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钓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425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竿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钓鱼竿。

背景技术:
钓鱼竿是钓鱼人最基本的钓鱼装备之一,也是比较容易损坏的产品,毕竟一支较普通的渔竿价格也在百元左右,普通钓友对渔竿的更新换代频率不是很快,如果能够了解相关的使用常识,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现有的钓鱼竿结构比较简单,其缺少一种拍摄装置控制器,不能在钓鱼时候控制拍摄装置或手机进行拍照,使其在钓鱼时拍照变得非常麻烦,同时,现有钓鱼竿也缺少一种省力装置,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在钓鱼时经常会因手部压力过大使其钓鱼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钓鱼竿,它采用在钓鱼竿本体上设置有拍摄装置控制器,在钓鱼时可以一键式轻松的完成拍摄。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钓鱼竿,包括钓鱼竿本体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钓鱼竿本体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单片机、供电模块和射频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组件、USB充电接口和太阳能电池板,且USB充电接口和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池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启动按钮和暂停按钮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输出端与射频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钓鱼竿本体下部开设有凹槽,且支撑杆通过万向头设置在凹槽内。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为伸缩式支撑杆。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与钓鱼竿本体之间为捆绑式或镶嵌式结构。进一步,所述射频模块与拍摄装置和录音录像装置内的接收模块相匹配。进一步,所述钓鱼竿本体手握端设置有橡胶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钓鱼竿,它采用在钓鱼竿本体上设置有拍摄装置控制器,在钓鱼时可以一键式轻松的完成拍摄,使用非常方便,在钓鱼竿本体下部开设有凹槽,且支撑杆通过万向头设置在凹槽内,支撑杆支撑鱼竿可以帮助使用者节省较多的气力,使钓鱼变得更加轻松休闲;在钓鱼竿本体手握端设置有橡胶圈,增加了手与鱼竿之间的摩擦力,使鱼竿不易滑落;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附图标记中:1-钓鱼竿本体、2-控制单元、3-启动按钮、4-暂停按钮、5-单片机、6-供电模块、7-射频模块、8-电池组件、9-USB充电接口、10-太阳能电池板、11-凹槽、12-支撑杆、13-万向头、14-拍摄装置、15-接收模块、16-橡胶圈、17-录音录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钓鱼竿,包括钓鱼竿本体1和控制单元2;所述控制单元2设置在钓鱼竿本体1上;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启动按钮3、暂停按钮4、单片机5、供电模块6和射频模块7;所述供电模块6包括电池组件8、USB充电接口9和太阳能电池板10,且USB充电接口9和太阳能电池板10与电池组件8电性连接;所述启动按钮3和暂停按钮4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5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5输出端与射频模块7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钓鱼竿本体1下部开设有凹槽11,且支撑杆12通过万向头13设置在凹槽11内;所述支撑杆12为伸缩式支撑杆;所述控制单元2与钓鱼竿本体1之间为捆绑式或镶嵌式结构;所述射频模块7与拍摄装置14和录音录像装置17内的接收模块15相匹配;所述钓鱼竿本体1上的控制单元2作为发射端,所述拍摄装置14上的接收模块15作为接收端;发射端与接收端可以为多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接收模块15可以对应多个带有控制单元2的钓鱼竿本体1;所述钓鱼竿本体1手握端设置有橡胶圈16;所述接收模块15可以接收RF信号、WiFi信号或蓝牙信号。本实用新型带有拍摄装置控制器的新型钓鱼竿在使用时,首先将电池组件8通过USB充电接口9与外部电源充电至饱和或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0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件8内;在需要进行拍摄时,将射频模块7与拍摄装置14内的接收模块15进行连接,再按下启动按钮3即可通过单片机5控制拍摄装置14进行拍照,在需要暂停拍摄时,只需按下暂停按钮4即可通过单片机5控制拍摄装置14暂停拍照;在需要通过支撑杆12进行支撑鱼竿时,只需将支撑杆12通过万向头13从凹槽11内转出即可进行支撑鱼竿本体1,操作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