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的优质杂交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9610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天麻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天麻的优质杂交技术。



背景技术: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芋,是著名的中药材;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痈,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痈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和小儿惊风等症。

我国境内,天麻有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四个品种。历年来我国以栽培乌、红两种天麻为主。乌天麻的药用效果好,但产量低;红天麻的产量高,但药用价值比乌天麻低;乌红杂交天麻的药用质量好,但产量依然比较低。

而且由于受到野生资源的限制,野生天麻的来源越来越少,因此天麻的人工栽种受到重视,但人工栽种的天麻产量不高,个儿也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麻的优质杂交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杂交育种:选取海拔高度为800~1000m、年平均气温13~15℃、相对湿度为80~85%的地方为天麻的育种基地,在育种基地中选择不同区域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通过24个月的培育,选育出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同时分别测定出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根据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和生物学起点温度,调控天麻花期相遇,在温室育种房中将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作为父本,绿天麻作为母本,培育出杂交绿乌天麻种子;

(2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1500~2000m之间,地温在18~23℃,土壤pH 值在5~6之间的酸性沙壤土,在采挖过野生天麻的林间杂灌林下,同时具有50%遮荫率的地方作为种植基地;

(3)菌材准备:选择直径6cm~8cm、长30cm的阔叶树鲜段材为大菌枝,大菌枝取20kg,每节段材上按6cm的间隔斜砍2~3面深约1cm的鱼鳞口;选择直径3cm以下、长10cm的阔叶树枝条为小菌枝,取5kg;将蜜环菌种、大小菌枝经过多菌灵液浸泡4h后待用;取3kg干树叶,并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泡24h后待用;

(4)菌枝培养:先挖底长70cm、宽70cm、深为30~35cm的土坑,然后消毒,摆放一层浸泡过的树叶,将浸泡过4h的大小菌枝按鱼鳞口向上的方向竖排摆放,在大菌枝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枝;将栽培菌种放在大菌枝鱼鳞口处以及两头,并在大菌枝之间填充腐质土,浇灌充足水,再摆放一层树叶,并盖10~15cm厚的栽培土,浇灌适量水;以同样的操作再摆放3~4层,最上层盖4~6cm厚的腐殖质土,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或稻草,培养40天后备用;

(5)菌材培养:在坡度小于15°的林地下挖培养坑,坑深35~40cm,坑长2m,宽1m,坑底铺一层厚1cm的浸泡落叶,在浸泡落叶上平摆一层大菌枝,并在大菌枝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枝,并用蜜环菌营养液浇湿浸泡落叶和大小菌枝,再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再铺上一层厚1cm的浸泡落叶,平摆第二层大菌枝,并在大菌枝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枝,用蜜环菌营养液浇大小菌枝和浸泡落叶,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以同样的方法培养4~5层,最上层盖4~6cm厚的腐殖质土,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或稻草,培养1个月后得菌材;

(6)种麻点播:在林地上挖好的塘底撒一层浸泡落叶,将大菌枝平铺于落叶上,相邻的两根大菌枝之间摆放菌材,相邻大菌枝与相邻菌材的距离为6~8cm,相邻大菌枝和相邻菌材中间放置有小菌枝,将绿乌天麻种子平行摆放在相邻小菌枝和相邻菌材的沟内,绿乌天麻种子靠近菌材,用蜜环菌营养液浇湿大小菌枝、菌材、落叶和绿乌天麻种子,然后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再摆放一层浸泡树叶,最后10~15cm厚的土壤;

(7)管理:绿乌天麻种子在培养好的蜜环菌床中生长,在其生长过程中,用绿乌生长液对绿乌天麻进行喷施,每间隔一月喷施一次,经过1年的生长,培养出绿乌杂交天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绿乌天麻生长液为硫酸锰∶硝酸钾∶硝酸钙∶磷酸二氢钾∶柠檬酸稀土∶L-谷氨酰胺等于2∶10∶3∶1∶2∶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蜜环菌营养液由以下方法制备:将150kg马铃薯切片后放入1000L水中煮30min,过滤后澄清,取清液,在清液中加入1kg磷酸二氢钾、1kg磷酸氢二钾、1kg硫酸钙、1kg硫酸镁和1kgL-谷氨酰胺,用盐酸将清液调到pH为5.5~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天麻的优质杂交技术采用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后杂交,然后进行仿野生种植,产出绿乌天麻,天麻产量高,而且天麻素的含量也明显提高,而且使用蜜环菌菌种有助于自交天麻和杂交天麻的培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蜜环菌营养液由以下方法制备:将150kg马铃薯切片后放入1000L水中煮30min,过滤后澄清,取清液,在清液中加入1kg磷酸二氢钾、1kg磷酸氢二钾、1kg硫酸钙、1kg硫酸镁和1kgL-谷氨酰胺,用盐酸将清液调到pH为5.5~6.0。

绿乌天麻生长液为硫酸锰∶硝酸钾∶硝酸钙∶磷酸二氢钾∶柠檬酸稀土∶L-谷氨酰胺等于2∶10∶3∶1∶2∶2。

一种天麻的优质杂交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杂交育种:选取海拔高度为800~1000m、年平均气温13~15℃、相对湿度为80~85%的地方为天麻的育种基地,在育种基地中选择不同区域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通过24个月的培育,选育出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同时分别测定出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根据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和生物学起点温度,调控天麻花期相遇,在温室育种房中将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作为父本,绿天麻作为母本,培育出杂交绿乌天麻种子;

(2)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1500~2000m之间,地温在18~23℃,土壤pH 值在5~6之间的酸性沙壤土,在采挖过野生天麻的林间杂灌林下,同时具有50%遮荫率的地方作为种植基地;

(3)菌材准备:选择直径6cm~8cm、长30cm的阔叶树鲜段材为大菌枝,大菌枝取20kg,每节段材上按6cm的间隔斜砍2~3面深约1cm的鱼鳞口;选择直径3cm以下、长10cm的阔叶树枝条为小菌枝,取5kg;将蜜环菌种、大小菌枝经过多菌灵液浸泡4h后待用;取3kg干树叶,并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泡24h后待用;

(4)菌枝培养:先挖底长70cm、宽70cm、深为30~35cm的土坑,然后消毒,摆放一层浸泡过的树叶,将浸泡过4h的大小菌枝按鱼鳞口向上的方向竖排摆放,在大菌枝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枝;将栽培菌种放在大菌枝鱼鳞口处以及两头,并在大菌枝之间填充腐质土,浇灌充足水,再摆放一层树叶,并盖10~15cm厚的栽培土,浇灌适量水;以同样的操作再摆放3~4层,最上层盖4~6cm厚的腐殖质土,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或稻草,培养40天后备用;

(5)菌材培养:在坡度小于15°的林地下挖培养坑,坑深35~40cm,坑长2m,宽1m,坑底铺一层厚1cm的浸泡落叶,在浸泡落叶上平摆一层大菌枝,并在大菌枝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枝,并用蜜环菌营养液浇湿浸泡落叶和大小菌枝,再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再铺上一层厚1cm的浸泡落叶,平摆第二层大菌枝,并在大菌枝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枝,用蜜环菌营养液浇大小菌枝和浸泡落叶,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以同样的方法培养4~5层,最上层盖4~6cm厚的腐殖质土,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或稻草,培养1个月后得菌材;

(6)种麻点播:在林地上挖好的塘底撒一层浸泡落叶,将大菌枝平铺于落叶上,相邻的两根大菌枝之间摆放菌材,相邻大菌枝与相邻菌材的距离为6~8cm,相邻大菌枝和相邻菌材中间放置有小菌枝,将绿乌天麻种子平行摆放在相邻小菌枝和相邻菌材的沟内,绿乌天麻种子靠近菌材,用蜜环菌营养液浇湿大小菌枝、菌材、落叶和绿乌天麻种子,然后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再摆放一层浸泡树叶,最后10~15cm厚的土壤;

(7)管理:绿乌天麻种子在培养好的蜜环菌床中生长,在其生长过程中,用绿乌生长液对绿乌天麻进行喷施,每间隔一月喷施一次,经过1年的生长,培养出绿乌杂交天麻。

杂交第一代种麻生长出来的天麻,可连续进行3年种植,三年无性繁殖后可淘汰,然后再通过乌天麻和绿天麻的自交、杂交的繁殖方法来培育出新的绿乌天麻种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