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87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料槽,应用于生猪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的优点,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出现许许多多的养猪场,目前市场上的养猪场在对生猪进行喂养时,采用的都是圆槽或长槽这类固定结构的饲料槽,饲养员在加完饲料后,还需观察生猪吃食的情况,防止饲料不够,影响生猪发育,因此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工省时、结构简单的饲料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饲料槽,包括:底部环槽、圆台座、转轴、转盘、环形箍、弧形杆、罩壳、喂食口,所述底部环槽的上侧设置有环形箍,所述环形箍通过弧形杆与底部环槽连接,所述弧形杆的上端固接在环形箍上,所述弧形杆的下端与底部环槽的顶端固接,所述弧形杆呈均匀周向分布在底部环槽的上侧,所述相邻两个弧形杆之间形成一个喂食口,所述圆台座通过转轴与转盘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固接在圆台座的上端面中心,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转盘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罩壳呈圆柱状且罩壳的下端与环形箍焊接在一起。

所述罩壳包裹住整个转盘,所述转盘外壁至罩壳内壁的径向距离为1-2cm。

所述罩壳的横截面直径与环形箍的直径相等。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优点:

1、结构简单;

2、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饲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部环槽;2-圆台座;3-转轴;4-转盘;5-环形箍;6-弧形杆;7罩壳;11-喂食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饲料槽,包括:底部环槽1、圆台座2、转轴3、转盘4、环形箍5、弧形杆6、罩壳7、喂食口11,所述底部环槽1的上侧设置有环形箍5,所述环形箍5通过弧形杆6与底部环槽1连接,所述弧形杆6的上端固接在环形箍5上,所述弧形杆6的下端与底部环槽1的顶端固接,所述弧形杆6呈均匀周向分布在底部环槽1的上侧,所述相邻两个弧形杆6之间形成一个喂食口11,所述圆台座2通过转轴3与转盘4连接,所述转轴3的下端固接在圆台座2的上端面中心,所述转轴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转盘4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罩壳7呈圆柱状且罩壳7的下端与环形箍5焊接在一起。

所述罩壳7包裹住整个转盘4,所述转盘4外壁至罩壳7内壁的径向距离为1-2cm。

所述罩壳7的横截面直径与环形箍5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饲养人员将生猪喂食所需要的饲料从罩壳7上部加入,饲料顺着罩壳7内壁下落到底部环槽1内,生猪可从各个喂食口11内吃食饲料,饲养人员可一次性多加入一些饲料,饲料可堆积在罩壳1内部,当生猪吃食时,生猪翻动喂食口11内的饲料,由于饲料与转盘4之间存在摩擦,带动转盘4转动,转盘4搅动转盘4上侧堆积的饲料源源不断的下落到底部环槽1内,采用本技术方案,加快了喂食效率,省工省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