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78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蔬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自动化、使用方便的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大部分蔬果的生产采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无土栽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种植培养盘,并需要将培养盘按照一定的模式摆放在培养架上。现有的摆放种植培养盘以及无土栽培的上产过程,主要还是依靠人力进行操作,操作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结合自身经验研发了一种高效率、自动化、使用方便的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目的在于为通过自动化机械设备来提高无土栽培生产效率,进一步的简化无土栽培生产流程,实现无土栽培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包括上盘机和下盘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盘机和所述下盘机之间的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上且内部设有流利条的培养槽、以及设于所述培养槽内且可沿设于所述流利条上的滚轮移动的种植板。

所述支架包括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的两侧和中部且起到支撑作用的立柱、纵向设于所述立柱之间的纵梁、以及横向设于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之间纵向设有所述培养槽。

所述培养槽内设有一对用以调节温度的通槽,所述流利条设于所述通槽上。

所述流利条由流利条支架、以及若干通过销轴设于所述流利条支架上的所述滚轮组成。

所述种植板放置于所述滚轮上,所述种植板两端设有便于所述上盘机和所述下盘机搬运的卡口,所述种植板上均匀设有用以种植作物的种植孔。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上盘机和下盘机等自动化机械设备来提高无土栽培生产效率,通过使用带有流利条的培养槽,使得种植板在上盘机的推动下很容易沿着流利条移动,同时,可以通过设于培养槽内的通槽来对培养槽槽内温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无土栽培生产效率,实现无土栽培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或技术特征,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技术特征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中培养槽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中种植板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中流利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7所示的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包括上盘机300和下盘机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盘机300和所述下盘机400之间的支架100、设于所述支架100上且内部设有流利条120的培养槽110、以及设于所述培养槽110内且可沿设于所述流利条120上的滚轮122移动的种植板200。

所述支架100包括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架100的两侧和中部且起到支撑作用的立柱101、纵向设于所述立柱101之间的纵梁102、以及横向设于所述纵梁102之间的横梁103,所述横梁103之间纵向设有所述培养槽110。

所述培养槽110内设有一对用以调节温度的通槽111,所述流利条120设于所述通槽111上。

所述流利条120由流利条支架121、以及若干通过销轴123设于所述流利条支架121上的所述滚轮122组成。

所述种植板200放置于所述滚轮122上,所述种植板200两端设有便于所述上盘机300和所述下盘机400搬运的卡口201,所述种植板200上均匀设有用以种植作物的种植孔202。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式自动化蔬果种植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上盘机300将种植板200放置于设于培养槽110内的流利条120上,之后,上盘机300会推着种植板200沿着流利条120上的滚轮122向前移动,培养槽110内存放有适宜蔬果作物生长的营养液。当上盘机300将培养槽110内放满种植板200后,种植板200中的蔬果作物的种子或者幼苗与培养槽内的营养液相接处,使得种子或者幼苗源源不断的获得营养,同时还可以通过设于培养槽110内的通槽111,来调节培养液的温度,更有利于蔬果作物的生长。在蔬果作物长到一定阶段后,上盘机300将新的种植板200放在培养槽110内,就会推着之前放置的种植板200向前移动,此时支架100另一端的下盘机400将会及时的收取种植板200,将种植板200运往下一步生产流程。整个蔬果种植过程实现自动化循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