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90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杀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根部病害是小麦病害中较为顽固的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性,给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带来很大挑战。小麦根部病害主要包括小麦茎基腐病、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等,其主要致病菌包括: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小麦全蚀病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禾谷丝核菌(R.cerealis)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等。目前,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药剂主要有:多菌灵、戊唑醇、甲基硫菌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这些药剂一方面存在着单一药剂防治谱窄,难以控制小麦根部多种病原菌的侵染,造成防治效果差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多年连续使用,病原菌对这些药剂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性,造成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丙硫菌唑,化学名为2-[(2RS-2-(1-氯代环丙基)-3-(2-氯苯基)-2-羟基丙基]-2H-1,2,4-三唑(4H)硫酮,由专利US005789430A所公开,是一种新型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对麦类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纹枯病、白粉病、枯萎病、锈病、叶斑病、菌核病、云纹病、网斑病等,尤其对纹枯病和斑枯病具有优异的活性。丙硫菌唑是通过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而发挥药效作用的。具有较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活性,而且持效期较长。

氯硅噻酰胺,化学名2-(氯甲基二甲基硅基)-N-异丙基-4,5-二甲基-3-噻吩甲酰胺,由Chin.J.Org.Chem.2014,34,1124~1131所报道。对小麦全蚀病致病菌具有优异的抑制效果。

不同活性组分的组合使用,是扩大病害防治谱、预防病害抗性产生、提高病害防治效果的常见方法。通过不同活性组分的组合,可以提高单位活性组分的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等,是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剂组合物对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具有优异的协同效应,表现出出乎意料的增效效果,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根部多种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其包含如式(Ⅰ)和式(Ⅱ)所示的两种活性组分:

其中式(Ⅰ)为丙硫菌唑,式(Ⅱ)为氯硅噻酰胺。

更进一步地,所述丙硫菌唑和氯硅噻酰胺的质量比为15:1~1:15。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杀虫、杀菌、除草活性组分。

更进一步地,该杀菌剂组合物加工成的剂型为包衣剂、乳剂、溶液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微胶囊剂或崩解剂中的一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加工成剂型时,需添加辅助成分。

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发泡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着色剂、填充剂中的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丁醇、甲苯、二甲苯、氯苯、乙烯基苯、石油醚、环己烷、正己烷、石蜡、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环己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乳化剂和/或发泡剂为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甲基戊醇、三乙基己基磷酸、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和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增稠剂为淀粉、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甲壳胺、大豆蛋白胶、琼脂和纤维素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防冻剂为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二甘醇、二甲基亚砜、甲酰胺、醋酸钠和氯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着色剂为喹啉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偶氮玉红、普鲁士蓝、亮黑、果绿、葡萄紫、氧化铁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填充剂为滑石粉、高岭土、粘土、硅藻土、凸凹棒石、蒙脱石、白炭黑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时的应用:可以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如拌种或种子包衣等;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茎叶喷雾、浇灌、撒播、涂抹等农业上常用使用技术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悬浮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丙硫菌唑25%、氯硅噻酰胺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6%、酚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羧甲基纤维素0.2%、环氧化豆油1%、乙二醇0.5%,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包衣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丙硫菌唑30%、氯硅噻酰胺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6%、聚丙二醇3%、聚乙二醇2%、黄原胶0.8%、硅油1%、乙二醇0.5%、涂料红2%,余量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在特定配比范围内对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该杀菌剂组合物与单剂相比其防治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弥补了单一杀菌剂杀菌谱窄的问题,扩大了杀菌谱。

第三: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产生抗性的风险,延长药剂的使用周期,对小麦根部病害的综合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在所用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包含丙硫菌唑与氯硅噻酰胺的组合物对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具有优异的协同效应,表现出出乎意料的增效效果,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根部多种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其包含如式(Ⅰ)和式(Ⅱ)所示的两种活性组分:

其中式(Ⅰ)为丙硫菌唑,式(Ⅱ)为2-(氯甲基二甲基硅基)-N-异丙基-4,5-二甲基-3-噻吩甲酰胺(简称氯硅噻酰胺)。

所述丙硫菌唑和氯硅噻酰胺的质量比为15:1~1:15。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杀虫、杀菌、除草活性组分。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加工成:包衣剂、乳剂、溶液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微胶囊剂或崩解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在加工成包衣剂、乳剂、溶液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微胶囊剂、崩解剂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辅助成分。

所述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发泡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着色剂、填充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丁醇、甲苯、二甲苯、氯苯、乙烯基苯、石油醚、环己烷、正己烷、石蜡、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环己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乳化剂和/或发泡剂为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甲基戊醇、三乙基己基磷酸、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和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增稠剂为淀粉、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甲壳胺、大豆蛋白胶、琼脂和纤维素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防冻剂为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二甘醇、二甲基亚砜、甲酰胺、醋酸钠和氯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着色剂为喹啉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偶氮玉红、普鲁士蓝、亮黑、果绿、葡萄紫、氧化铁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填充剂为滑石粉、高岭土、粘土、硅藻土、凸凹棒石、蒙脱石、白炭黑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肥料等混合使用。其中杀虫、杀螨剂包括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溴虫腈、氟虫腈、康宽、高氟氯氰菊酯、螺螨酯、螺虫乙酯、线虫磷、福啶虫酰胺等;杀菌剂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高效甲酯霜灵、甲呋酰胺、苯酰菌胺、啶酰菌胺、吡唑嘧菌酯、啶氧嘧菌酯、硅噻菌胺、嘧菌环胺、稻瘟净、噻菌灵、井冈霉素、链霉素等;除草剂包括苯磺隆、噻磺隆、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2,4-D丁酯、噁唑禾草灵、肟草酮、唑啉草酯、异丙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氯吡脲、复硝酚钠、青鲜素、萘乙酸甲酯、吲哚丁酸、萘乙酸、多效唑、矮壮素、胺鲜酯、赤霉素等;肥料包括各种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复合肥、有机肥等。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时的应用:可以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如拌种或种子包衣等;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茎叶喷雾、浇灌、撒播、涂抹等农业上常用使用技术使用。

实施例中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增效作用根据Gowing方法进行评价:

E=EI+EII–EI·EII/100

其中EI是以活性化合物I在amg/mL浓度下,对小麦根部病害致病菌的防效;

EII是以活性化合物II在bmg/mL浓度下,对小麦根部病害致病菌的防效;

E是以活性化合物组合物I和II在(a+b)mg/mL浓度下,对小麦根部病害致病菌的计算防效;

其中防效E的测定,先将组合物配制成适当的制剂,再用制剂以设置的用量处理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然后在处理的培养基上接种致病菌,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防效。

如果组合物的实际防效大于组合物的计算防效,即说明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

实施例1

40%丙硫菌唑·氯硅噻酰胺悬浮剂的制备,以下各组分均为重量百分比:丙硫菌唑25%,氯硅噻酰胺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6%、酚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羧甲基纤维素0.2%、环氧化豆油1%,乙二醇0.5%,余量为水。上述配方按比例搅拌混合后,用砂磨机研磨,再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40%丙硫菌唑·氯硅噻酰胺悬浮剂。

表1三种典型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小麦全蚀病菌和禾谷丝核菌)综合防效试验

该实施例40%丙硫菌唑·氯硅噻酰胺悬浮剂通过盆栽试验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按有效成份2毫克/克种子的用量处理带病的小麦种子,小麦盆栽拔节后防效为91%。对照按混剂同样的方法配制的单剂25%丙硫菌唑悬浮剂有效成份2毫克/克种子的用量、15%氯硅噻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2毫克/克种子的用量,采用同样方法施药,小麦拔节后防效分别为61%、42%。

实施例2

40%丙硫菌唑·氯硅噻酰胺包衣剂,以下各组分均为重量百分比:丙硫菌唑30%,氯硅噻酰胺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6%、聚丙二醇3%,聚乙二醇2%,黄原胶0.8%,硅油1%,乙二醇0.5%,,涂料红2%,余量为水。上述配方按比例搅拌混合后,用砂磨机研磨,再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40%丙硫菌唑·氯硅噻酰胺悬浮剂。

表2三种典型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小麦全蚀病菌和禾谷丝核菌)综合防效试验

该实施例40%丙硫菌唑·氯硅噻酰胺悬浮剂通过盆栽试验用于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按有效成份4毫克/克种子的用量给小麦种子包衣,然后将包衣的种子播种于三种典型混合致病菌处理的土壤中,拔节后调查防效为94%。对照按混剂同样的方法配制的单剂30%丙硫菌唑悬浮剂有效成份4毫克/克种子的用量、15%氯硅噻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4毫克/克种子的用量,采用同样方法处理种子,种子播种拔节后调查防效分别为69%、35%。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说明,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的实测活性高于计算活性,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活性组分用量相当的情况下,杀菌组合物对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单剂的防治效果。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