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17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量75%之多,达2000万吨。食用菌生产主要是来自中国农村农民手工劳动,从业者超过2500万人,食用菌是一类有大型可食子实体的高等真菌(蕈菌),被人们称为菇、蘑、菌、蕈、芝、苓、耳、茸等。食用菌具有独特的保健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

但是,现有技术的种植食用菌的方法多是用食用菌培养大棚进行栽培,普遍都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侧墙体,侧墙体的之间横向建设中间墙体,中间墙体的南侧建设阳棚,中间墙体的北侧建设阴棚。其缺点仍然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中间墙体仍然占据很大的土地面积。而且,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建造出的日光温室结构差异较大,性能较差,管理成本高,维修繁琐,使用寿命短。因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申请研究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保证食用菌健康良好的生长的种植大棚。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该大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保证食用菌健康良好的生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是由两排平行对称支架和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1围城的长方体,所述承重架1比支架高度高,所述承重架1分别与两排平行支架构成阳棚和阴棚;所述阳棚和阴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阳棚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所述阳棚的屋脊高于阴棚的屋脊,阳棚、阴棚屋脊之间的高度差构成通风道;所述通风道覆盖遮阴膜;所述棚体四周由内至外依次覆盖遮阴膜和黑膜;所述阴棚的屋面覆盖黑膜,阳棚的屋面覆盖透光膜;所述阳棚内设置有两层遮阴膜,且一层遮阴膜紧贴屋面的内侧,所述阴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泡沫板和遮阴膜;所述棚体四周 还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卡槽和齿形卡条,卡槽首尾相连固定于支架外侧上围城一圈卡槽开口朝向遮阴膜;齿形卡条贯穿卡槽将遮阴膜和黑膜锁紧于卡槽内。

本发明巧妙地将阴棚与阳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与阳棚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道,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道上覆盖的黑膜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在食用菌出菇前可以保持棚体内的暗度和温度,有利于接种的菌丝快速增长;食用菌出菇后,可以将阳棚内的紧贴屋面的内侧的遮阴膜掀开,使得阳棚有阳光射入,当太阳升起,从倾斜的阳棚屋面射入,首先照射到阴棚处的中上部,使得一整夜蒸腾于棚体内中上部的水蒸气变暖,使得阴棚内中上部的空气密度变小,然后棚体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将向阴棚内中上部流动,当阳棚的空气向阴棚中上部流动时,一部分的冷空气将从通风道与棚体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依此,棚体内的空气将逐渐变暖,能够调整棚体内的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使得食用菌在昼夜差进行生长,能够长出厚实的子实体,也能够使得棚体拥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让食用菌快速的生长,随着时间推后,阳光将从阴棚的中上部依次射入阴棚的下部和直射入阳棚内,使得阳棚阴棚都得到阳光照射,防止棚体内滋长细菌,给食用菌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保证子实体的出菇率;当子实体张至一定大小后,将阳棚内的泡沫板拆卸,使得阳棚内的阳光透光率增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阳光量,促使阳棚内种植的食用菌比种植阴棚内的食用菌生长更快,错开阳棚与阴棚食用菌的采收时间,保证采收的食用菌能够在涨势最好最鲜美的情况下卖出,防止一次性大量采收,供大于求,浪费的食用菌只能农户自行晒干再卖,时间长,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出现,通过锁紧结构能够在较高的大棚四周覆盖的遮阴膜和黑膜锁紧,防止覆盖的遮阴膜和黑膜随风飘动,起不到保证棚体黑暗环境的氛围。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棚体四周的中上部。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专门对应食用菌的种植设计,在食用菌后期的生长中,棚体内需要通气换气,即为需要将遮阴膜和黑膜掀开一段时间,为了方便掀开且不需要掀开依次就将锁紧结构拆卸一次,所以设置于中上部,不仅能方便掀开,且也能达到通气换气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卡槽和卡条的材料为金属钣金件。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遮阴膜的透光率为70-85%。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遮阴膜能够降低射入棚体内的阳光量,保证子实体不被阳光直射,晒伤,出 现停止生长或腐烂等现象。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阳棚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60°,阴棚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45°。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让阳光从阳棚内射入的角度足够大,也能保证阳光从阴棚中上部首先射入再依次射入阴棚下部和直射入阳棚,还能保证倾斜度能够使得棚体能够拥有良好的排水能力。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且内外地平面相差20-30cm;所述棚体外的四周还设置有一排水沟。采用棚体外的四周设置有一排水沟的技术方案,能防止洪涝;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能够保证棚体内的温度较低,保证食用菌的生长环境。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棚体的规格为8-12m×4-6m×4-6m;所述阳棚的屋脊与阴棚的屋脊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所述阳棚的屋脊与阴棚的屋脊之间的高度差为30-40cm。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保证采收规模,保证空气流通量,使得棚体内拥有足够的氧气和新鲜空气,促进食用菌生长。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棚体四周依次首尾相连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位于黑膜外侧;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棚体的中上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架和承重架1均由钢材或泥砖构成。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使用钢材或泥砖材料作为支架和承重架1保证棚体的结构稳固,加长使用期限,从而降低结构成本。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棚体设计巧妙,将阴棚与阳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与阳棚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道,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道上覆盖的黑膜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使得食用菌能够生长厚实且鲜红,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高;采用倾斜设计的屋面能够让阳光从阳棚内射入的角度足够大,也能保证阳光从阴棚中上部首先射入再依次射入阴棚下部和直射入阳棚,还能保证倾斜度能够使得棚体能够拥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且在棚体外设置有一排水沟,能够提高棚体的抗涝性能,保证棚体内的食用菌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本发明的的锁紧结构能够专门对应食用菌的种植设计,在食用菌后期的生长中,棚体内需要通气换气,即为需要将遮阴膜 和黑膜掀开一段时间,为了方便掀开且不需要掀开依次就将锁紧结构拆卸一次,所以设置于中上部,不仅能方便掀开,且也能达到通气换气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棚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架,2黑膜,3阴棚,4支架,5泡沫板,6遮阴膜,7阳棚,8透光膜,9卡槽,10卡条,11排水沟,12通风道。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棚体是由两排平行对称由泥砖构成的支架4和设置于棚体中部的由泥砖构成的承重架围城的8m×4m×4m长方体;如图2所示,且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且内外地平面相差20cm,棚体外的四周还设置有一排水沟11;承重架1比支架4高度高,承重架分别与两排平行支架4构成阳棚7和阴棚3;阳棚7和阴棚3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阳棚7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3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阳棚7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60°,阴棚3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45°。阳棚7的内夹角大于阴棚3的内夹角,能使得让阳光从阳棚7内射入的角度足够大,也能保证阳光从阳棚7顶部射入阴棚3的中上部再依次射入阴棚3下部和直射入阳棚7,还能保证倾斜度能够使得棚体能够拥有良好的排水能力。阳棚7的屋脊高于阴棚3的屋脊,阳棚7的屋脊与阴棚3的屋脊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阳棚7的屋脊与阴棚3的屋脊之间的高度差为30-40cm,阳棚7、阴棚3屋脊之间的高度差构成通风道12;通风道12覆盖遮阴膜6;在菌丝生长期间可以保证棚体内的空气流通量,拥有足够的氧气和新鲜空气,促进食用菌生长。棚体四周由内至外依次覆盖遮阴膜6和黑膜2;阴棚3的屋面覆盖黑膜2,阳棚7的屋面覆盖透光膜8;阳棚7内设置有两层遮阴膜6,且一层遮阴膜6紧贴屋面的内侧,阴棚3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泡沫板5和遮阴膜6;如图3所示,棚体四周还设置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由金属钣金件制成的卡槽9和由金属钣金件制成的齿形卡条10,卡槽9首尾相连固定于支架4外侧上围城一圈卡槽9开口朝向遮阴膜6;齿形卡条10贯穿卡槽9将遮阴膜 6和黑膜2锁紧于卡槽9内,锁紧结构设置于棚体四周的中上部,该设计是能够专门对应食用菌的种植设计的,在食用菌后期的生长中,棚体内需要通气换气,即为需要将遮阴膜6和黑膜2掀开一段时间,为了方便掀开且不需要掀开依次就将锁紧结构拆卸一次,所以设置于中上部,不仅能方便掀开,且也能达到通气换气的目的。其中上述的遮阴膜6的透光率为70-85%,能够降低射入棚体内的阳光量,保证子实体不被阳光直射,晒伤,出现停止生长或腐烂等现象。

本发明巧妙地将阴棚3与阳棚7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3与阳棚7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道12,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道12上覆盖的黑膜2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在食用菌出菇前可以保持棚体内的暗度和温度,有利于接种的菌丝快速增长;食用菌出菇后,可以将阳棚7内的紧贴屋面的内侧的遮阴膜6掀开,使得阳棚7有阳光射入,当太阳升起,从倾斜的阳棚7屋面射入,首先照射到阴棚3处的中上部,使得一整夜蒸腾于棚体内中上部的水蒸气变暖,使得阴棚3内中上部的空气密度变小,然后棚体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将向阴棚3内中上部流动,当阳棚7的空气向阴棚3中上部流动时,一部分的冷空气将从通风道12与棚体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依此,棚体内的空气将逐渐变暖,能够调整棚体内的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使得食用菌在昼夜差进行生长,能够长出厚实的子实体,也能够使得棚体拥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让食用菌快速的生长,随着时间推后,阳光将从阴棚3的中上部依次射入阴棚3的下部和直射入阳棚7内,使得阳棚7阴棚3都得到阳光照射,防止棚体内滋长细菌,给食用菌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保证子实体的出菇率;当子实体张至一定大小后,将阳棚7内的泡沫板5拆卸,使得阳棚7内的阳光透光率增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阳光量,促使阳棚7内种植的食用菌比种植阴棚3内的食用菌生长更快,错开阳棚7与阴棚3食用菌的采收时间,保证采收的食用菌能够在涨势最好最鲜美的情况下卖出,防止一次性大量采收,供大于求,浪费的食用菌只能农户自行晒干再卖,时间长,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出现,通过锁紧结构能够在较高的大棚四周覆盖的遮阴膜6和黑膜2锁紧,防止覆盖的遮阴膜6和黑膜2随风飘动,起不到保证棚体黑暗环境的氛围。

实施例2:

一种种植大棚与实施例1的技术原理相同,不同点为:支架4和承重架均由钢材构成的, 棚体规格为12m×6m×6m长方体;且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且内外地平面相差30cm,阳棚7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阴棚3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阳棚7的屋脊与阴棚3的屋脊之间的高度差为40cm。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