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甙C9在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39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蛔甙C9在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松墨天牛在松材线虫未发生区发生并不多,危害不足以引起人们重视。松材线虫入侵到中国后,与媒介松墨天牛协同互作,两者的种群密度都大幅提高,形成扩张蔓延迅速的趋势。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是松科植物的毁灭性疫病,寄主植物感染该病后2—3月即可死亡,3—5年即可摧毁整片松林,危害性极强。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疫情扩散迅速,蔓延到包括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上海、重庆、湖北、山东等14个省市,86个县市。28年来,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而且发生范围还在逐年扩大。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我国丰富的松林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危害的毁灭性在于: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目前,对松材线虫病,主要依靠清除所有病树来进行治理,但因为其病原生活周期的特殊性,效果不明显。因此,从侵染循环和扩散机理出发寻找适宜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是松材线虫,是我国最重要的外来入侵种之一。它无法自身完成传播扩散任务,在松树之间的传播扩散必须依靠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携带来完成。林间松材线虫病的初发病时间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高峰。被松材线虫侵染了的松树是松墨天牛喜欢产卵的场所。来年1-5月,松材线虫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首先蜕皮形成扩散型三龄幼虫(L),并聚集在松墨天牛蛹室周围,6月随着松墨天牛的羽化而形成扩散型四龄幼虫(L)并进入松墨天牛气孔被携带传播到新的健康松树,开始新一轮的侵染循环。L通过松墨天牛取食或产卵时在树皮上所造成的伤口进入树脂道,然后蜕皮形成成虫,这些雌、雄成虫交尾后产卵,卵孵化后变为繁殖型松材线虫并大量繁殖而使松树很快枯萎变黄再次成为松墨天牛产卵的对象,产卵孵化的松墨天牛幼虫又进入松材线虫病树内取食蛀道,形成蛹室。两者协调配合,为对方完成生活史提供所需条件,并利用对方创造的条件完成自身发育。总之,扩散型四龄幼虫(L)形成的时间与松墨天牛羽化时间的契合是松材线虫被携带传播的关键。对松材线虫的扩散传播进行阻截是防控松材线虫的关键。因此,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发育进行干扰和调控,可以将松墨天牛羽化时间推迟或者无法羽化,从而使L无法形成并切断其传播扩散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对松墨天牛防治和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的阻截,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防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将蛔甙C9用于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

本发明所提供将蛔甙C9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为:将蛔甙C9置于含有松墨天牛幼虫的松树中。

作为优化,本发明所提供将蛔甙C9用于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的方法为:将蛔甙C9吸附于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中,将该载体置于松墨天牛幼虫的松树中。所述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为硅橡胶塞头。

作为优化,本发明所提供将蛔甙C9用于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的方法为:

1)、将蛔甙C9和有机溶剂混合,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20μl与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接触,待有机溶剂挥发后,将该载体置于含有松墨天牛幼虫的松树中。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或乙醚。

作为优化,本发明所提供将蛔甙C9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中,蛔甙C9的用量为:150nM-150μM/m3松树体。

本发明所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采用的蛔甙C9为人工合成产品,其结构稳定,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所提供的将蛔甙C9用于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将蛔甙C9用于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的方法对松墨天牛防治和阻截松材线虫传播的防治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采用的蛔甙C9可化学合成(如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英文名ascarosides(asc-C9)。分子式:C15H28O6。其结构稳定,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污染环境。结构式为:合成路线见文献:Ascaroside activ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chemical structure.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13)21:5754–5769.

硅橡胶塞头,可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实施例1:

在松材线虫发生区,4月底5月初松墨天牛化蛹开始前,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与松墨天牛幼虫蛹室相通。对实验组孔中直接加入蛔甙C9剂量6nM/孔,蛔甙C9用量为30nM/m3松树体。对照组不添加蛔甙C9,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80%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实验组50%为蛹,50%为幼虫。

实施例2:

将蛔甙C9溶于甲醇,吸附于硅橡胶塞头(rubber septa)(0.5cm直径,1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1μl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5μl蛔甙C9和100μl甲醇混合后,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5μl/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1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82%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实验组35%为蛹,65%为幼虫。

实施例3:

将蛔甙C9溶于乙醇,吸附于硅橡胶塞头(0.5cm直径,1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μ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醇2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83%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实验组20%发育成蛹,80%为幼虫。

实施例4:

将蛔甙C9溶于乙醚,吸附于硅橡胶塞头(0.5cm直径,1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μM蛔甙C9乙醚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醚2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81%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实验组35%发育成蛹,65%为幼虫。

实施例5:

将蛔甙C9溶于乙醇,吸附于棉花(0.5cm直径,1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的棉花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μ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棉花,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20μl的棉花,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48%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对照组86%发育成蛹,14%为幼虫。

实施例6:

将蛔甙C9吸附于木炭(0.5cm直径,1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的木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μ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木炭,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20μl的棉花,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44%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对照组85%发育成蛹,15%为幼虫。

实施例7:

将蛔甙C9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 20μl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μ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1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46%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对照组83%发育成蛹,17%为幼虫。

实施例8:

将蛔甙C9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 20μl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μ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0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醇2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30%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对照组83%发育成蛹,17%为幼虫。

实施例9:

将蛔甙C9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 20μl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00n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μ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醇2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26%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对照组83%发育成蛹,17%为幼虫。

实施例10:

将蛔甙C9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 20μl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0n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0n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醇2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30%的松墨天牛为幼虫,而对照组83%发育成蛹,17%为幼虫。

实施例11:

将蛔甙C9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40株含有多个松墨天牛幼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有松墨天牛产卵刻槽痕迹,部分松针失绿黄化。20株作为实验组,2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木质部松墨天牛蛀入孔用电钻钻1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蛔甙C9 20μl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3nM蛔甙C9乙醇液,取20μl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蛔甙C9用量为15nM/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醇20μl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剖出松墨天牛幼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45%的松墨天牛为蛹,而对照组83%发育成蛹,17%为幼虫。

在自然条件下,扩散型松材线虫是在来年的1-5月份大量形成,并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羽化时间相一致,能够被松墨天牛携带并传播到新的健康松树。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每年的5月到7月份期间,尤其是初发病的6月初,可以使松墨天牛幼虫停止发育,降低松材线虫蛹和成虫种群密度,减少松树死亡率,同时,使松材线虫无法随着松墨天牛的羽化而形成扩散型四龄线虫,并阻断其扩散传播,进而达到干扰其进一步传播扩散的目标,从而实现减少松材线虫发生区松树死亡率和扩散蔓延速度,并预防在林区进一步蔓延扩展的防控目标。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利用在林间被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治理上。可解决在松材线虫疫情发生地的松材线虫大量繁殖发生和迅速扩散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