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94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种采集和人工育苗;

2)人工清坛;

3)在秋分节气前后的大潮期间进行拟修复藻场的人工采苗增殖;

4)藻场养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原种采集和人工育苗的具体方法为:1月份前后,在拟修复的坛紫菜藻场采集成熟的坛紫菜种菜,按照常规坛紫菜人工育苗方法进行原种坛紫菜苗种的培育,直至9月份坛紫菜苗种——贝壳丝状体发育成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清坛的具体方法为:在白露节气后,利用退潮期间对拟进行坛紫菜藻场修复的潮间带岩礁进行连续3次的人工清坛,人工采苗前1天进行最后一次清坛;人工清坛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将岩礁上附着生长的杂藻和野贝清理干净,二是在清理干净的岩礁上进行消毒,以杀灭微小附着生物,所述微小附着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螺类、藻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人工清坛是每隔7~8天清坛一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将岩礁上附着生长的杂藻和野贝清理干净是采用锄头、铁锹将岩礁上附着生长的杂藻和野贝清理干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消毒是喷洒200ppm的甲醛溶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人工采苗增殖的具体方法为:按拟修复藻场100m2需要1亩的贝壳丝状体量进行计算,采苗前一天傍晚将人工培育成熟的原种贝壳丝状体装进网袋中挂到水深流急的海区流水刺激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取回,置于船舱中加入海水促使壳孢子放散,制备成壳孢子水;当海水涨至最高潮时,将所制备的壳孢子水顺着潮水泼洒至拟修复藻场的周边海区,同时将壳孢子放散后的贝壳也抛掷于藻场周边,以充分利用壳孢子,并为第二年坛紫菜的天然苗种发育提供附着基;人工采苗增殖时,切忌在退潮时将壳孢子水直接喷洒于岩礁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坛紫菜藻场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藻场养护的具体方法为:定期清除岩礁上附着的敌害生物,采苗20~30天后即见到岩礁上长出小紫菜苗,50天后整个坛紫菜藻场即可发育完成,此时藻场内的坛紫菜生物量平均达1000g/m2以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