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羊颗粒饲料饲喂的自动食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9233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羊颗粒饲料饲喂的自动食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羊颗粒饲料饲喂的自动食槽,属于动物饲养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规模化养羊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精粗分饲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养殖业的需要,羊全混合颗粒饲料的研究和开发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羊全混合颗粒饲料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大幅度降低喂养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养殖效益,尤其是肉羊肥育阶段,效果更加显著。传统的羊类食槽结构简单,山羊虽然很容易进食,但是山羊喜欢进入食槽内部,山羊在进食的同时会将屎尿拉在食槽内,由于山羊的嗅觉比较灵敏,有异味的饲料山羊不会吃,这样就导致了饲料的严重浪费。另外,传统的食槽在投喂饲料时需要精心管理,劳动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不高,缺少简单耐用、投料即使高效的能自动送料的食槽。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4047514U,公告日为:2014年12月3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山羊食槽,包括框架和食槽,框架安装在食槽两侧,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框架内安装有横杆,横杆上等间距的安装有颈夹,颈夹的宽度为18厘米,颈夹的高度为25-30厘米,食槽底部设有导流口,在对食槽进行清洗时,废水从导流口流出,而且食槽可拆卸的安装在框架上,拆卸方便;在固定架上安装有颈夹,在山羊进食的时候,可以一个颈夹内只有一只山羊。但是该装置结构单一,山羊容易爬进食槽内,对饲料的浪费比较严重,饲料利用率不高,而且无法自动送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羊类食槽结构简单,山羊容易爬进食槽内,山羊对饲料的浪费比较严重,饲料利用率不高,无法自动送料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山羊无法进入食槽内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饲料的浪费,饲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还能自动间歇式送料的一种用于羊颗粒饲料饲喂的自动食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羊颗粒饲料饲喂的自动食槽,包括盘型食槽,盘型食槽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盘型食槽通过固定支座固定在地面上或羊栏槽型地板上,所述盘型食槽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安装轴座,安装轴座的正上方垂直固定有底部直管,底部直管的上端口上连接设置有储料斗,储料斗的底部与底部直管同轴连通,底部直管的底部内圈中同轴套有旋转管,旋转管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轴座上,底部直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出料口,旋转管上对应于出料口开设有出料孔洞,旋转管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触动件。

所述旋转管上端外圆周上设置有旋转环,旋转环固定在底部直管的下端,旋转环与旋转管之间的接触部位设置有滚轮或滚动轴承。

所述储料斗的上端为圆柱形筒,储料斗的下端为圆锥筒,圆锥筒的大口端与圆柱形筒的下端相连接,圆锥筒的小口端与底部直管的上端相连。

所述盘型食槽的深度为8厘米-10厘米,储料斗的圆锥面与轴心之间所呈的角度为30度-60度,储料斗的垂直高度为60厘米-100厘米,储料斗的直径大于等于盘型食槽的直径。

所述储料斗的上端口上安装有可活动开启的弧形料斗盖,弧形料斗盖的上端设置有向上拱起的圆弧面。

所述底部直管的底部内环面与旋转管之间设置有环形弹性密封橡胶。

所述触动件为向外伸出的金属杆、金属环或金属半圆环,金属杆、金属环或金属半圆环位于盘型食槽的内部。

所述盘型食槽以及储料斗的直径方向上垂直设置有分隔栏,分隔栏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盘型食槽的正上方设置有储料斗,底部直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山羊在进食过程中碰触或挤压到触动件后就能推动旋转管转动,储料斗内的饲料才会从出料口中流出,进入到盘型食槽的内部。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有效避免了山羊的攀爬和进入食槽,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饲料的浪费,饲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还能自动间歇式送料,降低了饲喂和投料的劳动强度,适合于羊类以及其它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料斗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分隔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盘型食槽1,固定支座2,储料斗3,底部直管4,安装轴座5,旋转管6,旋转环7,出料口8,触动件9,弧形料斗盖10,分隔栏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羊颗粒饲料饲喂的自动食槽,包括盘型食槽1,盘型食槽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2,盘型食槽1通过固定支座2固定在地面上或羊栏槽型地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型食槽1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安装轴座5,安装轴座5的正上方垂直固定有底部直管4,底部直管4的上端口上连接设置有储料斗3,储料斗3的底部与底部直管4同轴连通,底部直管4的底部内圈中同轴套有旋转管6,旋转管6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轴座5上,底部直管4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出料口8,旋转管6上对应于出料口8开设有出料孔洞,旋转管6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触动件9。

所述旋转管6上端外圆周上设置有旋转环7,旋转环7固定在底部直管4的下端,旋转环7与旋转管6之间的接触部位设置有滚轮或滚动轴承。

所述储料斗3的上端为圆柱形筒,储料斗3的下端为圆锥筒,圆锥筒的大口端与圆柱形筒的下端相连接,圆锥筒的小口端与底部直管4的上端相连。

所述盘型食槽1的深度为8厘米-10厘米,储料斗3的圆锥面与轴心之间所呈的角度为30度-60度,储料斗3的垂直高度为60厘米-100厘米,储料斗3的直径大于等于盘型食槽1的直径。

所述储料斗3的上端口上安装有可活动开启的弧形料斗盖10,弧形料斗盖10的上端设置有向上拱起的圆弧面。

所述底部直管4的底部内环面与旋转管6之间设置有环形弹性密封橡胶。

所述触动件9为向外伸出的金属杆、金属环或金属半圆环,金属杆、金属环或金属半圆环位于盘型食槽1的内部。

所述盘型食槽1以及储料斗3的直径方向上垂直设置有分隔栏11,分隔栏11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支座2上。

盘型食槽1与传统食槽相同,盘型食槽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2,盘型食槽1通过固定支座2固定在地面上或羊栏槽型地板上。盘型食槽1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安装轴座5,盘型食槽1的正上方设置有储料斗3,储料斗3能够不断向盘型食槽1内补充饲料。安装轴座5的正上方垂直固定有底部直管4,底部直管4的上端口上连接设置有储料斗3,储料斗3的底部与底部直管4同轴连通。盘型食槽1以及储料斗3的直径方向上垂直设置有分隔栏11,分隔栏11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支座2上,分隔栏11可以对盘型食槽1两边进食的羊进行分隔,实现相邻的两个羊圈公用同一个食槽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单独使用。

储料斗3的上端为圆柱形筒,储料斗3的下端为圆锥筒,圆锥筒的大口端与圆柱形筒的下端相连接,圆锥筒的小口端与底部直管4的上端相连。储料斗3的圆锥面与轴心之间所呈的角度为30度-60度,储料斗3的垂直高度为60厘米-100厘米,储料斗3的直径大于等于盘型食槽1的直径,盘型食槽1与储料斗3的直径及料斗高度及锥面角度的设计,使得山羊不能在食槽内站立,有效避免了山羊将屎尿拉在盘型食槽1内。储料斗3采用这个圆锥筒设计不仅能够保证颗粒料的落下排出,而且还能避免山羊攀爬储料斗3。储料斗3的上端口上安装有可活动开启的弧形料斗盖10,弧形料斗盖10的上端设置有向上拱起的圆弧面,山羊即使跳跃爬上储料斗3上端口上的弧形料斗盖10后,由于采用了圆弧形设计,使得山羊在弧形料斗盖10站不稳,直接滑落下来。

底部直管4的底部内圈中同轴套有旋转管6,旋转管6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轴座5上,旋转管6能够绕旋转管6的轴心线旋转。旋转管6上端外圆周上设置有旋转环7,旋转环7固定在底部直管4的下端,旋转环7与旋转管6之间的接触部位设置有滚轮或滚动轴承,旋转环7能够对旋转管6的上端进行约束,并减小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底部直管4的底部内环面与旋转管6之间设置有环形弹性密封橡胶,这样保证了底部直管4与旋转管6之间连接的紧密,在能够相对转动的同时,饲料颗粒又不会进入到底部直管4与旋转管6之间的间隙中。

底部直管4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出料口8,旋转管6上对应于出料口8开设有出料孔洞,在旋转管6转动过程中,只有当旋转管6上的出料孔洞与底部直管4上的出料口8对准或部分对准时,储料斗3内的饲料才会从出料口8中流出,进入到盘型食槽1的内部。由于出料口8相对于盘型食槽1设置在较高的位置,饲料在流出过程中会在盘型食槽1内散布较大的区域,有利于山羊进食。另外,旋转管6内腔的中部或底部且位于出料口8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结构,避免饲料进入死角无法排除而霉变。

本实用新型为了让旋转管6旋转,在旋转管6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触动件9,触动件9为向外伸出的金属杆、金属环或金属半圆环,金属杆、金属环或金属半圆环位于盘型食槽1的内部。山羊在进食过程中很容易碰触或挤压到触动件9,进而推动旋转管6旋转,只要旋转管6一开始旋转,储料斗3内的饲料就会从出料口8中流出,实现了间歇式自动给料。有效避免了饲料的浪费,饲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合于羊类的规模化养殖,还适合于其它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