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60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虫剂。
背景技术
: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在二十一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除虫剂,杀虫效果好,且安全、高效,药物降解效果好,残留少。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除虫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构成:活性成分56-60份、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8-15份、四甲基癸炔二醇25-30份、水杨酸钠30-40份、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80-100份、胡椒基丁醚15-28份、聚乙二醇35-46份、水400-800份;所述的活性成份为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乙虫清,其重量比为12-18:6-7:22-25。进一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构成:活性成分58份、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10份、四甲基癸炔二醇26份、水杨酸钠34份、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89份、胡椒基丁醚21份、聚乙二醇40份、水600份。进一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构成:活性成分59份、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9份、四甲基癸炔二醇28份、水杨酸钠33份、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96份、胡椒基丁醚26份、聚乙二醇38份、水750份。进一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构成:活性成分58份、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12份、四甲基癸炔二醇25份、水杨酸钠36份、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92份、胡椒基丁醚16份、聚乙二醇42份、水680份。进一步,所述的活性成份为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乙虫清,其重量比为15:6.3:23本发明活性成分由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乙虫清构成,乙虫清对害虫有较强的杀伤效果,再通过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的配合,效果更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将活性成分58份、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10份、四甲基癸炔二醇26份、水杨酸钠34份、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89份、胡椒基丁醚21份、聚乙二醇40份、水60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并完全溶解,即得。活性成份中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乙虫清的重量比为15:6.3:23。实施例2将活性成分59g、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9g、四甲基癸炔二醇28g、水杨酸钠33g、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96g、胡椒基丁醚26g、聚乙二醇38g、水750g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并完全溶解,即得。活性成份中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乙虫清的重量比为14:6.5:24。实施例3将活性成分58g、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12g、四甲基癸炔二醇25g、水杨酸钠36g、丁二酸二异丁酯磺酸钠92g、胡椒基丁醚16g、聚乙二醇42g、水680g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并完全溶解,即得。活性成份中双氢薇甘菊内酯、毒藜碱、乙虫清的重量比为16:6.7:25。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活性成份中没有双氢薇甘菊内酯。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活性成份中没有毒藜碱。对比例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活性成份中没有乙虫清。对比例4常规除虫剂。杀虫试验将200只蟑螂放入密闭房间中。使用除虫剂对房间内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施药后观察蟑螂击倒数,连续30min。然后将蟑螂移出至正常环境饲养24h,记录死亡数。分别使用实施例1-3、对比例1-4的除虫剂做上述试验。结果如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施药15min后击倒数19819419616316817214224h后死亡数200200200168175179148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