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天麻栽培用母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942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天麻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天麻栽培用母种培养基。



背景技术:

天麻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繁殖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以天麻球茎作种,种性退化严重,3-4年后产量就会锐减,有性繁殖即以天麻种子做种繁殖,但天麻种子极小,由胚及种皮组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发芽非常困难,天麻在种子萌发阶段,必须依靠消化侵入种胚的紫萁小菇类萌发菌才能或得养料萌发,形成最初的原球茎,原球茎及后来长出的营养繁殖茎又必须与蜜环菌共生才能正常生长,形成大个天麻,紫萁小菇萌发菌已经有许多专业菌种厂生产,蜜环菌床需要由种植户自己培育,培育时长在2-3个月,培育时间较长,且需要专业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天麻栽培用母种培养基,该培养基能够在天麻种子萌发阶段和原球茎生长阶段给天麻生长提供充足营养,无需单独培育蜜环菌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野生天麻栽培用母种培养基,

包括质量配比如下的组分:榆树锯末1000-1500份、大豆皂甙2-3份、猪血粉30-50份、糖胺聚糖2-3份、糖蛋白5-10份、硫酸软骨素1-1.5份。

制作时,将榆树锯末、大豆皂甙、猪血粉、糖胺聚糖、糖蛋白、硫酸软骨素混合,加水,使湿度达到58-60%,接种紫萁小菇菌种,在22-24℃下培养5天即可使用。

本发明得到的培养基用于天麻有性繁殖,无需单独培育蜜环菌床,降低天麻培养难度,能显著提高天麻种子的萌发率,并能有效缩短天麻有性繁殖周期,天麻在4-6月份播种,90-97天即可长成米麻和白麻种子,262-238天即可长成箭麻,得到的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在0.945%-0.9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

实施例1、取榆树锯末1000份、大豆皂甙2份、猪血粉30份、糖胺聚糖2份、糖蛋白5份、硫酸软骨素1份,将榆树锯末、大豆皂甙、猪血粉、糖胺聚糖、糖蛋白、硫酸软骨素混合,加水,使湿度达到58%,接种紫萁小菇菌种,在22℃下培养5天后填充于种植穴内,种植穴的规格是长5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将天麻果子用手捏开,将果子里的粉末状种子轻轻弹撒在培养基上,撒匀,并不断翻动使种子和培养基混合均匀,培养温度为22℃~25℃,培养湿度为60-80%,培养至第15天,天麻种植陆续萌发,培养至第27天发芽率可达96%,原球茎最大的有0.82x0.59mm,最小的有0.74x0.48mm,培养至第90天开始陆续长成麻种,262天后陆续长成箭麻。

实施例2、榆树锯末1300份、大豆皂甙2.5份、猪血粉40份、糖胺聚糖2.5份、糖蛋白7份、硫酸软骨素1.3份,将榆树锯末、大豆皂甙、猪血粉、糖胺聚糖、糖蛋白、硫酸软骨素混合,加水,使湿度达到59%,接种紫萁小菇菌种,在23℃下培养5天后填充于种植穴内,种植穴的规格是长5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将天麻果子用手捏开,将果子里的粉末状种子轻轻弹撒在培养基上,撒匀,并不断翻动使种子和培养基混合均匀,培养温度为22℃~25℃,培养湿度为60-80%,培养至第15天,天麻种植陆续萌发,培养至第27天发芽率可达96.4%,原球茎最大的有0.82x0.59mm,最小的有0.74x0.48mm,培养至第90天开始陆续长成麻种,262天后陆续长成箭麻。

实施例3、榆树锯末1500份、大豆皂甙3份、猪血粉50份、糖胺聚糖3份、糖蛋白10份、硫酸软骨素1.5份,将榆树锯末、大豆皂甙、猪血粉、糖胺聚糖、糖蛋白、硫酸软骨素混合,加水,使湿度达到60%,接种紫萁小菇菌种,在24℃下培养5天后填充于种植穴内,种植穴的规格是长5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将天麻果子用手捏开,将果子里的粉末状种子轻轻弹撒在培养基上,撒匀,并不断翻动使种子和培养基混合均匀,培养温度为22℃~25℃,培养湿度为60-80%,培养至第15天,天麻种植陆续萌发,培养至第27天发芽率可达96.7%,原球茎最大的有0.82x0.59mm,最小的有0.74x0.48mm,培养至第90天开始陆续长成麻种,262天后陆续长成箭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