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26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该玉米收割机具有:进料器,将收割的农作物的玉米穗状体向机体后方搬运;以及剥皮装置,位于进料器的机体后方侧,从玉米穗状体上剥除苞叶。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玉米收割机而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有中间轴,该中间轴用于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剥皮装置。中间轴横跨进料器的左右两侧并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并且,该中间轴经由中继用的连结部件以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连结2根传动轴。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2根传动轴和连结部件等多个部件,而且,为了以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连结2根传动轴,需要进行花键加工等,导致传动构造复杂,造成不利。并且,随着使用使得花键轴部磨损而需要修理更换等,也会导致耐用性下降,造成不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15-181390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希望实现传动构造的简单化和耐用性的提高。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进料器,将收割的玉米穗状体向机体后方搬运;

剥皮装置,位于所述进料器的机体后方侧,从所述进料器搬运来的所述玉米穗状体上剥除苞叶;以及

左右朝向的中间轴,横跨所述进料器的左右方向,并且,将输入至左右方向一侧的动力从左右方向另一侧传递至所述剥皮装置,

所述中间轴从所述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到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为一个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中间轴从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为一个整体,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中继用的连结部件,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由于中间轴形成为一个整体,因此,也不会随着使用使得中途部磨损等。

结果是简化了用于将动力传递至剥皮装置的传动构造,并且能够提高传动构造的耐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中间轴支承在所述进料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

所述中间轴的从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所述侧壁向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凸出的凸出量比所述中间轴的从所述左右方向一侧的所述侧壁向所述左右方向一侧凸出的凸出量大,

所述中间轴的从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所述侧壁向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凸出的凸出部支承在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支承在机体框架。

根据该结构,中间轴的从进料器的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壁较大地向外方凸出的凸出部通过支承部件支承。由于支承部件支承在坚固的机体框架,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中间轴的凸出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支承部件呈悬臂状地支承在所述机体框架,

在所述支承部件的自由端侧部位,支承有凸出侧轴承部件,所述凸出侧轴承部件支承所述凸出部,

在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所述侧壁,支承有中间侧轴承部件,所述中间侧轴承部件支承所述中间轴的左右方向中间部,

在所述中间轴以横跨所述凸出侧轴承部件和所述中间侧轴承部件的状态外套有第一筒体。

根据该结构,中间轴的从进料器的侧壁较大地凸出的部位通过凸出侧轴承部件以自由旋转的方式稳定地支承。由于支承部件呈悬臂状地支承在机体框架,因此,能够简化支承构造。并且,由于中间轴外套有第一筒体,因此,通过该第一筒体能够防止凸出侧轴承部件和中间侧轴承部件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位。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支承构造稳定地支承中间轴。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支承部件以能够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机体框架。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机体框架侧产生组装误差,也能够通过变更支承部件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从而将凸出侧轴承部件相对于机体框架的位置调整为合适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中间轴的所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具有动力输出用的输出用旋转体,

在所述输出用旋转体和所述凸出侧轴承部件之间能够安装位置调整部件,通过增减所述位置调整部件,能够调整所述输出用旋转体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输出用旋转体相对于中间轴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为合适的位置。结果是能够良好地向剥皮装置传递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进料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支承有左右一对轴承部件,所述左右一对轴承部件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中间轴,

在所述中间轴的位于所述左右一对轴承部件之间的与所述左右一对轴承部件中的一侧的轴承部件相邻的位置具有扩径部,

在所述中间轴的位于所述左右一对轴承部件中的另一侧的轴承部件与所述扩径部之间的部分,外套固定有第二筒体,

所述第二筒体能够变更相对于所述中间轴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通过向所述中间轴的左右两端部沿左右方向施加拉伸力,从而使所述扩径部与所述一侧的轴承部件抵接,并使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另一侧的轴承部件抵接,由此对所述中间轴相对于所述进料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左右方向一侧的所述侧壁,支承有旁侧轴承部件,所述旁侧轴承部件支承所述中间轴的所述左右方向一侧部分,

在所述中间轴的位于所述中间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旁侧轴承部件之间的与所述中间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旁侧轴承部件中的一侧的轴承部件相邻的位置,具有扩径部,

在所述中间轴的位于所述中间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旁侧轴承部件中的另一侧的轴承部件、与所述扩径部之间的部分,外套固定有第二筒体,

所述第二筒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轴变更左右方向的位置,

通过向所述中间轴的左右两端部沿左右方向施加拉伸力,从而使所述扩径部与所述一侧的轴承部件抵接,并使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另一侧的轴承部件抵接,由此对所述中间轴相对于所述进料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根据该结构,一体设置于中间轴的扩径部与一侧的轴承部件抵接,并且,固定于中间轴的第二筒体与另一侧的轴承部件抵接,由此,能够将中间轴相对于进料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设定在适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进料器的搬运方向终端侧部分的下方,具有送风用叶片体,所述送风用叶片体向所述进料器搬运来的搬运物吹送分选风,

在所述第二筒体支承有所述送风用叶片体,

通过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使所述送风用叶片体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中间轴兼用作送风用的驱动轴,因此,与分别具有传动用的轴和送风用的驱动轴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进料器的底部和覆盖所述送风用叶片体的风扇箱的上部之间形成有空间,

所述玉米收割机具有覆盖所述空间的横侧部的罩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罩体,因此,能够避免禾秆屑等尘埃从进料器的底部和风扇箱的上部之间的空间的横侧方开放的部位侵入。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进料器的搬运方向终端侧部分的底部,形成有排出搬运物的排出口,

横跨所述进料器的底部的比所述排出口靠近搬运方向上游侧的部位和所述剥皮装置的起始端部,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搬运物向所述剥皮装置滚落引导,

所述送风用叶片体设置在所述引导部的下方,并且,在所述引导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能够使来自所述送风用叶片体的分选风通过,

在所述进料器的底部和所述引导部的起始端部之间具有空隙填充部件。

根据该结构,来自位于引导部下方的送风用叶片体的分选风经过开口引导至通过引导部滚落引导来的搬运物。由于在进料器的底部和引导部的起始端部之间具有空隙填充部件,因此,既能够避免引导部与进料器的底部接触,又能够避免禾秆屑等尘埃穿过进料器的底部和引导部的起始端部之间的空隙落在风扇箱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进料器的比所述排出口靠近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具有搂出装置,所述搂出装置将搬运物中含有的杂物向搬运方向下游侧搂出,

在所述进料器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具有杂物搬运部,所述杂物搬运部将所述搂出装置送来的杂物向机体外部搬运,

所述搂出装置具有一对辊,所述一对辊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转,

在所述辊的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外方凸出的平板状的卡定体。

根据该结构,搂出装置在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转的一对辊的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外方凸出的平板状的卡定体。通过上述平板状的卡定体,能够将搬运物中含有的禾秆屑等杂物向搬运方向下游侧有效地搂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玉米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进料器后部的侧视图。

图3是风扇的纵剖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进料器

5:剥皮装置

7:机体框架

13:底部

14:排出口

15:引导部

17:搂出装置

18:辊

19:卡定体

20:杂物搬运部

22:中间轴

23:第二筒体

25:送风用叶片体

26:风扇箱

30:罩体

31:空隙填充部件

32、33:侧壁

35:旁侧轴承部件(一侧的轴承部件)

37:中间侧轴承部件(另一侧的轴承部件)

38:凸出部

39:支承部件

40:凸出侧轴承部件

50:位置调整部件

51:第一筒体

52:扩径部

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玉米收割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割作业时的行进方向定义为机体前部侧F,将与之相反的方向定义为机体后部侧B。并且,以朝向机体前部侧F的状态定义左右方向(右侧R和左侧L)。图1是从机体左侧外方观察的左侧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上方”是指与对象物的正上方或大致正上方对应的方向,“下方”是指与对象物的正下方或大致正下方对应的方向。

玉米收割机在机体的前部具有收割部3,所述机体具有左右一对前轮1和左右一对后轮2。该玉米收割机一边使机体朝前部侧F行驶,一边通过收割部3从植立在农田的玉米农作物收割具有苞叶(皮)的玉米穗状体。

如图1所示,在机体后部具有进料器4、剥皮装置5以及存储箱6等,进料器4将收割部3收割的玉米穗状体向机体后部侧搬运,剥皮装置5从进料器4搬运来的玉米穗状体上剥除苞叶,存储箱6位于剥皮装置5的机体后方侧,存储剥皮处理后的玉米。剥皮装置5被框状的机体框架7支承。

进料器4从收割部3的后部向机体后上方倾斜延伸。进料器4在大致呈方筒状的进料箱8内具有位于搬运起始端侧的前侧下部的从动轮体9、位于搬运后端侧的后侧上部的驱动轮体10以及卷绕在这些轮体上的左右一对环形转动链条11。在圆周方向上每隔适当间隔架设连结有横跨左右两侧的环形转动链条11的卡定部件12。进料器4随着环形转动链条11的转动通过卡定部件12卡定搬运玉米穗状体。

如图2所示,在进料器4的搬运方向终端侧部分的底部13形成有排出口14,排出口14排出作为搬运物的玉米穗状体。横跨进料器4的底部13的比排出口14靠近搬运方向上游侧的部位和剥皮装置5的起始端部,具有引导部15,引导部15将从排出口14排出的玉米穗状体向剥皮装置5滚落引导。引导部15由形成有通风用开口的板体构成。

进料器4搬运来的玉米穗状体通过引导部15滚落引导并引导至剥皮装置5的起始端部。玉米穗状体在进料器4的搬运终端部通过卡定部件12从排出口14向机体后方排出,该玉米穗状体被设置在排出口14的后方的承接部16承接然后引导至引导部15。

如图2所示,在比进料器4的排出口14靠近搬运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具有搂出装置17,搂出装置17将玉米穗状体中含有的杂物(例如,分离的草屑、禾秆等)向搬运方向下游侧搂出。搂出装置17具有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转的一对辊18,在辊18的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外方凸出的平板状的卡定体19。共具有4个卡定体19,该4个卡定体19在辊18的外周部沿圆周方向空出相等间隔。

在进料器4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具有杂物搬运部20,杂物搬运部20将搂出装置17送来的杂物向机体外部搬运。杂物搬运部20设置成与进料器4的搬运方向终端部相连的状态。杂物搬运部20以绕过剥皮装置5的上方将杂物排出机体右侧外方的方式,由具有俯视时呈L字形的路径的筒状体构成。杂物搬运部20与进料箱8分体设置,以连通的方式彼此连接。杂物搬运部20也可以与进料箱8一体形成。

在进料器4的搬运方向终端侧部分的下方具有风扇21,风扇21对进料器4搬运来的搬运物吹送分选风。如图3所示,风扇21具有:左右朝向的中间轴22(兼用作风扇驱动轴),设置成横跨进料器4的左右方向的状态;第二筒体23,外套固定在中间轴22;支承板24,一体连结在第二筒体23并沿径向延伸设置;多个送风用叶片体25,连结在支承板24的径向外方侧;以及风扇箱26,覆盖送风用叶片体25的外周部。

如图3所示,在风扇箱26的左右两侧的侧板27形成有吸气用开口28,吸气用开口28随着送风用叶片体25的旋转向风扇箱26内导入外部气体。在风扇箱26的后部上方侧部位形成有送风口29,送风口29以穿过引导部15的方式送风。

在进料器4的底部13和风扇箱26的上部之间形成有空间S。设置有罩体30,罩体30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覆盖所述空间S的右横侧部。在进料器4的底部13和引导部15的起始端部之间具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空隙填充部件31。如上所述,能够防止尘埃从右横侧和上侧的空隙侵入并堆积在进料器4和风扇箱26之间的空间S。空间S的左横侧被未图示的罩体覆盖。

下面,对中间轴22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中间轴22设置成横跨进料器4的左右方向的状态。中间轴22支承在进料器4的左右两侧的侧壁32、33。也就是说,在一体固定于进料器4的左侧的侧壁32的支承托架34具有作为轴承部件的左侧轴承35。在一体固定于进料器4的右侧的侧壁33的支承托架36具有作为中间侧轴承部件的中间侧轴承37。

就中间轴22而言,从右侧的侧壁33向右侧R外方凸出的凸出量比从左侧的侧壁32向左侧L外方凸出的凸出量大。中间轴22的从右侧的侧壁33向右侧外方凸出的凸出部38支承在支承部件39,支承部件39支承在机体框架7。在支承部件39支承有作为凸出部侧轴承部件的右侧轴承40。

中间轴22从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为一个整体,即形成为一根轴体。中间轴22通过左侧轴承35、中间侧轴承37和右侧轴承40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左侧轴承35和中间侧轴承37相当于支承在进料器4的左右两侧的侧壁32、33的左右一对轴承部件,其中,左侧轴承35相当于一侧的轴承部件,中间侧轴承37相当于另一侧的轴承部件。

中间轴22将输入至左侧的动力从右侧传递至剥皮装置5。如图3所示,在中间轴22的左侧端部具有输入用旋转体42,输入用旋转体42经由传动带41对来自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传递。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中间轴22的右侧端部具有动力输出用的输出用旋转体44,输出用旋转体44将输入至中间轴22的动力经由环形转动链条43传递至剥皮装置5。

输入用旋转体42通过键连结于中间轴22以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外嵌安装,通过经由抵接板45安装在中间轴22的左侧轴端的螺栓46的拧紧从而防止脱落。输入用旋转体42经由垫圈47抵接在左侧轴承35的内圈。

输出用旋转体44安装成花键嵌合在中间轴22的状态,通过经由抵接板48安装在中间轴22的右侧轴端的螺栓49的拧紧从而防止脱落。在抵接板48和中间轴22的轴端之间安装有衬垫板50,通过增减衬垫板50能够调整输出用旋转体4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并且,在输出用旋转体44和右侧轴承40之间也安装有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衬垫板50,通过增减衬垫板50的个数能够调整右侧轴承40在中间轴2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支承部件39呈悬臂状地支承在机体框架7。在支承部件39的自由端侧部位支承有右侧轴承40。支承部件39和机体框架7以中间安装有多个衬垫板50的状态螺栓连结。通过衬垫板50的个数的增减,能够调整支承部件39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在风扇箱26的外侧,以横跨右侧轴承40和中间侧轴承37的方式在中间轴22外套有第一筒体51。在中间轴22的与左侧轴承35相邻的位置,具有通过螺栓固定从而一体固定的扩径部52。

在风扇箱26的内侧,第二筒体23外套固定在中间轴22的位于中间侧轴承37和扩径部52之间的部分。第二筒体23滑动自由地外嵌在中间轴22,能够变更左右方向的位置,并且,通过在径向拧紧螺丝53能够使第二筒体23相对于中间轴22固定位置。

并且,通过向中间轴22的左右两端部沿左右方向施加拉伸力,从而使扩径部52与左侧轴承35抵接并使第二筒体23与中间侧轴承37抵接,由此能够对中间轴22相对于进料器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也就是说,通过使安装在左侧的轴端的螺栓46相对于中间轴22进行拧紧,能够经由输入用旋转体42、垫圈47以及左侧轴承35推压扩径部52。结果是对中间轴22施加向右方的拉伸力,使得扩径部52与左侧轴承35抵接。另一方面,通过使安装在右侧的轴端的螺栓49相对于中间轴22进行拧紧,能够经由输出用旋转体44、右侧轴承40、第一筒体51以及中间侧轴承37推压第二筒体23。结果是对中间轴22施加向左方的拉伸力,使得第二筒体23与中间侧轴承37抵接。

由此,能够将中间轴22相对于进料器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设定为适当的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1)也可以向中间轴22的右侧端部输入动力,从中间轴22的左侧端部输出动力。

(2)也可以使支承部件39以位置固定的状态支承在机体框架7。

(3)扩径部52也可以一体焊接固定在中间轴22,还可以通过对轴体进行切削加工一体形成。

(4)也可以具有区别于中间轴22的其他部件即风扇驱动轴,在风扇驱动轴具有送风用叶片体。

(5)中间轴22也可以设置成以下状态,即仅通过左右一对轴承部件35、37支承在进料器4的左右两侧的侧壁32、33,其横侧方呈悬臂状地凸出。也就是说,可以不具有凸出侧轴承部件。

(6)也可以使扩径部52位于右侧,使第二筒体23位于左侧。

(7)也可以不具有空隙填充部件31和罩体30中的一方或双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具有动力传递用的中间轴的玉米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