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3557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含有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虫剂进行科学复配,用以扩大杀虫谱或者提高防治效果,得到广泛运用。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杀虫双、辛硫磷与杀虫双、毒死蜱与杀虫双、灭多威与杀虫双等复配的农药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螟虫及稻飞虱是水稻种植中的主要害虫,其中又以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褐飞虱、白背飞虱危害为甚。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它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大发生时稻叶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年发生1~11代;稻纵卷叶螟自2003年在我国发生全国性暴发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发生面积在3亿亩次以上。表现为:峰次增加,主迁峰增加;发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田间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时间长;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东北部连年重发。

水稻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

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

目前,防治水稻螟虫和飞虱的复配杀虫剂品种很多,主要有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的吡虫啉与防治螟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单、三唑磷等杀虫剂复配的配方。

然而,由于吡虫啉的抗性增长很快,随着使用时间的积累,防治效果不断下降,亩用药量显著增加,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对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吡虫啉不但有高抗性,而且还对自然界中传播花粉的蜂群毒杀严重,因此减少了自然界中的蜂群传播植物花粉,阻断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链条,给自然生态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吡虫啉能否能继续使用,在农业管理部门和农药生产部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表公告称,将重新设定吡虫啉、啶虫脒等烟碱类农药的毒性判定标准。加拿大虫害防治管理机构(PMRA)将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环境风险进行重新评审。美国环保署早在2009年就开始公开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进行复审。巴西环保署(IBAMA)也将重新评估四个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

环氧虫啶(cycloxaprid),是一种新型的新烟碱类仿生杀虫剂,属于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式口气害虫。根据报道,环氧虫啶对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均高效,对甘蓝蚜虫和黄瓜蚜虫也有良好防效,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兼防效果,对棉田烟粉虱活性显著高于吡虫啉。另外,环氧虫啶对蜜蜂毒性很低,克服了新烟碱类仿生杀虫剂的致命缺陷,且对吡虫啉抗性害虫(imidacloprid-resistant pest)高效。

杀虫双(bisultap),沙蚕毒类仿生杀虫剂,是一种神经毒剂,昆虫接触和取食药剂后表现出迟钝、行动缓慢、失去侵害作物的能力、停止发育、虫体软化、瘫痪、直至死亡。杀虫双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能被作物的叶、根等吸收和传导。杀虫双属仿生型农药,对环境生物及害虫天敌影响小,无抗性,无残毒,不污染环境,是综合治理虫害较理想的药剂。

杀虫双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能被作物的叶、茎、根等吸收和传导。适用于水稻、蔬菜、果树、棉花和小麦等作物。特别是对水稻螟虫有特效,现已成为水稻螟虫防治的常用药剂。

环氧虫啶和杀虫双两种药剂单独使用时各有优缺点,如杀虫双对鳞翅目害虫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效果好,对稻飞虱等剌吸式口器害虫效果差,而环氧虫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稻飞虱等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但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扩大害虫防治范围,做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害虫,提供一种杀虫谱广又具有增效作用显著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含有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环氧虫啶和杀虫双,其中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质量比为1:1~50。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配比可根据具体施用情况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例如环氧虫啶和杀虫双二者的重量比为1:1~50、1:1~45、1:1~40、1:1~35、1:1~30、1:1~25、1:1~20、1:1~15、1:1~10、1:5~50、1:5~45、1:5~40、1:5~35、1:5~30、1:5~25、1:5~20、1:5~15、1:5~10、1:10~40、1:10~30、1:20~30、1:2~40、1:2~30等。在一些优选方案中,二者的重量比可以为1:50、1:45、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等。

本发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质量含量可以为1~99%,优选5~90%,进一步优选20~80%。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环氧虫啶和杀虫双为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配以农药助剂,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例如可溶粉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等。

本含有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杀虫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或剌吸式口器害虫对农作物虫害方面,特别是应用于防治水稻螟虫和飞虱对农作物的危害方面。

利用环氧虫啶与杀虫双为活性成份,按照本发明所表述的不同配比,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农药剂型加工用农药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农药剂型加工方法,可以加工成各种农药剂型。

本发明的含有环氧虫啶和杀虫双的杀虫组合物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扩大了杀虫范围,做到一次施药,多种害虫兼治;2、持效期长;3、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4、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杀虫剂的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提高了杀虫效果,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仅仅作示例说明。

实施例1:环氧虫啶与杀虫双不同配比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测定

为了确认环氧虫啶与杀虫双混配,是具有增效作用、相加作用还是拮抗作用,我们首先对环氧虫啶和杀虫双进行了配方筛选研究,将室内生测的对象定为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二化螟,具体测定情况以及结果如下:

根据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提供的数据,环氧虫啶防治稻飞虱的推荐剂量为4-6克有效成份/亩,杀虫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推荐剂量为45-54克有效成份/亩,以此为依据,试验设计配比为1∶1,1∶2,1∶5,1∶10,1∶20,1∶30,1∶40,1∶50,共8个处理,另设环氧虫啶、杀虫双两个单剂处理。

试验用药采用95%环氧虫啶原药和36%杀虫双母药,使用溶剂将原药溶解,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备用。

室内生测的方法为: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容积为1.0μL。用微量点滴器将药液逐头点滴于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背面,每一浓度处理30头左右的幼虫,每5头幼虫放入一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皿内置少量饲料供取食,另用丙酮点滴30头幼虫作为对照。经处理后的幼虫仍放在饲养室内,48h后检查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Σ(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份的百分率)。

两种有效成份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断标准:

当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

试验测定出环氧虫啶对稻纵卷叶螟的致死中浓度为92.86μg/mL,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致死中浓度为29.36μg/mL。设定环氧虫啶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指数为100,则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指数为316.28。各不同配比处理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指数、共毒系数如下表:

表1环氧虫啶、杀虫双不同配比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结果

分析上述数据结果表明,环氧虫啶与杀虫双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除9号配方外,其余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均具有的增效作用。说明将两种有效份复配后,能够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当环氧虫啶与杀虫双的比例为1∶10、1:20时,共毒系数达到200以上,其中环氧虫啶与杀虫双的比例为1∶10时,共毒系数达到218,为所有配方中最高,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实施例2:环氧虫啶与杀虫双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共毒系数测定

为了确认环氧虫啶与杀虫双混配对剌吸式口器害虫,是具有增效作用、相加作用还是拮抗作用,我们又用以上环氧虫啶和杀虫双混配的8个配方,对水稻稻飞虱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选用水稻稻飞虱3龄若虫,测定方法采用浸渍法。

将试虫放入已用滤纸折好的漏斗中,用移液枪取如上药液3mL至漏斗内,使试虫在药液中保持30秒,取出后放于滤纸上吸去多余的药液,将试虫转入玻璃养虫管(直径1.8cm,高8cm)中放入适量含水量(约为18%)的湿土及新鲜的水稻叶片,塞上胶塞以防止该虫逃逸。5天后调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标准为熟练技术人员用毛笔轻触虫体,不动,或不能正常爬动者计为死亡。

试验测定出环氧虫啶对稻飞虱的致死中浓度为9.38μg/mL,杀虫双对稻飞虱的致死中浓度为53.83μg/mL,设定环氧虫啶对稻飞虱的毒力指数为100,则杀虫双稻飞虱的毒力指数为17.42。各不同配比处理对稻飞虱的毒力指数、共毒系数如表2。

表2,环氧虫啶、杀虫双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除9号配方外,环氧虫啶和杀虫双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稻飞虱3龄若虫均有增效作用。其中环氧虫啶和杀虫双重量比为1∶20时,共毒系数达到212.55,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综合上述两表的毒力测定结果数据,环氧虫啶和杀虫双不同比例混配,当两者比例为1∶1到1∶50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1:10、1:20的配比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本发明不单单是为了降低农药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扩大杀虫谱,做到一次施药,多种害虫兼治,节省农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为此我们选用以下几个配比进行了样品试制,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以下以具体制剂实施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3:40%环氧虫啶·杀虫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50%环氧虫啶·杀虫双可溶粉剂

实施例5:60%环氧虫啶·杀虫双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5%环氧虫啶·杀虫双颗粒剂

实施例7:20%环氧虫啶·杀虫双水剂

实施例8:30%环氧虫啶·杀虫双悬浮剂

将环氧虫啶与杀虫双各种不同配比制得的以上六个实施例,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同时通过与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29%杀虫双水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试验地点为江苏省响水县,时间为2015年8月16日,试验共八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9*5m2,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

调查标准为:按5点取样法,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共25丛。于施药前和施药后第1、7、15天分别调查25丛水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及稻飞虱若虫的数量,做好详细记录,计算防治效果。具体数据(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

表3:环氧虫啶、杀虫双、单剂以及复配制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环氧虫啶和杀虫双不同配比复配后,在使用相同的有效成份剂量下,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效果要明显高于两种单剂,所有配方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配方中杀虫双含量高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一些,当配方中环氧虫啶含量高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这一结果也真实反映了这两个药剂的特性。从上表数据看出,复配制剂在药后7天的防效要高于药后1天的防效,药后15天的防效略低于药后7天的防效。与单剂相比,复配制剂的防效均有提高。综上所述,复配制剂扩大了杀虫谱,延长了持效期,减少了用药次数,节省了用工,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农民用药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