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及农用机械领域,尤指一种气力式精密播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用机械越来越多,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播种机大多是以外槽轮为核心工作的部件,存在着播种不均匀的现象,而对3毫米以下小粒种子播种时单粒播种效果差,且存在重播、漏播、种子破损、播种量不稳定、不精密等问题,给播种后期工作造成很大的工作量的同时,导致种子的大量浪费,甚至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而且,播种机器工作不平稳,故障多,无法完成联合作业,整机作业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气力式精密播种机,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一机多用,工作平稳,播种效率高,并能有效对小粒种子进行播种,且不会出现重播、漏播、种子破损的现象,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气力式精密播种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包括:主机架、前叉组合、后轮组合、排种装置、动力 装置、气力装置、开沟装置;所述主机架的后端向后连接有牵引框,所述牵引框上设有排种器支撑架;所述前叉组合包括龙头和设在所述龙头下方的前轮,所述龙头与所述主机架的前端连接;所述排种装置包括设在所述排种器支撑架上的排种器和从排种器向下连接的排种管;所述动力装置、所述气力装置装设在所述主机架上,所述动力装置设有动力输出链轮组合,所述气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输出链轮组合连接,且所述气力装置与所述排种器连接;所述后轮组合设置在所述牵引框的下面并与所述主机架连接,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链轮组合连接的主传动装置及设在主传动装置上的后轮;所述开沟装置包括与所述牵引框后端连接的耕耘连接梁以及装设在所述耕耘连接梁下的圆盘开沟器;其中,所述排种管的出口在所述圆盘开沟器后方。
进一步,所述气力装置包括风机、正气压管组件、负气压管组件,所述正气压管组件与所述风机连接,所述负气压管组件与所述风机通过启动开关连接,所述风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动力输出链轮组合连接,所述正气压管组件、所述负气压管组件分别与所述排种器分别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种器包括排种轴、并列连接在所述排种轴上的左排种盘和右排种盘、包覆在所述左排种盘和所述右排种盘外的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壳体左右两侧的左气室和右气室,所述排种轴与所述,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成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上空间中所述左排种盘和所述右排种盘之间为正气压室并与所述正气压管组件联通、所述正气压室的左右两空间分别与两个所述排种管联通, 所述下空间中所述左排种盘和所述右排种盘之间为负气压室并与所述负气压管组件联通、所述负气压室的左右两空间分别与所述左气室和所述右气室联通。
进一步,所述排种器支撑架上设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分别与所述排种轴、所述动力输出链轮组合通过传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排种盘上设有排种孔,所述左排种盘与所述右排种盘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排种器支撑架上设有三个所述排种器,三个所述排种器向下连接有六个所述排种管,对应六个所述排种管的前方设有六个所述圆盘开沟器。
进一步,所述开沟装置还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两端与所述耕耘连接梁、所述圆盘开沟器分别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力式精密播种机还包括设在所述主机架上的肥箱。
进一步,与所述动力输出链轮组合的连接都是通过传动装置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链条、皮带或传动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结构紧凑,一机多用,工作平稳,播种效率高,并能有效对小粒种子进行播种,且不会出现重播、漏播、种子破损的现象,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排种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排种器的结构图;
图5为左排种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1、主机架,101、牵引框,102、排种器支撑架,103、过渡轴;
2、前叉组合,201、龙头,202、前轮;
3、后轮组合,301、主传动装置,302、后轮;
4、排种装置,401、排种器,4011、排种轴,4012、左排种盘,4013、右排种盘,4014、壳体,4015、左气室,4016、右气室,4017、隔板,4018、上空间,4019、下空间,4020、正气压室,4021、负气压室,4022、排种孔,402、排种管;
5、动力装置,501、动力输出链轮组合;
6、气力装置,601、风机,602、正气压管组件,603、负气压管组件,604、启动开关;
7、开沟装置,701、耕耘连接梁,702、圆盘开沟器,703、液压装置;
8、肥箱;
9、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5所示,一种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包括如下结构:主机架1、前叉组合2、后轮组合3、排种装置4、动力装置5、气力装置6、开沟装置7和肥箱8。
如图1和2所示,前叉组合2包括调整方向的龙头201和安装在龙头201下方的前轮202,龙头201又与主机架1的前端连接,即能带动主机架1前行;主机架1上设有动力装置5、气力装置6和肥箱8,肥箱8能储存肥料,方便施肥;主机架1后端向后连接有牵引框101,牵引框101后端连接着开沟装置7,而后轮组合3设置在牵引框101下方并与主机架1连接,其中后轮组合3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链轮组合501连接的主传动装置301及设在主传动装置301上的后轮302,同时,牵引架上还设有排种器支撑架102,排种装置4包括设在排种器支撑架102上的排种器401和从排种器401向下连接的排种管402。其中,动力装置5设有动力输出链轮组合501,为其他需要动力的装置提供动力;气力装置6包括风机601、与风机601连接的正气压管组件602和负气压管组件603,负气压管组件603是通过一启动开关604与风机601连接,即启动开关604能打开和停止负气压管组件603的运作,且风机601还与动力输出链轮组合501通过链条9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能是通过其他的传动装置连接,下同),动力输出链轮组合501为风机601的工作提供动力,使其能正常运转为正气压管组件602和负气压管组件603提供正、负气压;正气压管组件602和负气压管组件603分别与排种器401连接,排种器401设有排种轴4011与排种器支撑架102中设有的过渡轴103通过链条9 传动连接,且过渡轴103同时与主传动装置301通过链条9连接,即动力输出链轮带动主传动装置301运转时,主传动装置301也会通过带动过渡轴103而带动排种轴4011运转,使后轮组合3和排种器401能同步运转工作,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前进的过程中,排种器401也会随之排种工作且与前进程度同步,播种均匀效率高;开沟装置7包括与所述牵引框101后端连接的耕耘连接梁701以及装设在所述耕耘连接梁701下的圆盘开沟器702、还有两端连接着耕耘连接梁701和圆盘开沟器702的液压装置703,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前进时圆盘开沟器702也会前进进行开沟工作,为播种做准备,且从排种器401向下连接的排种管402的出口在圆盘开沟器702的后方;液压装置703能根据需要调节圆盘开沟器702的高度,若是要深一点开沟,则将圆盘开沟器702调低一点,若是要浅一点开沟,则将圆盘开沟器702调高一点,这样,使气力式精密播种机能做到多方式的开沟播种,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也能减少人工的后期补救,提高播种效率。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种器支撑架102上设有三个排种器401,每个排种器401向下连接有两个排种管402,则对应六个排种管402的圆盘开沟器702也有六个(图2中未全部画出)。
如图3、4和5所示,为排种器401的部分剖视图和结构图以及左排种盘4012的结构图,排种器401包括排种轴4011、并列连接在所述排种轴4011上的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包覆在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外的壳体4014以及设在壳体4014左右两侧的左气室4015和右气室4016,左气室4015和右气室4016的作用 是盛放种子;壳体4014内设有隔板4017将壳体4014内部分成上空间4018和下空间4019,上空间4018中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之间为正气压室4020并与正气压管组件602联通、正气压室4020的左右两空间分别与两个所述排种管402联通,下空间4019中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之间为负气压室4021并与负气压管组件603联通、负气压室4021的左右两空间分别与左气室4015和右气室4016联通;左排种盘4012与右排种盘4013结构相同、对称地并列设在排种轴4011上,以左排钟盘为例,说明其结构,左排钟盘上设有高密度的排种孔4022,排种孔4022根据种子的大小有不同规格的孔径,以便满足不同种子多种作物的播种要求,具有漏播重播率低、作业速度高的特点;排种器401工作时,正气压室4020、负气压室4021分别与正气压管组件602、负气压管组件603联通,即与正负气压源相连,在作业过程中为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提供正负压,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上设有排种孔4022,动力经排种轴4011传递到左排种盘4012和右排种盘4013并带动其转动,当排种孔4022经过与装有种子的左气室4015和右气室4016联通的负气压室4021的左右两空间时,一粒或多粒种子在排种孔4022气压差的作用下被吸附在排种孔4022内,并随着排种孔4022一起转动到与正气压室4020联通,种子因为正气压室4020内的正气压而掉落到正气压室4020的左右两空间,经由排种管402落入土壤,完成播种过程。
排种器401采用多种材料偶联,技术工艺先进,性能优良。壳体4014采用PC精密注塑,具有外形美观、质量轻和刚性好的优点;排 种盘采用PC板新工艺精密注塑,具有平面度精度高、耐磨性好和抗腐蚀等优点;排种器401上还采用了高强塑料减磨密封环、投种部位增设后清种器和气吹清种装置(未图示),保证了投种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并防止了吸种孔堵塞与产生重吸的问题;这种由不同材料偶联组装的排种器401,不仅确保了排种盘与吸道之间优良的密封性,而且也提高了排种器401的播种性能,确保百分之百落种,同时确保了排种器401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