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720阅读:1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鸡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尚无黄羽肉种鸡生产专用的自然交配笼具,除了极少数层叠式人工授精鸡笼自动化生产外,大多数使用阶梯式人工授精鸡笼,鸡笼的型号有多种,规格基本大同小异,使用人工授精笼进行种用蛋鸡生产,既浪费饲养舍空间,还浪费了人力。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量及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为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发展提供了空间,促使种用黄羽肉种鸡养殖向专业化、自动化发展,其中黄羽肉种鸡专用自然交配笼设备是种用鸡扩大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核心问题。目前的人工授精方法人力成本投入很高,技术不稳定,且大多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同批次鸡的受精工作,不利于种鸡饲养规模的扩大。部分饲养场自然交配设备由蛋鸡设备改装而来,不能满足黄羽肉种鸡生产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生产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现有自然交配笼养殖舍利用率低、无法满足黄羽肉种鸡生产需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可提高养殖舍利用率,降低种鸡死淘率,满足黄羽肉种鸡规模化生产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包括笼架,所述笼架上设置有若干层笼体,所述笼体由设置在两侧的侧网、设置在顶部的顶网、设置在底部的底网、设置在前后两面的笼门连接组成,所述笼门外侧安装有食槽,所述底网两端连接有蛋槽,所述蛋槽位于所述食槽下方,所述笼架上连接有挡蛋板,所述挡蛋板位于所述笼体内部的底网的上方并由两侧的侧网固定,所述底网下方设置有底网骨架;所述底网为中间高、两侧低的“人”字形结构,由中心向两侧倾斜延伸,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16°。

进一步地,所述笼体设置三层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网为若干经丝和纬丝构成的筛网结构,网格面积400mm2-500mm2,所述经丝位于所述纬丝上方,所述经丝间隔20-22mm,所述纬丝间隔20-22mm。

进一步地,所述底网与底网骨架之间紧贴所述底网处经向排布有若干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挡蛋板距离底网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6cm。

进一步地,所述挡蛋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进一步地,所述蛋槽的宽度为15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由若干均匀排列的钢丝布置成垂直栅栏结构,每两根竖直钢丝之间的间距为55-60mm。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上还设有挡鸡条。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上方与顶网之间横向排布有若干阻隔丝,所述阻隔丝的间距为50-6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重建黄羽肉种鸡生产生长模型,设计的一种专用于黄羽肉鸡自然交配生产的笼具,为种鸡创造舒适的环境,可降低种鸡死淘率,从而提高授精率和产蛋率,节约笼具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满足黄羽肉种鸡规模化生产需求;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为成年母鸡体重2.2-3.2kg,公鸡体重3.5-6kg的种鸡提供单只700cm2以上的笼位,单组自然交配笼每组可饲喂黄羽肉鸡种鸡母鸡32只,公鸡4只,增加了黄羽肉种鸡占位面积,为种鸡自然交配提供了充足空间,确保了黄羽肉种鸡的正常生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根据最佳公母鸡交配比例1比8设计笼位,确保了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的正常生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的食槽、蛋槽和挡蛋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的底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笼架,2-笼体,3-侧网,4-阻隔丝,5-顶网,6-底网,7-挡鸡条,8-笼门,9-底网骨架,10-食槽,11-蛋槽,12-挡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一种黄羽肉种鸡自然交配笼,参见图1和图2,包括笼架1,所述笼架1上设置有若干层笼体2,所述笼体2由设置在两侧的侧网3、设置在顶部的顶网5、设置在底部的底网6、设置在前后两面的笼门8连接组成,参见图3,所述笼门8外侧安装有食槽10,所述底网6两端连接有蛋槽11,所述蛋槽11位于所述食槽10下方,所述笼架1上连接有挡蛋板12,所述挡蛋板12位于笼体2内部的底网6的上方并由两侧的侧网3固定,所述底网6下方设置有底网骨架9。

进一步地,所述笼架1为H形。

进一步地,所述笼体2设置三层以上。

优选的,所述笼体2是由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侧网3、设置在顶部的顶网5、设置在底部的底网6、设置在前后两面的笼门8连接组成的近似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底网6为中间高、两侧低的“人”字形结构,由中心向两侧倾斜延伸,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16°。

夹角设置为14-16°能使鸡蛋能顺利滚出而又不致于滚出速度过快,14-16°也不会影响鸡的正常站立、采食和交配。

进一步地,所述底网6为若干经丝和纬丝构成的筛网结构,优选的,网格面积400mm2-500mm2,所述经丝位于所述纬丝上方,经丝上纬丝下的结构利于鸡蛋下滚,优选的,所述经丝间隔20-22mm,所述纬丝间隔20-22mm。

网格面积400mm2-500mm2保证底网6强度的同时,低日龄的鸡不会被卡脚,高日龄的鸡粪便能顺利落到笼底。

进一步地,所述底网6与底网骨架9之间紧贴所述底网6处经向排布有若干钢丝,其作用是支撑底网6,优选的,所述钢丝直径为30-50mm,相邻两根钢丝的间距为100-120mm。间距为100-120mm能在加强底网6强度的同时不会影响底网6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挡蛋板12距离底网6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6cm,可以防止母鸡啄蛋,并保证鸡蛋顺利滚出。参见图3,所述挡蛋板1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可大大减小啄蛋率。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8由若干均匀排列的钢丝布置成垂直栅栏结构,每两根竖直钢丝之间的间距为55-60mm,在防止种鸡从笼内钻出的同时保证了足够的采食宽度,笼门8总宽度符合笼体2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8上还设有挡鸡条7,供体型较小肉鸡选装,具体地,挡鸡条7由直径2.0mm镀锌丝或合金丝制作而成,长度与笼门8等长,可左右固定和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8上方与顶网5之间横向排布有若干阻隔丝4,所述阻隔丝4的间距为50-60mm,优选的,所述阻隔丝4的直径为3-5mm。

阻隔丝4可阻止种鸡从笼门8上方翻出,阻隔丝4间距设置为50-60mm,在保证阻隔鸡的同时减少了阻隔丝4的使用数量,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底网骨架9由镀锌钢板制作,弯曲幅度与底网6幅度匹配,用于底网的固定与承重加强。

优选的,所述蛋槽11的宽度为150-200mm。参见图4,蛋槽呈倒“人”字形设计,外缘上翘,可为刚从笼内滚出的鸡蛋提供足够的减速距离,防止鸡蛋滚落地面而破损。

实施例

笼体2每组总长为2400mm,笼深为1050-1200mm,笼内中心的净高度为660-700mm,笼内两侧净高度为730-780mm,每组笼体2内部为整体空间,无隔网隔断。

侧网3可用开孔镀锌板或筛网两种结构。开孔镀锌板孔径30-40mm,孔间距50mm;筛网由2.0-2.3mm的镀锌丝或合金丝布置构成,使用筛网结构时按照专利参数另行设计水线调整孔安装。

顶网5用直径2.0-2.3mm的镀锌丝或合金丝布置构成,经向用粗钢丝排在外侧,丝间距为100-200mm;纬向用细丝排在内侧,丝间距为30mm。

底网6采用直径为2.0-2.3mm的镀锌丝或合金丝布置成筛网结构,网格面积400mm2-500mm2

底网骨架9宽度20mm,骨架间距6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公母交配比例为1比8设计笼位,单组自然交配笼每组可饲喂黄羽肉鸡种鸡母鸡32只,公鸡4只。能为成年母鸡体重为2.2-3.2kg,公鸡体重3.5-6kg的种鸡提供单只700cm2以上的笼位,增加了黄羽肉种鸡占位面积,为种鸡自然交配提供了充足空间,提高了养殖舍利用率,确保了黄羽肉种鸡的正常生产。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成分或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不同地区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成分。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成分的方式。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