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谷子苗后除草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7399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除草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谷子苗后除草组合物。技术背景谷子,即粟。大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多种多样,但统称为“五谷”,可见谷在农业中的地位之重。谷子碾出的小米,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谷子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营养成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亲睐。据《本草纲目》记载:“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主治: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不仅具有健康效果: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谷子气味咸、微寒、无毒。在中国,谷的栽培已有7000年悠久历史。但美中不足的是,谷一直是一种好吃的低产作物,亩产不过百十来斤。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2010年10月张杂谷在山西省最高达到了843公斤。目前,谷子除草剂品种较少,其中防除谷子田杂草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单嘧磺隆、2,4-D丁酯和扑草净等。其它除草剂大多数对谷子是不安全的。双氟磺草胺是一种是磺酰胺类超高效除草剂,用于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杀草谱广,可防除麦田大多数阔叶杂草,包括猪殃殃、麦家公等难防杂草,并对麦田中最难防除的泽漆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以传导至杂草全株,因而杀草彻底,不会复发。在低温下药效稳定,即使是在2℃时仍能保证稳定药效。目前还没有用于防治谷子田阔叶杂草的报道。目前,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申请号CN201310083527.0专利中公开了2甲4氯异辛酯和双氟磺草胺有效成分的小麦田复配专利;陕西农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CN201310040708.5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含有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和2甲4氯异辛酯的小麦田复配专利。这两个有效专利都没有提到能够在谷子田使用。谷子和小麦虽然同为禾本科作物,但是两者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小麦上能用的除草剂,大多数都不能在谷子上使用。而特丁津是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防除大多数杂草,芽前施用,也可选择性地防除柑橘、玉米和葡萄园杂草。主要通过植株的根吸收,用于防除大多数杂草。芽前施用,高粱田中用量1.2~1.8kga.i./ha;也可选择性地防除柑桔、玉米和葡萄园杂草。也没有用于谷子田的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且效果良好的谷子苗后复配除草剂,且对当茬及后茬作物安全的复配除草剂。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谷子苗后除草组合物,所述除草组合物的活性成份为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所述特丁津的重量比为0.1-70:0.1-70:0.1-80。优选的,所述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重量比为15-40:0.8-0.2:15-40。更优选,所述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重量比为20:0.6:20。所述所述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质量之和占除草组合物总质量的0.5~85%。所述除草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悬乳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种活性成分按15-40:0.8-0.2:15-40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种活性成分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及莎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谷子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种活性成分复配茎叶处理,抑制谷子生长10%的ED10=2989.8855,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575.3134,选择性系数=2989.8855/575.3134=5.20>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种活性成分对谷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谷子3~5叶期,杂草2-5叶不等期,谷子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谷子安全。杂草的防效60克/亩10天达到75.3%以上,30天达到90.5%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谷子田80克/亩即可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除草组合物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对谷子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种活性成分的谷子苗后除草组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3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15:0.6:20.4)取15kg2甲4氯异辛酯,0.6kg双氟磺草胺,20.4kg特丁津,8kg分散剂—嵌段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125),5kg润湿剂—丙二醇,0.5kg崩解剂—黄原胶,1kg粘结剂-甲酯化植物油,载体大豆油49.5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可分散油悬浮剂。实施例2:45%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悬浮剂(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20:0.2:24.8)取20kg2甲4氯异辛酯,0.2kg双氟磺草胺,24.8kg特丁津,8k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湿润剂),1kg黄原胶(增稠剂),2kg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消泡剂),5kg乙二醇(防冻剂),载体水34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悬浮剂。实施例3:5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水分散粒剂(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25:0.4:30.6)取25kg2甲4氯异辛酯,0.4kg双氟磺草胺,30.6kg特丁津,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25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实施例4:75%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水分散粒剂(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34.4:0.6:40)取34.4kg2甲4氯异辛酯,0.6kg双氟磺草胺,40kg特丁津,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6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实施例5:55%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可湿性粉剂(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39.2:0.8:15)取39.2kg2甲4氯异辛酯,0.8kg双氟磺草胺,15kg特丁津,4kg分散剂NNO,3kg润湿剂K12,4kg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实施例6:40.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WG(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20:0.6:20)取20kg2甲4氯异辛酯,0.6kg双氟磺草胺,20kg特丁津,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40.4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实施例7: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三元复配的除草效果,并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三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为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供试作物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供试杂草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inn.)Scop.),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藜(ChenopodiumalbumL.),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供试药剂92%2甲4氯异辛酯原药(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8%双氟磺草胺原药(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7%特丁津原药(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2甲4氯异辛酯和双氟磺草胺的联合作用:将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单剂及5个2甲4氯异辛酯与双氟磺草胺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用量ga.i./667㎡)2甲4氯异辛酯和双氟磺草胺的最佳混配与特丁津的联合作用将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混剂、特丁津单剂及5个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2。表2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浓度ga.i./667㎡)于谷子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试验于2015年6月5日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施药后详细记录谷子及杂草的受害症状,药后20d,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计算鲜重防效。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病虫害防效机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D50/混剂的LD50×100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试验中以2甲4氯异辛酯、特丁津为标准药剂。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的联合作用如下表3所示:表32甲4氯异辛酯与双氟磺草胺混配,药后2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由表3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列于表4。表4:2甲4氯异辛酯与双氟磺草胺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增效系数AY=1.7655x+2.62310.995722.1972100//BY=1.4295x+5.34310.99630.57543857.70//CY=1.9053x+3.60100.99735.4231409.31441.6192.69DY=1.9388x+3.63270.99825.0726437.59290.27150.75EY=1.9624x+3.66890.99824.7679465.56209.45222.28FY=1.6876x+3.47860.99957.9707278.48149.44186.35GY=1.6402x+3.37280.99869.8185226.08118.69190.48由试验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92.69、150.75、222.28、186.35、190.48,其中处理D、E、F、G的共毒系数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处理E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22.28,具有显著增效作用。通过试验可知,2甲4氯异辛酯与双氟磺草胺按15-40:0.8-0.2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2甲4氯异辛酯与双氟磺草胺按20:0.6比例混配最为合适,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2甲4氯异辛酯与双氟磺草胺最佳混配与特丁津的联合作用如下表5所示:表5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混用对杂草的鲜重防效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由表5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列于表6。表6:双氟磺草胺·特丁津与2甲4氯异辛酯不同混配比例对杂草的室内毒力及联合作用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增效系数AY=1.9624x+3.66890.99824.7679269.03//BY=2.0687x+2.70760.994612.8271100//CY=1.6775x+3.66960.99496.2095206.57135.41152.55DY=1.7310x+3.81910.99794.8107266.64157.83168.94EY=1.9718x+3.91780.99793.5387362.48185.76195.13FY=1.7282x+3.89910.99474.3349295.90212.55139.22GY=1.7424x+3.78000.99755.0140255.83227.40112.50由试验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52.55、168.94、195.13、139.22、112.50,共毒系数均大于80,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C、D、E、F的共毒系数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E的共毒系数最大,达到显著增效作用。通过上述试验可知,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种活性成分按重量比为15-40:0.8-0.2:15-40进行复配,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以20:0.6:20的重量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最大,除草效果最好。实施例8: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茎叶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室内测定试验报告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三元复配茎叶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为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与特丁津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供试作物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供试杂草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inn.)Scop.),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凹头苋(AmaranthusascendensLoisel.),藜(Chenopodiumalbum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供试药剂92%2甲4氯异辛酯原药(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8%双氟磺草胺原药(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7%特丁津原药(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于谷子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施药1次。施药后,调查各处理谷子有无药害症状,若有则详细记录药害症状、等级,药后20天,测量各处理谷子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以明确试验药剂对谷子的安全性。施药后同时详细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于药后20天,称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杂草的鲜重防效。用DPS软件对药剂剂量的对数值与谷子鲜重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抑制作物10%时的剂量ED10,及抑制杂草90%ED90,求出选择性指数。选择性指数=ED10/ED90施药后5天观察,以实施例6制备的40.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特丁津WG的高浓度4060mg/kg(推荐剂量高剂量的4倍)处理部分谷子心叶白化,株高正常,推荐剂量及其倍量处理谷子长势正常,与空白对照处理没有明显的区别。表7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目测法评价标准表840.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莠WG对谷子的抑制作用表940.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莠WG对杂草的鲜重防效由表9可知: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之毒力回归方程、LD50,列于表10。表10:毒力回归方程及LD50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95%置信区间AY=-1.2503+2.7290x0.9974195.1217179.5167-212.0831由表10可知:42%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莠WG的LD50为:195.1217,95%置信区间为179.5167-212.0831。由表2、表3,通过DPS软件可以求得抑制谷子生长10%的ED10=2989.8855,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575.3134,选择性系数=2989.8855/575.3134=5.20>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谷子安全。实施例9: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谷子3~5叶期,杂草1~5叶不等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6制备的40.6%2甲4氯异辛酯·双氟磺草胺·莠WG(20%2甲4氯异辛酯+0.6%双氟磺草胺+20%特丁津)的剂量80、100、120、200克/亩,兑水40公斤/亩喷施,10、30天及成熟期目测谷子安全性及杂草防效,10、30天测诸防效,结果如下表:注:表中空白对照组内数据为株数,其它各处理数据为防效(%)通过目测,谷子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谷子安全。杂草的防效80克/亩10天达到75.3%以上,30天达到90.5%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谷子田100克/亩即可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对人、畜、鸟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另外,本发明的除草剂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复配除草剂。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