当种子表面呈灰黑色,外壳干燥坚硬,且所述种子的重量为晾晒前的40%时将所述种子穗入库,此时所述种子的含水量为8%-10%。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种子穗入库前还要进行清杂:采用踩压或敲打方式使得种子与果柄分离,而后把种子筛出并装入编织袋或竹筐中,堆放在仓库货架上或苫垫上,且不得直接接触地面或靠墙堆放。保持仓库通风通气,做好防虫、防鼠、防潮、防霉变等保护措施。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编织袋或竹筐中的种子容量为50kg以下。

(3)种子的处理及播种

种子处理:在对种子进行播种前,用浓度为15-30mg·L-1赤霉素溶液浸泡所述种子60-72小时,然后所述种子经清水洗净后,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1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2-4小时。所述赤霉素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赤霉素先用适量酒精完全溶解,然后加水制成相应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种子处理可为:在对种子进行播种前,用浓度为15mg·L-1的赤霉素溶液以赤霉素溶液:种子=2:1的比例(体积比)浸泡所述种子60-72小时,然后经清水洗净后,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2小时。在这里,此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先用少量的酒精完全溶解,然后逐渐加水,边加水边搅拌,最终制得相应浓度的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混合溶液。

特别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赤霉素溶液浸泡所述种子的时间为72小时。

播种:在布渣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0-25℃下进行播种。

温度、气候对布渣叶种子发芽影响较大,其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即为三月上中旬,故应在3月-4月,温度为25℃左右进行播种才易于发芽。当温度低于15℃时发芽率只有10%。本发明中,优选地,采用沙床播种法,所述沙床的厚度为10cm,以3000粒每平方的密度进行均匀播种,种子不得重叠,播种后撒上细沙至完全覆盖种子,然后在沙土上盖一层稻草至不见所述沙床。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步骤(3)中采用小桶或竹筐将所述浸泡好的种子运往所述沙床,以免所述浸泡好的种子集中堆放而导致发热。

(4)苗床管理:包括浇水、揭稻草、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本发明中,优选地,浇水可为:浇水时采用喷头洒水,严禁大水冲刷。沙床疏松多孔易失水,需及时淋水,判断沙床湿度方法:抓取沙床表面少许沙土,用力攥握若手表面不留水渍,则说明需水。

本发明中,优选地,揭稻草可为:播种后15-20天,所述种子的大部分胚芽萌发至1-2cm长时,适当揭掉稻草。操作时小心进行,有带出小幼苗时重新种下并淋水。揭草后,若遇高温天气,应及时遮阳。

本发明中,优选地,除草可为:沙床有杂草生长时及时拔除,并避免带出幼苗。除草后及时淋水。

本发明中,优选地,施肥可为:幼苗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可施加浓度为0.3%以下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施肥后,洒少许清水冲洗幼苗叶片上残留的肥液,避免伤苗。其中,所述幼苗的真叶在10片以上,且其顶端的新叶呈暗红色即进入旺盛生长期。

本发明中,优选地,病虫害防治可为:幼苗萌发后,可撒毒死蜱等对害虫进行驱散,对于食叶害虫喷施800-1000倍稀释的阿维菌素药液等进行防治。高温高湿天气时沙床幼苗期易发生枯萎病、根腐病等病害,可喷施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预防。

(5)移栽:

本发明中,优选地,播种2-3月后,幼苗生长高度8-10cm,有7-8张真叶时,可以15cm×15cm的株行距定植。移栽时将小苗轻轻翘起,尽量带土移栽保持根系完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所育出的种苗根系发达,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抗性(如抗风、抗旱、抗寒等)较强;后期生长快,寿命长,生长稳定,也便于大量繁殖。所述种子育苗方法易于掌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因而所述种子育苗方法在布渣叶的繁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布渣叶种子常规育苗的发芽率仅为5%左右,而本发明所述的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的发芽率提升至40%左右,大幅度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且提升了供应大面积栽培的种苗供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布渣叶枝条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枝条扦插之前,将所述枝条用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0-7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8-12小时。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渣叶枝条扦插育苗方法,包括:

(1)枝条母树的选择

选择二年生以上的布渣叶植株,所述布渣叶植株叶片厚实、生长旺盛、少花、无病虫害且抗性强。

(2)枝条的选择和处理

要选择适中的枝条,太细的内含物质少,水分容易散失,保湿保水困难,成活率低,而太粗的萌发力弱,发芽慢生根难,所以选择一年生的枝条,枝 条径粗为0.5cm-1.5cm,将枝条从基部剪下,去掉叶片,按每段15-20cm的长度进行短截作为插穗,再将所述插穗下部剪斜口,上部剪平,用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0-7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8-12小时,然后阴干。在这里,此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先用适量的酒精溶解,后逐渐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枝条为植株上部光照充足的枝条。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插穗用所述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8小时。

(3)扦插及管理:包括扦插、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优选地,扦插可为:在苗床上进行所述插穗的扦插,所述苗床的基质为上层10cm厚细砂,下层沙壤土的复合型基质,所述苗床采用70%遮阴设备,将阴干的所述插穗的1/2左右插入基质中,并保持2-3个芽眼。

优选地,浇水可为:在所述扦插后随即浇足水,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后的一周之内所述插穗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一周后其逐渐开始发芽,要适当的控水,15天后可确定所述插穗的发芽率。

优选地,除草可为:所述苗床有杂草生长时应及时拔除,杂草只能手工拔除,杂草的高度以不超过10cm为宜,拔草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触碰扦插的所述插穗,否则容易松动、影响生根。

优选地,施肥可为:在所述插穗扦插一月左右生根育成苗木后可适当喷施1-2次0.1%的磷酸二氢钾,待苗木长到40-50cm左右时即可撒施复合肥(其中,氮:磷:钾=15:15:15),所述复合肥的用量5-10kg/亩。

优选地,病虫害防治可为:所述插穗在扦插后立即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淋1次,出芽后喷施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及时观察,对食叶害虫进行喷施800-1000倍稀释的阿维菌素药液等进行防治。

本发明的布渣叶枝条扦插育苗方法,简单方便,成苗快,并能使幼苗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常规布渣叶的枝条扦插方法技术要求高、不易于生根成活。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对树龄、枝条进行选择及插条处理等的研究极大的提高了成活率,所述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布渣叶根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根系扦插之前,将所述根系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20-3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5~15分钟。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渣叶根扦插育苗方法,包括:

(1)根扦插母树的选择

选择三年生以下的布渣叶植株,所述布渣叶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性较强,此布渣叶植株根系嫩,发芽能力强。

(2)根系的选择和处理

将母树整株挖起,选择直径0.1-2cm的根系剪下,并截成小段,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20-30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5-15分钟。在这里,此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先用适量的酒精溶解,后逐渐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

更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具体为:将母树整株挖起,选择直径0.1-2cm的根系剪下,并截成约10cm的小段,为了区分上下端,将所述根系上端剪平,下端剪斜口,剪好的根系立即浸泡在所述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20-30mg·L-1的混合溶液中10分钟。

(3)扦插及防护

优选地,扦插可为:将浸泡后的所述根系取出后马上扦插,全部插入土中,上端与地面齐平,然后浇水保湿。扦插一周后所述根系逐渐开始发芽,要适当的控水,扦插一月后可确定所述根系的发芽率;

优选地,防护可为:所述根系扦插的苗圃地采用30%遮阴设备,等所述根系育成的苗木发芽长到15-20cm时要逐渐的去掉遮阴网,不要一下子拿掉,开始早晚揭开,中午盖上,阴天揭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4)苗圃地管理

优选地,除草可为:所述苗圃地有杂草生长时应及时拔除,并为避免带出所述根系,拔草前浇足水,除草后及时补水。具体地,杂草的高度控制在不超过5cm,拔草时要特别的小心,不能触碰到所述根系,天气干旱的时候拔草前先洒水,土壤湿润拔草时不容易带起周围的泥土,拔草后一定要浇水一次。

优选地,浇水可为:所述根系扦插后7天内每天上下午必须各浇水1次,要浇透,7天后逐渐的控制浇水,等圃地苗床的表面发白再浇水。所述根系 一般在20-30天逐步地开始发芽,育成苗木,之后等所述苗木长到10cm以上时,浇水就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其中,所述术语“见干见湿”指的是等所述苗床表面干了以后再浇水。

优选地,施肥可为:待所述苗木长到10cm以上时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30cm时淋施1-2%的复合肥(其中,氮:磷:钾=15:15:15)。

优选地,病虫害防治可为:封行前期(此时所述苗木的高度为20cm以下)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苗床上撒毒死蜱等对害虫进行驱散,封行后期(此时所述苗木的高度大于20cm)喷施1000倍稀释的阿维菌素药液或2000倍稀释的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防治食叶害虫。植株病害主要以叶斑病和菌核病为主,预防可喷施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治疗可喷施1000倍稀释的咪鲜胺、菌核净等。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的布渣叶根扦插育苗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不同树龄、不同大小根系的研究,使得所述布渣叶根扦插的成活率高于枝插,一般在3-5月都可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赤霉素溶液是将赤霉素先用适量酒精完全溶解然后加水制成的;所述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10mg·L-1的混合溶液,或者所述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0-70mg·L-1的混合溶液,或者所述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20-30mg·L-1的混合溶液,是先将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先用少量的酒精完全溶解,然后逐渐加水,边加水边搅拌制成的。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布渣叶育苗方法包括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所育出的种苗根系发达,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抗性(如抗风、抗旱、抗寒等)较强,后期生长快,寿命长,生长稳定,便于大量繁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所述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成本低廉,且大幅度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相比于布渣叶种子常规育苗不发芽或者发芽率仅为5-8%的现状,本发明的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使发芽率达到了40%左右,并提升了供应大面积栽培的种苗供应。

(2)本发明所述的布渣叶枝条扦插育苗方法,简单方便,成苗快,能使幼苗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并极大的提高了成活率,可达90%以上。相反的是,未采用本发明所述枝条育苗方法的枝条生根成活率为0。

(3)本发明所述的布渣叶根扦插育苗方法的成活率高于枝插,最高达98%,且在3-5月都可进行。

(4)本发明的布渣叶育苗方法综合利用生长调节剂、温度、土壤、水分及合理利用布渣叶的生长特性等,充分解决了布渣叶育苗发芽率低、成活率低的问题,采用本发明的布渣叶育苗方法的布渣叶根系生长快,且发芽率和成活率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能保持布渣叶母本的优良特性。

(5)本发明的布渣叶育苗方法填补了布渣叶育苗研究技术的空白,为人工大面积栽培布渣叶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

(6)本发明的布渣叶育苗方法中,与种子育苗相比,根插、枝插育苗成本相对较高,管理要求高,但成活率均在90%以上,在种子不易收集、需苗量小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育苗手段。

(7)本发明主要是为大田生产服务,适宜大规模的育苗,为布渣叶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本发明将根据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所述描述之前,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解释目的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还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其它等同技术或修饰。

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赤霉素(A4+A7)、萘乙酸、吲哚丁酸等均为Sigma公司生产的实验试剂。

实施例1布渣叶种子育苗方法

(1)种子的采收

选择叶大、厚实、病虫害少的2-10年生的布渣叶植株,采收时间在12月-翌年2月,要带穗采收,用剪刀将整穗剪下,在布渣叶种子的外表均呈现黑褐色时采收,判断方法可用剪刀将种子横切面剪开,种胚成饱满的硬状物即可采收。

(2)种子的储存

将采收下的种子穗立即均匀摊开,在阴凉通风的条件下后熟5-7天,然后在太阳下晾晒,当种子表面呈灰黑色,外壳干燥坚硬,且所述种子的重量为晾晒前的40%时将所述种子穗入库,此时种子的含水量为8%-10%。

在所述种子穗入库前先进行清杂:采用踩压或敲打方式使得种子与果柄分离,而后把种子筛出并装入编织袋或竹筐中,所述编织袋或竹筐的种子容量为50kg以下,堆放在仓库货架上,且不得直接接触地面或靠墙堆放。保持仓库通风通气,做好防虫、防鼠、防潮、防霉变等保护措施。

(3)种子的处理及播种

种子处理:播种前对所述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将赤霉素先用适量酒精完全溶解,然后加水制成以下表1中所列一系列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以药液:种子=2:1的比例(体积比)投放种子,搅拌均匀,并分别按以下表1所述浸种时间开始计时,此后每隔4小时搅拌一次,待浸种完成后,用清水洗净,测定不同赤霉素浓度条件下的布渣叶种子发芽率(百分比)。所得的结果如以下表1所示。

[表1]不同赤霉素浓度条件下的布渣叶种子发芽率(百分比)

布渣叶种子外壳坚硬,需要长时间浸泡才能浸透,由表1可以看出,浸种时采用的一系列赤霉素的浓度中,以5-10mg·L-1g浓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小于20%,15-30mg·L-1浓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上升,且最大增长至 40%左右,而当浓度大于30mg·L-1后发芽率又开始明显降低,此外,赤霉素的浓度为0的情况下,种子的出芽率仅为5-8%左右,因此结合物料节约原则,优选采用15mg·L-1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进行浸种。还有,由表1可知,在赤霉素溶液浓度为15-30mg·L-1的范围内,所述浸种的适宜时间为60-72小时,优选为72小时,大于72小时时,浸种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有所下降,故不可取。

接着,在如上所述将种子以浓度为15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种72小时并用清水洗净后,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0-20mg·L-1的一系列混合溶液(同样先用少量的酒精完全溶解,然后逐渐加水,边加水边搅拌)以混合溶液:种子=2:1的体积比浸泡种子2小时,最后捞出,测定发芽率(见下表2)。这里,采用的赤霉素为A4+A7。

[表2]不同浓度的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混合溶液处理下的布渣叶种子发芽率(百分比)

根据表2,并考虑到时间、物料成本等,布渣叶种子以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2小时为最优。

播种:布渣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在20-25℃,在三月上中旬进行播种,采用沙床播种法,所述沙床的厚度为10cm,采用小桶或竹筐将所述浸泡好的种子运往所述沙床,以3000粒每平方的密度进行均匀播种,种子不得重叠,播种后撒上细沙至完全覆盖种子,然后在沙土上盖一层稻草至不见所述沙床。

(4)苗床管理

浇水:沙床疏松多孔易失水,需及时淋水,判断沙床湿度方法:抓取沙床表面少许沙土,用力攥握若手表面不留水渍,则说明需水。淋水时采用喷头洒水,严禁大水冲刷。

揭稻草:播种后15-20天,此时大部分胚芽萌发至1-2cm长,适当揭掉部分稻草。操作时小心进行,有带出小幼苗时重新种下并淋水。揭草后,若遇高温天气,应及时遮阳。

除草:沙床有杂草生长时及时拔除,并避免带出所述插穗,除草后及时淋水。

施肥:幼苗进入旺盛生长期后,施加浓度为0.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施肥后,洒少许清水冲洗幼苗叶片上残留的肥液。

病虫害防治:幼苗萌发后,撒毒死蜱对害虫进行驱散,对食叶害虫喷施1000倍稀释的阿维菌素药液进行防治,喷施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杀菌剂预防枯萎病、根腐病。

(5)移栽

播种2-3月后,当幼苗生长高度8-10cm,有7-8张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时用小铲或小竹片将小苗轻轻翘起,尽量带土移栽保持根系完整,按照15cm×15cm的株行距定植。

结果:经过15-30mg·L-1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60-72小时,且以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mg·L-1的混合溶液浸泡2小时的优选处理组的种子发芽快,发芽率高,达到了40%,而以其它条件处理的对照组的种子的发芽慢,发芽率低,尤其是未采用赤霉素的处理的发芽率只有5%左右。优选处理组的种子发芽后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对照的种子发芽后根系比较浅,须根少,移栽成活率只有90%。

实施例2布渣叶枝条扦插育苗方法

(1)枝条扦插母树的选择

选择叶片厚实、生长旺盛、少花、无病虫害且抗性强的二年生以上的布渣叶植株。

(2)枝条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一年生的枝条,最好为植株上部的光照充足的枝条,枝条径粗为0.5cm-1.5cm,将枝条从基部剪下,去掉叶片,按每段15-20cm的长度进行短截作为插穗,再将所述插穗下部剪斜口,上部剪平,扎成小捆,分别采用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如下列表3所示的0-100mg·L-1的一系列混合溶液(同样要先用适量的酒精溶解,后逐渐加水稀释至所需浓 度)浸泡4-16小时,然后阴干。处理后的插穗在扦插30-40天后的生根成活率如以下表3所示。

[表3]不同处理条件下布渣叶枝条的30-40天后生根成活率(百分比)

如表2所示,采用一系列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混合溶液做浓度梯度试验,清水做对照(即所述混合溶液的浓度为0的情况),统计经上述混合溶液浸泡8小时后的枝条,其15天后的发芽率基本无差别,而30-40天后的生根成活率,经20-40mg·L-1的浓度的所述混合溶液浸泡的枝条的成活率为60-70%,浓度为50-70mg·L-1的成活率则基本在90%以上,且50mg·L-1的最优,但所述混合溶液的浓度达到70-100mg·L-1时成活率反而明显下降;此外,清水对照组的枝条的发芽率与经所述混合溶液处理的差别也不大,但是30-40天后几乎没有生根的,成活率为0。另外,相同浓度的所述混合溶液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效果也不同,8-12小时较佳,且以8小时为最优。因此,优选采用浓度为50-70mg·L-1,更优选为50mg·L-1的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混合溶液进行8小时的枝条处理。

(3)扦插及管理

扦插:在苗床上进行所述插穗的扦插,所述苗床的基质为上层10cm厚细砂,下层沙壤土的复合型基质,所述苗床采用70%遮阴设备,将阴干的所述插穗的1/2左右插入基质中,并保持2-3个芽眼。

浇水:在所述扦插后立即浇足水,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后的一周之内所述插穗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一周后其逐渐开始发芽,适当的控水,15天后可确定所述插穗的发芽率。

除草:苗床有杂草生长时应及时拔除,杂草只能手工拔除,杂草的高度以不超过10cm为宜,拔草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触碰扦插的所述插穗,否则容易使之松动,影响生根。

施肥:在所述插穗扦插一月左右生根后适当喷施1-2次0.1%的磷酸二氢钾,待苗木长到40-50cm左右撒施复合肥(其中,氮:磷:钾=15:15:15),用量5-10kg/亩。

病虫害防治:枝条扦插后立即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淋1次,出芽后喷施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及时观察,对食叶害虫进行喷施800-1000倍稀释的阿维菌素药液进行防治。

结果:经过质量比为4: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50-70mg·L-1的混合溶液进行枝条处理的优选处理组的枝条发芽快,且生根成活率高,达到了90%以上,而以其它条件处理的对照组的种子的发芽慢,生根成活率低,只有60-70%,此外,未采用所述混合溶液处理的枝条生根成活率为0。

实施例3布渣叶根扦插育苗方法

(1)根扦插母树的选择

根扦插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性较强的三年生以下布渣叶植株,根系嫩,发芽能力强。

(2)根系的选择和处理

将母树整株挖起,选择直径0.1-2cm的根系剪下,并截成约10cm的小段,为了区分上下端,将所述根系上端剪平,下端剪斜口,将剪好的根系立即分别浸泡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如下列表4所示的0-40mg·L-1的一系列混合溶液中处理5-15分钟。随后的统计结果为用浓度为20mg·L-1的混合溶液处理10分钟的根系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8%。

[表4]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布渣叶根系的成活率(百分比)

如表2所示,采用一系列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混合溶液做浓度梯度试验,清水做对照(即所述混合溶液的浓度为0的情况),并设置不同的处理时间,统计经上述混合溶液处理过的根系,其中,经20mg·L-1的浓度处理10分钟的根系的成活率高达98%,而相同处理时间下,其它经所述混合溶液处理的根系的成活率则在60-70%之间,此外,清水对照组的根系的成活率更低,为50%左右。另外,相同浓度的所述混合溶液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效果也不同,以10分钟为最优。因此,优选采用质量比为1:1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配制的浓度为20mg·L-1的混合溶液进行10分钟的根系处理。

(3)扦插及防护

扦插:将浸泡后的所述根系取出后马上扦插,全部插入土中,上端与地面齐平,然后浇水保湿。

防护:所述根系扦插的苗圃地采用30%遮阴设备,等所述根系育成的苗木发芽长到15-20cm时逐渐地去掉遮阴网,不要一下子拿掉,开始早晚揭开,中午盖上,阴天揭开,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4)苗圃地管理

除草:拔草一定要及时,杂草高度控制在不超过5cm,拔草时要特别的小心,不能触碰到所述根系,天气干旱的时候拔草前先洒水,土壤湿润拔草时不容易带起周围的泥土,拔草后一定要浇水一次。

浇水:所述根系扦插后7天内每天上下午必须各浇水1次,要浇透,7天后逐渐的控制浇水,等圃地苗床的表面发白再浇水。所述根系一般在20-30天逐步地开始发芽,育成苗木,等所述苗木长到10cm以上时,浇水就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

施肥:苗木长到10cm以上时喷施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0-30cm时淋施1-2%的复合肥(其中,氮:磷:钾=15:15:15)。

病虫害防治:封行前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在苗床上撒施毒死蜱,封行后期喷施1000倍稀释的阿维菌素或2000倍稀释的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防治食叶害虫。植株病害主要以叶斑病和菌核病为主,预防喷施1000倍稀释的多菌灵,治疗喷施1000倍稀释的咪鲜胺、菌核净等。

结果:与种子育苗相比,根插、枝插育苗成本较高,管理要求高,不适宜大规模的育苗,故不会成为以后育苗的主要方式,但在种子不易收集、需苗量小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育苗手段。并且,所述布渣叶根扦插的成活率高于枝插。

本发明已详细地进行了描述。不过,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实施例,在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同时,仅用于举例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