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及果树送风式喷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97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及果树送风式喷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果业农药喷施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及果树送风式喷药机。



背景技术:

由于林果园内两排果树或植物之间的种植间距通常较为狭窄,目前现有的农药喷施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转弯行走较为不便,较大体型的喷药机械甚至无法进入,并且由于现有的喷药机械的喷洒高度通常不便于调节,无法同时适用于较矮的果树和较高的果树,常常需要两套机械进行作业,由于无法针对果树或植物的具体高度进行喷施高度调节,使得喷药不均匀,导致部分作物植株或部位漏喷、无法有效吸收药剂,部分作物植株或部位又出现过量喷施,还会使药剂耗用量增大,增大了使用者的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及果树送风式喷药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农药喷施机械存在的转弯行走及作业不便、喷施高度不易调节、喷施效果较差、药剂耗用量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包括轴流风机和喷雾装置,轴流风机的前端有进风口,轴流风机的后端有出风口,轴流风机的叶轮中心有风机转轴,喷雾装置包括导风罩体和不少于两个的喷药头,轴流风机的出风口处固定有能够实现侧方送风的导风罩体,导风罩体的送风口处安装有喷药头。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导风罩体可包括锥面导板和导风后板,锥面导板呈前小后大的圆锥状,锥面导板的后端外侧固定有导风后板,锥面导板的圆锥顶端靠近轴流风机后端,轴流风机的后部或后端设有导风前板,导风前板后端与导风后板前端之间形成送风口。

上述锥面导板的左下部外侧可固定有左下挡风板,锥面导板的右下部外侧可固定有右下挡风板。

上述导风后板与导风前板之间可固定有不少于两个的风罩连杆,喷药头通过可调固定装置安装在风罩连杆上。

上述喷药头可为带有开关装置的高压喷头。

上述轴流风机的进风口前端可设有安全隔网,轴流风机的前端外缘设有向轴流风机外侧延伸的风机前环板,安全隔网的外缘通过隔网螺钉固定安装在风机前环板前端。

上述位于导风罩体左下方或位于导风罩体右下方的喷药头可连接有送药管,各喷药头与相邻喷药头之间依次通过压力接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的果树送风式喷药机,包括机架、转向装置、行走轮、内燃机、液压泵、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储药罐和传动装置,机架前端安装有带转向前轮的转向装置,机架下部设有行走轴,行走轴上安装有行走轮,内燃机、液压泵、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及储药罐安装在机架上,液压泵的进液口通过进药管与储药罐内腔相通,液压泵的出液口通过送药管与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的喷药头相连接,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分别与液压泵、行走轴及风机转轴相连接。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液压泵的液泵进口可连接有与储药罐的内腔相通的进药管,液压泵的出液口可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上安装有旋转调压手柄、泄压手柄和压力表,压力控制装置的药液输出口通过送药管与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的喷药头相连接,压力控制装置的泄压口连接有与储药罐的内腔相通的回药管。

上述压力控制装置上可设有带手动液阀的药液第二出口,药液第二出口上连接有手持喷药杆或能够向地面喷药的下喷头;或/和,储药罐上端可设有加药口并安装有加药盖,储药罐的后部下端设有排液口并安装有排液阀。

上述转向装置可包括转向轮架、手柄铰座和控向手柄,机架的前端设有转向轴座,转向轮架的上部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向轴座内,转向轮架的下部通过前轮轴安装有转向前轮,转向轮架中部前端设有手柄铰座,控向手柄包括手柄杆、左把手和右把手,手柄杆的上部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手柄杆的下端铰接安装在手柄铰座上。

上述传动装置可包括驱动带轮、传动轴、后带轮、液泵带轮、前带轮、下链轮和上链轮,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后端固定有驱动带轮,风机转轴前方的机架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后端与风机转轴前端相连接或连为一体,对应驱动带轮位置的传动轴上固定有后带轮,后带轮通过驱动皮带与驱动带轮相连接,液压泵的动力轴前端固定有液泵带轮,对应液泵带轮位置的传动轴上固定有前带轮,液泵带轮通过液泵皮带与前带轮相连接,机架上安装有变速器和能够切换变速器档位的变速档杆,变速器的变速输入轴前端固定有下链轮,对应下链轮位置的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上链轮,下链轮通过传动链与上链轮相连接,变速器的后端有变速输出轴,变速输出轴与行走轴相连接并能够带动行走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导风罩体能够使喷药头喷出的液滴均匀雾化,通过开关装置能够启闭各喷药头,通过可调固定装置实现喷施高度调节,通过转向装置控制转向及行走作业,喷施高度调节方便,喷施效果好、药剂耗用量少,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轴流风机,2为进风口,3为风机转轴,4为喷药头,5为锥面导板,6为导风后板,7为导风前板,8为风罩连杆,9为左下挡风板,10为安全隔网,11为风机前环板,12为送药管,13为压力接管,14为开关装置,15为锁紧螺钉,16为安装弧板,17为机架,18为行走轮,19为内燃机,20为液压泵,21为储药罐,22为转向前轮,23为行走轴,24为进药管,25为罐顶口,26为液泵进口,27为压力控制装置,28为泄压口,29为回药管,30为旋转调压手柄,31为泄压手柄,32为药液输出口,33为压力表,34为药液第二出口,35为加药口,36为排液阀,37为转向轮架,38为手柄铰座,39为转向轴座,40为手柄杆,41为左把手,42为油门手柄,43为熄火开关,44为驱动带轮,45为传动轴,46为后带轮,47为液泵带轮,48为前带轮,49为下链轮,50为上链轮,51为前轴承座,52为后轴承座,53为驱动皮带,54为液泵皮带,55为变速器,56为变速拨轴,57为变速曲柄,58为变速档杆,59为变速连杆,60为变速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以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前端作为参照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相对本实用新型前端的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该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包括轴流风机1和喷雾装置,轴流风机1的前端有进风口2,轴流风机1的后端有出风口,轴流风机1的叶轮中心有风机转轴3,喷雾装置包括导风罩体和不少于两个的喷药头4,轴流风机1的出风口处固定有能够实现侧方送风的导风罩体,导风罩体的送风口处安装有喷药头4。通过喷药头4向导风罩体的侧方,例如向导风罩体的左下方、左方、左上方、右下方、右方、右上方喷洒药剂,通过导风罩体能够使轴流风机1送出的风向导风罩体的四周流动,高速风将药剂颗粒或液滴击碎变为雾状,从而提高药剂施洒的均匀覆盖性,能够显著改善果树或植物的吸收效果,同时减少药剂的耗用量、降低施药成本。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导风罩体包括锥面导板5和导风后板6,锥面导板5呈前小后大的圆锥状,锥面导板5的后端外侧固定有导风后板6,锥面导板5的圆锥顶端靠近轴流风机1后端,轴流风机1的后部或后端设有导风前板7,导风前板7后端与导风后板6前端之间形成送风口。锥面导板5的圆锥转轴最好与风机转轴3保持同轴,锥面导板5的圆锥顶端最好正对轴流风机1的出风口中心,导风后板6可以为环状板或者为圆盘状板,导风后板6及导风前板7最好沿垂直于圆锥转轴的方向设置,导风前板7的直径最好与导风后板6的直径相同或相接近,导风前板7最好固定在轴流风机1的后端外缘,以使出风均匀导向四周。锥面导板5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加工,使用效果较好,其外侧锥面与导风前板7、导风后板6配合能够有效改变送出风的风向,吹送喷药头4喷出的液滴、并使其雾化发散,雾化效果显著。

如附图1所示,锥面导板5的左下部外侧固定有左下挡风板9,锥面导板5的右下部外侧固定有右下挡风板。左下挡风板9的前端、右下挡风板的前端最好分别固定在导风前板7的后端面上,左下挡风板9的后端、右下挡风板的后端最好分别固定在导风后板6的前端面上,通过左下挡风板9和右下挡风板能够引导送出风的流向,使其向锥面导板5的左右两侧流动,以便使两侧的果树或植物充分施药。

如附图1所示,导风后板6与导风前板7之间固定有不少于两个的风罩连杆8,喷药头4通过可调固定装置安装在风罩连杆8上。风罩连杆8能够起到固定连接轴流风机1与锥面导板5、导风后板6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固定安装喷药头4。实际使用时,风罩连杆8的数量最好为八个,并环绕锥面导板5呈均匀分布,最好在锥面导板5的左下方、中部左侧、左上方、右下方、中部右侧及右上方的风罩连杆8上分别安装喷药头4。

如附图1所示,喷药头4为带有开关装置14的高压喷头。带有开关装置14的高压喷头为现有公知公用的产品,高压喷头包括喷嘴头、喷头体、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分别与喷头体的中部前后两端相连接并与喷头体形成十字状,喷嘴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喷头体上端,喷药孔位于喷嘴头的中部,开关装置14最好为手动球阀,手动球阀位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与喷头体连接处的上方位置,第一接口、第二接口通过喷头体内腔及手动球阀内腔与喷药孔相连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通过喷头体内腔直接相连通,可调固定装置包括锁紧螺钉15、安装弧板16和夹紧弧板,喷头体下端固定有安装弧板16,安装弧板16的下端中部设有开口向下的上板弧槽,夹紧弧板上端中部设有开口向上的下板弧槽,安装弧板16通过上板弧槽安装在风罩连杆8上部,夹紧弧板通过下板弧槽安装在风罩连杆8下部,安装弧板16和夹紧弧板通过锁紧螺钉15固定在一起。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若对较矮的果树施药,可以通过手动球阀关闭喷雾装置上部的喷药头4,使大部分药剂向下方喷洒,若对较高的果树施药,可以通过手动球阀关闭喷雾装置下部的喷药头4,使大部分药剂向上方喷洒,这样能够节省药剂消耗量,降低成本,而且使用更加方便。通过更换带有不同孔径规格的喷药孔的喷嘴头,可以调节喷药量,喷头体通过安装弧板16和夹紧弧板安装在风罩连杆8上,通过拧松锁紧螺钉15后可以转动喷头体,从而调节喷头体的上端朝向,以便调节或调整喷药孔的喷洒方向。

如附图1所示,轴流风机1的进风口2前端设有安全隔网10,轴流风机1的前端外缘设有向轴流风机1外侧延伸的风机前环板11,安全隔网10的外缘通过隔网螺钉固定安装在风机前环板11前端。通过安全隔网10能够避免杂物吸入轴流风机1前端的进风口2,防止意外发生。

根据需要,位于导风罩体左下方或位于导风罩体右下方的喷药头4连接有送药管12,各喷药头4与相邻喷药头4之间依次通过压力接管13相连接。如附图1所示,位于导风罩体的左下方的喷药头4连接有送药管12,该喷药头4与上方相邻的第二个喷药头4通过压力接管13相连接,第二个喷药头4再依次与相邻喷药头4通过压力接管13相连接。

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该使用上述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的果树送风式喷药机,包括机架17、转向装置、行走轮18、内燃机19、液压泵20、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储药罐21和传动装置,机架17前端安装有带转向前轮22的转向装置,机架17下部设有行走轴23,行走轴23上安装有行走轮18,内燃机19、液压泵20、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及储药罐21安装在机架17上,液压泵20的进液口通过进药管24与储药罐21内腔相通,液压泵20的出液口通过送药管12与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的喷药头4相连接,内燃机19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分别与液压泵20、行走轴23及风机转轴3相连接。行走轴23最好安装在机架17后部下方,行走轴23左右两边最好分别安装有行走轮18,内燃机19及液压泵20最好固定安装在机架17前部,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最好安装在机架17的中部,储药罐21最好安装在机架17的后部;通过转向装置能够控制本实用新型方便灵活地进行转向,通过内燃机19带动轴流风机1及液压泵20使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工作,同时带动行走轮18实现行走作业,使用者只需通过转向装置调整校正设备的行走方向即可,操作轻松便捷、省时省力。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果树送风式喷药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所示,液压泵20的液泵进口26连接有与储药罐21的内腔相通的进药管24,液压泵20的出液口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27,压力控制装置27上安装有旋转调压手柄30、泄压手柄31和压力表33,压力控制装置27的药液输出口32通过送药管12与锥面送风式喷药装置的喷药头4相连接,压力控制装置27的泄压口28连接有与储药罐21的内腔相通的回药管29。液压泵20最好固定安装在机架17的左前部,液泵进口26最好位于液压泵20的中部左端,压力控制装置27最好安装在液压泵20的左上部,泄压口28最好位于压力控制装置27的前端,储药罐21的中部上端设有罐顶口25,进药管24的后端及回药管29的后端通过罐顶口25伸至储药罐21的内腔内,旋转调压手柄30最好位于压力控制装置27的前部上端,泄压手柄31最好位于旋转调压手柄30右方,药液输出口32最好位于压力控制装置27的前部左端,压力表33位于压力控制装置27的后部上端,通过压力表33能够观察药液输出口32输出的液体压力,通过旋转调压手柄30能够调节设定药液输出口32输出的液体压力,当田间地头设备转弯时,通过向上扳动泄压手柄31,能够使液压泵20泵出的药剂通过压力控制装置27的泄压口28及回药管29直接回流到储药罐21内,喷药头4立即停止喷药,需要继续喷药作业时,向下扳动泄压手柄31使其复位,能够使喷药头4再次恢复喷药。

如附图2所示,压力控制装置27上设有带手动液阀的药液第二出口34,药液第二出口34上连接有手持喷药杆或能够向地面喷药的下喷头;或/和,储药罐21上端设有加药口35并安装有加药盖,储药罐21的后部下端设有排液口并安装有排液阀36。药液第二出口34最好位于压力控制装置27的后部左端,储药罐21后方的机架17下端可以固定安装下喷头,在药液第二出口34通过压力管路连接手持喷药杆或下喷头后,通过开启手动液阀,能够通过手持喷药杆向高处喷药,或者通过下喷头向地面喷除草药剂;加药口35最好位于罐顶口25前方,通过加药口35能够向储药罐21内加注药剂,通过排液阀36能够将储药罐21内剩余的药剂排出,使用更加方便。

如附图2所示,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轮架37、手柄铰座38和控向手柄,机架17的前端设有转向轴座39,转向轮架37的上部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向轴座39内,转向轮架37的下部通过前轮轴安装有转向前轮22,转向轮架37中部前端设有手柄铰座38,控向手柄包括手柄杆40、左把手41和右把手,手柄杆40的上部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把手41和右把手,手柄杆40的下端铰接安装在手柄铰座38上。左把手41和右把手分别向左右方向伸出便于握持,能够更加方便地控制本实用新型进行转向。此外,内燃机19最好为汽油发动机,手柄杆40的上部还可安装有油门手柄42和熄火开关43,油门手柄42通过外部套装有钢丝软管的钢丝绳与内燃机19的油门装置相连接,通过油门手柄42实现手动控制油门大小,熄火开关43通过线缆与内燃机19的点火装置电连接,通过熄火开关43能够切断汽油发动机火花塞的供电,使内燃机19快速熄火,实现停机,油门手柄42和熄火开关43位置靠近左把手41和右把手便于使用者操控,调整设备作业速度更加方便。

如附图2所示,传动装置包括驱动带轮44、传动轴45、后带轮46、液泵带轮47、前带轮48、下链轮49和上链轮50,内燃机19的动力输出轴后端固定有驱动带轮44,风机转轴3前方的机架17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传动轴45,传动轴45的后端与风机转轴3前端相连接或连为一体,对应驱动带轮44位置的传动轴45上固定有后带轮46,后带轮46通过驱动皮带53与驱动带轮44相连接,液压泵20的动力轴前端固定有液泵带轮47,对应液泵带轮47位置的传动轴45上固定有前带轮48,液泵带轮47通过液泵皮带54与前带轮48相连接,机架17上安装有变速器55和能够切换变速器55档位的变速档杆58,变速器55的变速输入轴前端固定有下链轮49,对应下链轮49位置的传动轴45上固定安装有上链轮50,下链轮49通过传动链与上链轮50相连接,变速器55的后端有变速输出轴60,变速输出轴60与行走轴23相连接并能够带动行走轮18转动。内燃机19最好固定安装在机架17的右前部,传动轴45最好通过前轴承座51和后轴承座52安装在机架17上,变速器55最好安装在内燃机19后方的机架17上,驱动皮带53最好为齿形同步皮带,后带轮46及驱动带轮44为对应的齿形带轮,皮带不易打滑且传动平稳;变速档杆58最好位于变速器55的左前方,变速档杆58的下端铰接在机架17上,变速输入轴左方的变速器55的前端有变速拨轴56,变速拨轴56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变速曲柄57,变速档杆58的中部右端铰接有变速连杆59,变速连杆59的右端与变速曲柄57上端铰接在一起,根据实际作业需求,使用者通过扳动变速档杆58进行变档,变速档杆58依次通过变速连杆59、变速曲柄57带动变速拨轴56转动,能够使变速器55在慢速前进档位、快速前进档位、倒退档位进行转换,带动本实用新型以不同速度前进或倒车,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