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人引进了蔬菜大棚,在蔬菜大棚中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为了节约资源,现代化温室大棚多采用新能源进行升温保温工作,现有的温室大棚多采用太阳能光伏板直接铺设于大棚顶上,大棚内采光多靠灯光进行光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且采用灯光进行光照对资源造成浪费。太阳能光伏板另外铺设造成占用空间大,增加土地使用成本。现有的新能源温室大棚利用光照发电,能源依赖光照,在光照不足时影响大棚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新能源温室大棚,其合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多种能源供应大棚内部的工作,对大棚内部升温可有效进行调节,有效节约资源。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温室大棚,包括控制器、大棚主框架和置于大棚主框架上的大棚顶,大棚顶的顶端设有一组风力发电机,大棚主框架的内部上端设有主支撑座,大棚主框架的两端上部固定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固定于支撑底座上的第一光伏支架和第二光伏支架、设于第一光伏支架和第二光伏支架之间的太阳能光伏板,主支撑座上设有数个滑行轨道,滑行轨道上设有热风机,大棚顶的顶部设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帘和第二卷帘,第一卷帘和第二卷帘分别由第一卷帘控制器和第二卷帘控制器控制,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均与控制器相连接,第一卷帘控制器和第二卷帘控制器均由卷帘控制器控制,卷帘控制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还连接有储电装置和逆变器,热风机内设有热风机控制器,热风机控制器和控制器相连接,大棚主框架的外部和大棚顶的外部均设有透光保温防水板。
进一步的,控制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光感传感器。
进一步的,热风机由移动座、吹风装置和加热器组成,移动座设于滑行轨道上,且移动座可在滑行轨道上移动,吹风装置位于加热器的上部,移动座、吹风装置和加热器均与热风机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热风机的底端均设有数个管道固定装置,热风机的底端通过管道固定装置连接有数个热风管道。
进一步的,热风管道为鹅颈管道。
进一步的,大棚顶为梯形结构,风力发电机固定于大棚顶的最高点。
进一步的,支撑底座固定于主支撑座上,第一光伏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贴合于大棚顶的两端。
进一步的,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
进一步的,光感传感器采用二极管检测电路,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太阳能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有效利用光能,且太阳能发电装置固定于大棚顶的两端,太阳能光伏板不影响大棚顶的采光,不影响大棚内植物的光照,合理利用空间,无需另行铺设光伏支架,有效减少土地占用面积,第一光伏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贴合于大棚顶的两端,太阳能光伏板配合大棚顶的结构,有效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采光时间,避免大棚顶影响太阳能光伏板的采光;大棚的顶端设有一组风力发电机,合理利用风能,在光照不足时,可将风力转换为电能,避免在光照不足时影响大棚内各部件的工作;控制器还连接有储电装置和逆变器,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电量过多时,储电装置可对电量进行存储,在风力和光照都不够时,逆变器将储电装置内的电量转换为交流电供大棚内各部件工作;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在风力和光照持续不够时,可使用外接电源,维持大棚内各部件工作,且有效避免储电装置持续放电过多时造成损坏;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板、卷帘控制器和热风机控制器均由控制器控制,第一卷帘控制器和第二卷帘控制器均由卷帘控制器控制,移动座、吹风装置和加热器均与热风机控制器相连接,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成本;控制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光感传感器,可有效对大棚内温度和采光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卷帘控制器和热风机控制器工作;大棚顶的顶部设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帘和第二卷帘,有效配合不同植物进行不同光照需求,更加智能化;大棚主框架的外部和大棚顶的外部均设有透光保温防水板,有效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减少热能的损失,有效节约资源;热风机的底端通过管道固定装置连接有数个热风管道,热风管道为鹅颈管道,对大棚内供热更加均匀,提高大棚内升温的效率,且可定点进行升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连接结构图。
图中标号:1-大棚主框架、2-太阳能发电装置、3-风力发电机、4-主支撑座、5-大棚顶、6-热风机、7-第一卷帘控制器、8-第二卷帘控制器、9-第一卷帘、10-第二卷帘、11-第一光伏支架、12-太阳能光伏板、13-第二光伏支架、14-支撑底座、15-滑行轨道、16-移动座、17-吹风装置、18-加热器、19-热风管道、20-管道固定装置、21-控制器、22-外接电源、23-储电装置、24-逆变器、25-温度传感器、26-光感传感器、27-卷帘控制器、28-热风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发明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温室大棚的实施方式,新能源温室大棚包括控制器21、大棚主框架1和置于大棚主框架1上的大棚顶5,大棚顶5的顶端设有一组风力发电机3,大棚主框架1的内部上端设有主支撑座4,大棚主框架1的两端上部固定有太阳能发电装置2,太阳能发电装置2包括支撑底座14、固定于支撑底座14上的第一光伏支架11和第二光伏支架13、设于第一光伏支架11和第二光伏支架13之间的太阳能光伏板12,主支撑座4上设有数个滑行轨道15,滑行轨道15上设有热风机6,大棚顶5的顶部设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帘9和第二卷帘10,第一卷帘9和第二卷帘10分别由第一卷帘控制器7和第二卷帘控制器8控制,太阳能光伏板12、风力发电机3均与控制器21相连接,第一卷帘控制器7和第二卷帘控制器8均由卷帘控制器27控制,卷帘控制器27与控制器21相连接,控制器21还连接有储电装置23和逆变器24,热风机6内设有热风机控制器28,热风机控制器28和控制器21相连接,大棚主框架1的外部和大棚顶5的外部均设有透光保温防水板,控制器21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5和光感传感器26,热风机6由移动座16、吹风装置17和加热器18组成,移动座16设于滑行轨道15上,且移动座16可在滑行轨道15上移动,吹风装置17位于加热器18的上部,移动座16、吹风装置17和加热器18均与热风机控制器28相连接,热风机6的底端均设有数个管道固定装置20,热风机6的底端通过管道固定装置20连接有数个热风管道19,热风管道19为鹅颈管道,大棚顶5为梯形结构,风力发电机3固定于大棚顶5的最高点,支撑底座14固定于主支撑座4上,第一光伏支架11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13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11贴合于大棚顶5的两端,控制器21连接有外接电源22,光感传感器26采用二极管检测电路,温度传感器25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中风力发电机3和太阳能光伏板12产生的电量供应给控制器21、大棚主框架1内卷帘控制器27和热风机控制器28工作,风力发电机3、太阳能光伏板12、卷帘控制器27和热风机控制器28均由控制器21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太阳能光伏板12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有效利用光能,且太阳能发电装置2固定于大棚顶5的两端,太阳能光伏板12不影响大棚顶5的采光,不影响大棚内植物的光照,合理利用空间,无需另行铺设光伏支架,有效减少土地占用面积,第一光伏支架11的高度大于第二光伏支架13的高度,第一光伏支架11贴合于大棚顶5的两端,太阳能光伏板12配合大棚顶5的结构,有效提高太阳能光伏板12的采光时间,避免大棚顶5影响太阳能光伏板12的采光;大棚顶5的顶端设有一组风力发电机3,合理利用风能,在光照不足时,可将风力转换为电能,避免在光照不足时影响大棚内各部件的工作;控制器21还连接有储电装置23和逆变器24,在风力发电机3和太阳能光伏板12产生的电量过多时,储电装置23可对电量进行存储,在风力和光照都不够时,逆变器24将储电装置23内的电量转换为交流电供大棚内各部件工作;控制器21连接有外接电源22,在风力和光照持续不够时,可使用外接电源22,维持大棚内各部件工作,且有效避免储电装置23持续放电过多时造成损坏;风力发电机3、太阳能光伏板12、卷帘控制器27和热风机控制器28均由控制器21控制,第一卷帘控制器7和第二卷帘控制器8均由卷帘控制器27控制,移动座16、吹风装置17和加热器18均与热风机控制器28相连接,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成本;控制器21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5和光感传感器26,可有效对大棚内温度和采光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控制卷帘控制器27和热风机控制器28工作;大棚顶5的顶部设有上下放置的第一卷帘9和第二卷帘10,有效配合不同植物进行不同光照需求,更加智能化;大棚主框架1的外部和大棚顶5的外部均设有透光保温防水板,有效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减少热能的损失,有效节约资源;热风机6的底端通过管道固定装置20连接有数个热风管道19,热风管道19为鹅颈管道,对大棚内供热更加均匀,提高大棚内升温的效率,且可定点进行升温。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