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白芨发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761阅读:1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植物育苗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诱导白芨发芽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主要应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其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由于白芨的药用以及在其他领域的价值,但是白芨种子自然发芽困难,生长周期长且缓慢,野生白芨匮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导白芨发芽的方法,该方法使得白芨在合适的营养基内快速生长,形成白芨苗的批量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诱导白芨发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白芨果夹:找已经结果的白芨采摘其果夹,果夹不可破裂;

(2)果夹消毒:采用75%浓度的酒精对果夹消毒并浸泡30分钟,完成后并放于培养皿中待用;

(3)培养基配置: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加入8-10g/L蔗糖,20g/L香蕉,另外加入0.1mg/l萘乙酸激素,10g/L琼脂粉,放入培养瓶利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将灭菌的培养基细分到培养皿中,作为营养基质;

(4)诱导发芽:将果夹均匀撒到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加入0.01g/l赤霉素诱导其萌发;

(5)无菌室培养:将培养皿中的萌发的白芨幼芽移入无菌培养室中,控制培养室内温度范围20℃-28℃、湿度40%-60%、以及所需11W日光灯作为生长光源;

(6)移栽到大瓶中:在萌发的幼苗在培养室内成长到2个月后,换培养基并将单株幼苗分拣开,将幼苗在净化工作台上分拣到大瓶中放入无菌培养室继续培养。

优选的:在步骤(6)中更换的培养基是容量为350ml的玻璃瓶,罐装100ml营养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成熟且不破裂的果夹进行消毒处理,消除果夹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细菌真菌等,避免对超净工作时造成污染,消毒后的果夹放入到MS培养基内并且放入赤霉素诱导快速萌发,萌发后再移植到无菌培养室内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促进其生长,加快了白芨的生长速度,提高了白芨的发芽率以及成活率,形成了白芨苗的批量生产,解决了白芨供不应求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实施例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诱导白芨发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白芨果夹:找已经结果的白芨采摘其果夹,果夹不可破裂;白芨的种子及其细小类似尘埃且无胚乳,种子主要有果夹包裹住,因此要寻找已经结果的白芨采摘其果夹,果夹不可破裂;

(2)果夹消毒:自然生长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容易造成超净工作室的污染,所以必须对果夹进行消毒处理,采用75%浓度的酒精对果夹消毒并浸泡30分钟,完成后并放于培养皿中待用;

(3)培养基配置: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加入8-10g/L蔗糖,20g/L香蕉,另外加入0.1mg/l萘乙酸激素,10g/L琼脂粉,放入培养瓶利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将灭菌的培养基细分到培养皿中,作为营养基质,该营养基质可以节约成本;

(4)诱导发芽:将果夹均匀撒到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加入0.01g/l赤霉素诱导其萌发;

(5)无菌室培养:将培养皿中的萌发的白芨幼芽移入无菌培养室中,控制培养室内温度范围20℃-28℃、湿度40%-60%、以及所需11W日光灯作为生长光源;

(6)移栽到大瓶中:在萌发的幼苗在培养室内成长到2个月后,培养皿中培养基耗尽,空间变下无法更好满足其生长条件并且幼苗生长交织在一起,就需要更换培养基并将单株幼苗分拣开,更换的培养基是容量为350ml的玻璃瓶,罐装100ml营养基,将幼苗在净化工作台上分拣到大瓶中放入无菌培养室继续培养。

本发明为了解决白芨种子自然发芽困难,生长周期长且缓慢,野生白芨匮乏。正确的消毒方法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合适的MS营养基加快了白芨生长速度,形成白芨苗的批量生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