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葡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是我国的主要栽培果树之一,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果实营养价值高,鲜果含糖量为10-30%,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亚种葡萄在云南地区采用避雨栽培取得成功以后,葡萄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但目前在栽培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葡萄的产量,使葡萄的质量有所忽略,且由于葡萄本身的生长特性和周围环境的不同,使葡萄的固形物含量、果穗形状、果粒大小、果面色泽等都有所不同。
国内外有关自然因素影响葡萄品质的报道很多,但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光照等在生产实践中不可控制或控制所耗的成本太高;而人为因素方面通过合理的、先进的管理和栽培方式来提高葡萄的质量则更加有效可行。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常通过疏花疏果将果粒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改善鲜食葡萄果实的色泽、含糖量等品质。另外,通过疏花疏果限制产量可使树体的负载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有利于果实品质的形成。农业上常用的疏花疏果的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手工摘除及机械振动树体。当然不同的果树及品种使用的方法或时期不尽相同。机械振动树体尽管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花色苷等含量但对树体及果实的机械损伤也较大,而依靠劳动力手工疏除,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不适合大范围的生产实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果实固形物含量高,品质均衡的葡萄栽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葡萄栽培方法,其通过对田间的肥水管理实现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所述肥水管理包括根肥和叶肥,所述根肥施肥阶段为剪枝前、萌芽展叶期、坐果期和着色期,所述叶肥的施肥阶段为萌芽展叶期、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所述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和无机肥混合物,所述叶肥主要是微生物菌肥。
所述剪枝期的施肥为剪枝前15天,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尿素,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尿素之间的配比为5:5:3;所述萌芽展叶期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尿素,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尿素之间的配比为1:1:1;所述坐果期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尿素,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尿素之间的配比为10:8:5;所述着色期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钾肥,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钾肥之间的配比为10:8:5。
所述萌芽展叶期所用的叶肥为微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的500倍液,所述微生物菌肥与微量元素肥的配比为1:1;所述开花期所用的叶肥为微生物元素肥的800液;所述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所用的叶肥均为微量元素肥的300倍液。
微生物菌肥的型号为特补798-富思农,所述微量元素肥的型号为现有适用于葡萄的叶面肥,例如,速喜、新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对葡萄进行田间管理和施肥,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实的糖度,可以达到21-22度,确保葡萄果实品质均衡,总体相差不超过1度,保证了葡萄果实果肉脆,硬度适中,有质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葡萄栽培方法,其通过对田间的肥水管理实现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所述肥水管理包括根肥和叶肥,所述根肥施肥阶段为剪枝前、萌芽展叶期、坐果期和着色期,所述叶肥的施肥阶段为萌芽展叶期、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所述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和无机肥混合物,所述叶肥主要是微生物菌肥。
所述剪枝期的施肥为剪枝前15天,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尿素,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尿素之间的配比为5:5:3;所述萌芽展叶期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尿素,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尿素之间的配比为1:1:1;所述坐果期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尿素,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尿素之间的配比为10:8:5;所述着色期所用的根肥为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和钾肥,所述微生物菌肥、平衡水溶复合肥、钾肥之间的配比为10:8:5。
所述萌芽展叶期所用的叶肥为微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的500倍液,所述微生物菌肥与微量元素肥的配比为1:1;所述开花期所用的叶肥为微生物元素肥的800液;所述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所用的叶肥均为微量元素肥的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