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0962发布日期:2018-08-07 17:5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材种植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金线莲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线莲为陆生兰,株高10~18cm,根茎柔软,茎圆筒形,先端直立,茎节明显。叶互生具柄,椭圆形,叶面有光泽,叶脉金黄,叶背淡紫红色。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有1~6朵松散的花,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状披针形。金线莲为阴生植物,光饱和点低,喜荫湿、凉爽、弱光或散射光的生态环境,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金线莲药用价值极高,它在民间传说具有治疗百病之功效,素有“药王”之美称,据《本草纲目》、《全国中药新编》等书记载其性甘味平、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入肺、肝、胃、脾诸经,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消炎止痛、生津养颜、调和气血、五脏、养寿延年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重症股无力、遗精、妇女白带、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疑难病症,尤其还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手足口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也兼除青春痘;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现有技术中金线莲局限于野生种植和小面积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其推广面积较小,存活率低且繁育周期长,不能满足日常药用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活率高,繁育周期短,成苗能够保持金线莲原生态药效的金线莲种植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线莲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种植地:选择地势开阔、座北朝南,海拔500~1200m之间,远离工厂和居民居住区,1月份平均气温12℃,7月份平均气温25℃,空气相对湿度70%,透光度为30%~40%,常年微风或静风,靠近高大阔叶林的荫凉处作为种植区,种植区排水良好,土质为红壤或黄棕壤;(2)搭建大棚:搭建抗风能力强的钢架大棚,大棚南北走向,棚长30~35米,宽18~20米,棚高2.5~3米,肩高3~3.5米,棚顶及四周覆盖薄膜和盖上遮阳网,大棚内安装空调、抽风机、水帘系统及微喷灌系统;(3)在大棚内安装种植铁架:所述种植铁架包括插入泥土中的铁架本体以及多层设置于所述铁架本体上的种植托盘,每一层所述种植托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铁架本体两侧的种植盆,所述铁架本体高1.5米,所述种植托盘宽为1米,相邻两根所述铁架本体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盆的距离至少为1.5米,每一排所述种植铁架的长度依所述大棚而定,两排所述种植铁架之间的距离为90~130厘米;(4)基质选择:栽培基质分为两层,放置于所述种植盆下方的第一层为粗基质,选择松树皮经粉碎、去除杂质、筛选后得到所述粗基质,将所述粗基质置于消毒药水中浸泡10~20天,捞出晾至半干;位于第一层上方的第二层为细基质,按泥炭土比谷壳比细沙为10:1:1的比例配置成所述细基质,种植前对所述细基质进行日晒5~7天进行消毒,之后在每100公斤的所述细基质中加入5~7.5公斤熟石灰或2~3.5公斤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匀;(5)种植:a、时间,一年种植两季,第一季为3月初种植,第二季9月初种植;b、选种,选择福建品种或云南品种中的梁野山、冠豸山野生金线莲作为种植品种;c、移栽,将b中的品种经培育后移栽到所述种植盆中,移栽后在所述种植盆上覆盖干净干燥的苔藓,之后立即浇水定根;(6)栽后管理:移栽一星期后每隔7天喷洒一次10%氨基酸500倍液,并在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控制好棚内温湿度,要求温度在20~27℃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如果温度偏高,可以覆盖遮阳网并开启微喷灌系统降温增湿,基质湿度维持在70~75%;(7)施肥:栽植后的金线莲,用黄豆饼经发酵后的稀释液、猪粪、牛马粪等农家肥配合喷施叶面肥进行施肥,在每100kg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后每半月施肥一次,使用农家液态肥或沼气液,稀释至1000倍;(8)病虫防治:大棚四周围上防虫网,利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利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杀灭病虫;(9)采收加工:金线莲移栽4个月以后,植株高10~15厘米以上,有5~6片叶,叶宽2~2.5厘米,叶长3~3.5厘米,叶背呈紫红色,叶面金黄脉网明显,茎呈绿色时可采收,采收时抖净根部泥土,再用清水洗净植株,置于塑料筐中沥干,之后晒干或烘干得成品。优选地,所述种植区的土质要求呈中性或偏酸性,ph值在4.5~6.5之间。优选地,所述粗基质的粒径为1~2cm;所述粗基质铺设厚度不小于10厘米,所述细基质铺设厚度为2~3厘米。优选地,所述种植托盘具有2-3层,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5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金线莲种植方法中种植地选择在海拔500~1200m之间,靠近高大阔叶林的荫凉处作为种植区,土质呈中性或偏酸性的红壤或黄棕壤,该种植地与金线莲的原生态生长环境相仿,因此成活率高,成苗品质好,能够保持金线莲原生态药效。金线莲种植在抗风能力强的钢架大棚内,并在大棚内安装种植铁架,将金线莲分层种植在种植铁架上,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因此能大面积种植,提高产量。大棚种植能缩短金线莲繁育周期,在满足日常药用需求同时带来更大经济收入。本发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结合科学的采收加工,缩短金线莲的生长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金线莲人工种植存活率和药效成分。同时该金线莲种植方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易于大范围的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金线莲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种植地:金线莲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凉、潮湿的生态习性,栽培金线莲最好选择地势开阔、座北朝南,海拔500~1200m之间,远离工厂和居民居住区的没有污染的地区。且种植地区的1月份平均气温12℃,7月份平均气温25℃,空气相对湿度70%,透光度为35%,常年微风或静风,靠近高大阔叶林的荫凉处。种植区排水良好,土质为红壤或黄棕壤,土质要求呈中性或偏酸性,ph值在4.5~6.5之间最为适宜。步骤二,搭建大棚:人工栽培金线莲需要模拟野生金线莲的生长环境,需要搭建抗风能力强的钢架大棚,大棚南北走向,棚长30~35米,宽18~20米,棚高2.5~3米,肩高3~3.5米,棚顶及四周覆盖薄膜和盖上遮阳网,大棚内安装空调、抽风机、水帘系统及微喷灌系统。步骤三,在大棚内安装种植铁架:为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人工栽培金线莲通常采用种植铁架摆放种植托盘,基质置于托盘内进行种植金线莲。在本发明中,种植铁架包括插入泥土中的铁架本体以及多层设置于铁架本体上的种植托盘,每一层种植托盘包括左右两个对称设置于铁架本体两侧的种植盆,铁架本体的高1.5米,同一层的种植托盘宽为1米,相邻两根铁架本体上的相邻的两个种植盆的距离至少为1.5米,这样便于透光透气和管理者进行种植管理。每一排种植铁架的长度依所述大棚而定,一般略与大棚的长度短就行,两排种植铁架之间的距离为90~130厘米,这样便于管理者通行。在本发明中,种植托盘具有2-3层,最佳选择是3层,且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5厘米,最佳为45-55厘米之间。步骤四,基质选择:金线莲喜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基质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粗基质,粗基质放置于种植盆的下方,选择松树皮为粗基质,将松树皮经粉碎、去除杂质、筛选后得到,粗基质的粒径为1~2cm,粗基质铺设在种植盆的厚度不小于10厘米,在铺设在种植盆之前需要将粗基质置于消毒药水中浸泡10~20天,捞出晾至半干后才能使用。位于第一层上方的第二层为细基质,细基质按泥炭土比谷壳比细沙为10:1:1的比例配置成所述细基质,种植前对细基质进行日晒5~7天进行消毒,之后在每100公斤的所述细基质中加入5~7.5公斤熟石灰或2~3.5公斤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匀。细基质铺设厚度为2~3厘米,最佳为2.5厘米。步骤五,种植,具体包括:种植时间,一年种植两季,第一季为3月初种植,6月下旬采收;第二季9月初种植,12月下旬采收,确保植株在土壤中生长4个月以上,以提高产量和产品的药性成份;选种,选择福建品种或云南品种中的梁野山、冠豸山野生金线莲作为种植品种。目前广泛栽培的金线莲有福建品种和台湾品种,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为消费者喜欢,特别是梁野山、冠豸山野生金线莲,经人工栽培后市场十分畅销;移栽,将上述品种经培育后移栽到所述种植盆中,移栽后在所述种植盆上覆盖干净干燥的苔藓,之后立即浇水定根。为了能够保持金线莲的优良性状,且植株整齐,要求选用经棚炼苗15~30天以上,苗高6厘米以上,具有2~3片叶的组培苗进行移栽。步骤六,栽后管理:移栽一星期后每隔7天喷洒一次10%氨基酸500倍液,并在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控制好棚内温湿度,要求温度在20~27℃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如果温度偏高,可以覆盖遮阳网并开启微喷灌系统降温增湿,基质湿度维持在70~75%,以免高温造成叶片烧伤,进而破坏金线莲药效。步骤七,施肥:栽植后的金线莲,施肥种类应以迟效性的有机肥料为主,用黄豆饼经发酵后的稀释液、猪粪、牛马粪等农家肥配合喷施叶面肥进行施肥,在每100kg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后每半月施肥一次,使用农家液态肥或沼气液,稀释至1000倍。步骤八,病虫防治:大棚四周围上防虫网,利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利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杀灭病虫,用农用硫酸链霉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液、多菌灵1000倍液等轮换喷施,每月喷1次。还有其他病虫害的话,采用如下方法防治:蜗牛与蛞蝓多发生于5~6月份,可用密达或生石灰撒施于苗床及四周防治;偶尔有红蜘蛛危害,可用克螨特1000~2000倍液喷施;蜗牛与蛞蝓多发生于5~6月份,可用密达或生石灰撒施于苗床及四周防治;有红蜘蛛危害,可用克螨特1000~2000倍液喷施。步骤九,采收加工:金线莲移栽4个月以后,植株高10~15厘米以上,有5~6片叶,叶宽2~2.5厘米,叶长3~3.5厘米,叶背呈紫红色,叶面金黄脉网明显,茎呈绿色时可采收,采收时抖净根部泥土,再用清水洗净植株,置于塑料筐中沥干,之后晒干或烘干待用。下表为采用本发明得到的单株金线莲的形状指数:编号性状指数1成活率92.2%2植株高12~17厘米3叶片数量6~7片4叶宽2.4~2.8cm5叶背颜色紫红色,深紫红色6平均鲜重18.2g7平均干重9g8药效保持率98.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金线莲种植方法由于将种植地选择在海拔500~1200m之间,靠近高大阔叶林的荫凉处作为种植区,土质呈中性或偏酸性的红壤或黄棕壤,该种植地与金线莲的原生态生长环境相仿,因此成活率高,成苗品质好,能够保持金线莲原生态药效。金线莲种植在抗风能力强的钢架大棚内,并在大棚内安装种植铁架,将金线莲分层种植在种植铁架上,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因此能大面积种植,提高产量。大棚种植能缩短金线莲繁育周期,在满足日常药用需求同时带来更大经济收入。本发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结合科学的采收加工,缩短金线莲的生长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金线莲人工种植存活率和药效成分。同时该金线莲种植方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易于大范围的推广。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