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荞麦点播播种机构。
背景技术:
陕北是全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荞麦种植占主导地位,很多地方还是靠人工种植,撒播,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劳动效率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前虽有农用播种机的装置,但只能开沟播种,因陕北属于干旱地区,播后很容易地表干燥,而且出苗率不高。如果采用穴播,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手动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荞麦点播播种机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全自动化播种,使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荞麦点播播种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尾部机架上安装有整地装置,所述整地装置上安装有播种装置。
优选地,所述播种装置包括播种支架,所述播种支架上安装有若干个播种轮,所述播种轮的内腔为储种室,同时,所述播种轮的周向外侧均布有若干个排种口,所述排种口的端口为圆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排种口的下端安装有取种器,所述排种口通过取种器与储种室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取种器内放置有2-4粒种子。
优选地,所述播种轮的内腔还设置有储肥室,所述储肥室与储种室互相独立设置,且所述储肥室的周向外侧均布若干个排肥口,所述排肥口通过安装在其下端的取肥器与储肥室相连通,同时,所述排肥口的端口为圆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排种口和排肥口均为鸭嘴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整地装置包括第一悬梁和第二悬梁,所述第一悬梁和第二悬梁平行放置,且第一悬梁和第二悬梁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悬梁上安装有刮杠。
优选地,所述刮杠包括第一刮杠和第二刮杠,所述第一刮杠和第二刮杠呈A型结构连接,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优选地,所述第二悬梁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竖直向上的上悬梁,所述整地装置通过上悬梁安装在车体尾部机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荞麦点播播种机构,是通过车体本体牵引播种轮自动旋转,而播种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种子的自动点播,解决了现有人工点播的问题,同时,由于排种口均布在播种轮的周向外侧上,解决了撒播种植密度不均匀,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在播种前通过整地装置对地表的土块和拖拉机轮痕进行整平,使得地表不易有杂草同时也不易卡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全自动化的播种,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工作率,出苗后,株距均匀行距一致,使粮食增产增收。
进一步的,由于取种器内能够容纳2-4粒种子,能够实现在点播的时候,控制每穴的种子粒不超过4粒。
进一步的,采用鸭嘴型结构的排种口和排肥口,在点播时利于开张落种,而且不易粘土,能够保持土壤水分,出苗率高,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整地装置中所使用的刮杠呈A字型设置,该装置左右对称,受力平衡,工作可靠,一般拖拉机下田即可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整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播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播种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刮杠 2、固定杆 3、上悬梁 4、拉杆 5、固定梁 6、第一悬梁 7、第三悬梁 8、第二悬梁 9、播种支架 10、播种轮 11、排种口 12、排肥口 13、装肥口 14、播种轮内腔 15、取种器 16、取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荞麦点播播种机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尾部机架上安装有整地装置,所述整地装置上安装有播种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整地装置包括第一悬梁6和第二悬梁8,所述第一悬梁6和第二悬梁8平行放置,且两者的两端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连接,且所述两个连接件之间还安装有第三悬梁7,所述第三悬梁7与第一悬梁6和第二悬梁8互相平行。
所述第二悬梁8上设置有两根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刮杠1,所述刮杠1与两根固定杆2滑动连接,便于在固定杆2上做上下移动。
所述刮杠1包括第一刮杠和第二刮杠,所述第一刮杠和第二刮杠呈A型结构连接,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所述第二悬梁8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竖直向上的上悬梁3,所述上悬梁3安装在车体尾部机架上。所述车体通过上悬梁3带动第二悬梁8运动。
为了使整地装置的稳固性,在上悬梁3和第一悬梁6之间设置有拉杆4。
所述第一悬梁6上焊接有固定梁5,所述播种装置安装在固定梁5上。
如图2所示,所述播种装置包括播种支架9,所述播种支架9上设有五个矩形框,所述每个矩形框中安装有一个播种轮10,且所述五个播种轮10等距分布在同心轴上,同时,每个播种轴左侧播种,右侧播肥。
如图3所示,所述播种轮10的内腔14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储种室,另一部分为储肥室。同时,所述储种室的周向外侧均布有七个排种口11,所述储肥室的周向外侧均布有七个排肥口12。所述排种口11和排肥口12均为鸭嘴型结构,所述排种口11和排肥口12的端口为圆弧形结构,保证了在点播时利于排种口11和排肥口12的开张落种,并且不易卡土。
所述播种轮10的外侧周向上还设有装种口和装肥口13,所述装种口与储种室相连通,所述装肥口13与储肥室相连通。
所述排种口11的下端还安装有仅能容纳2-4粒种子的取种器15,所述排种口11通过取种器15与储种室相连通;所述排肥口12的下端安装有取肥器16,所述排肥口12通过取肥器16与储肥室相连通。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采用拖拉机作为动力装置且耕幅大于拖拉机后轴外缘,适用范围较大,播后无轮痕,所以地表平整。
所述拖拉机通过上悬梁3与整地装置连接,通过刮杠1将地整平,同时,通过整地装置带动播种轮6转动,当播种轮6旋转时,储种室中的种子落入到取种器15中,储肥室中的肥料落入到取肥器16中,完成种子和肥料的自动取种、取肥。
当取种器15和取肥器16旋转至下端时,种子和肥料依靠自身重力向下掉落,此时,鸭嘴型结构的排种口11和排肥口12刚好开张,并伸至土地内,种子和肥料顺利落入土内,完成播种。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实用范围广,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