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447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所述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具有在车体横向上排列着位于行驶车体前部的多个作物收割部。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即,在多个作物收割部中(在专利文献1中是收割装置)具有:左右一对收割辊(在专利文献1中是收割辊),其在分开位于伴随车体行驶而被导入的作物茎部的横向两侧的状态下,绕前后轴心被旋转驱动,对茎部向下进行卡止施力;分离部(在专利文献1中是搬送装置架),其设置在收割辊上方,在茎部向下方被拉拽时,通过对作物的收割对象进行卡止,使收割对象从茎部分离;从而使玉米穗状体从茎部分离。具有搬送部(在专利文献1中是环形回转体),其可驱动地设置在分离部上方,将从茎部分离的收割对象向收割辊的后方搬送,由此,从茎部分离的玉米穗状体向收割辊的后方被搬送。

在各作物收割部中具有在收割辊的后方驱动左右一对收割辊及搬送部的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具有:输入轴,其从驱动箱向车体横向一侧突出;输出轴(在专利文献1中是输入轴),其与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心上,从驱动箱向车体横向另一侧突出。还具有将相邻作物收割部中的一方的作物收割部的输出轴和另一方的作物收割部的输入轴联动连接的联动轴,向横端的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输入驱动力,驱动力从横端的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向另外的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传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8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以往的情况下,在相邻的作物收割部中的一方的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的输入轴和另一方的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与输入轴及输出轴具备同一轴心的联动轴,将输入轴和联动轴利用连接件联动连接,并将输出轴和联动轴利用连接件联动连接,所以相邻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彼此的间隔变宽,为了将多个作物收割部在装置横向上排列,需要横宽大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尽管装备有在车体横向上排列的多个作物收割部,也能够使宽度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具备在车体横向上排列着位于行驶车体前部的多个作物收割部,所述作物收割部具备:左右一对收割辊,其在分开位于伴随车体行驶而被导入的作物的茎部的横向两侧的状态下,绕前后轴心被旋转驱动,对茎部向下进行卡止施力;分离部,其设置在所述收割辊的上方,在茎部向下方被拉拽时,通过对作物的收割对象进行卡止,使收割对象从茎部分离;搬送部,其可驱动地设置在所述分离部的上方,将从茎部分离的收割对象向所述收割辊的后方搬送;驱动部,其在所述收割辊的后方驱动左右一对所述收割辊及所述搬送部,

所述驱动部具备:驱动箱;输入轴,其从所述驱动箱向车体横向一侧突出;输出轴,其与所述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心上,从所述驱动箱向车体横向另一侧突出,

还具备连接部,其将相邻的所述作物收割部中的一方的作物收割部的所述输出轴和另一方的作物收割部的所述输入轴联动连接,

所述连接部具备:链轮,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链轮,其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链条,其跨着两链轮卷绕,使两链轮一体旋转。

根据本结构,输出轴的驱动力从输出轴的链轮经由链条传递到输入轴的链轮,并从该链轮传递到输入轴,所以即使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存在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些许位置偏移,也能够通过链轮和链条之间的相互适应将其吸收的同时,将输入轴和输出轴联动连接。此外,与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设置联动轴的情况相比,使输入轴与输出轴靠近,能够减小相邻的作物收割部的驱动箱彼此的间隔。

因此,能够得到一种紧凑的玉米收割机,其将多个作物收割部排列在车体横向上,能够将位于多条栽培垄上的玉米植物体作为收割对象,而且能够将多个作物收割部排列在宽度狭小的空间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链条一体地具备第一链条部和第二链条部,所述第一链条部只卷绕在所述两链轮的一方的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部与所述第一链条部并列配置,只卷绕在所述两链轮的另一方的链轮上。

根据本结构,与将一根链条卷绕在一方的链轮及另一方的链轮的情况相比,因为链条的各链节的宽度变窄,所以能够防止对链节作用的剪力等所引起的销轴损坏、磨损,并且链节与链轮的间隙变小,链轮的齿变得难以从链节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将所述链条的链板彼此连接的销轴以所述链轮的旋转轴心为中心旋转时的旋转轨迹与所述链轮的齿的齿端的旋转轨迹一致或者大致一致。

根据本结构,链轮和链条的啮合深度不会太深,即使在两链轮之间产生偏离也能够将其容易地吸收。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链轮具备:轮毂部,其外嵌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链轮主体,其设置在所述轮毂部中的通过所述连接部与该链轮连接的链轮侧的端部的外周部。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两链轮的链轮主体彼此靠在一起,使输入轴与输出轴靠近的同时,延长轮毂部的在沿着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将两链轮稳定地支承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具备覆盖所述连接部的前方的罩体。

根据本结构,能够防止尘土和叶屑等从前方进入连接部,附着在链轮及链条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具备横架,其在通过所述连接部的前下方的状态下跨着左右侧壁架设置,载置支承有所述多个作物收割部,所述罩体进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横架之间。

根据本结构,即使叶屑和玉米穗状体的须等进入到横架的后方,因为罩体进入到了连接部和横架之间,所以能够利用罩体防止叶屑等进入连接部而附着在链轮及链条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具备底板部,其在所述收割辊及所述搬送部后方跨着左右侧壁架设置,阻挡收割对象,在所述底板部的前角部形成有开口。

即使叶屑等与玉米穗状体一起混入到底板部,也能够使叶屑等从开口落下,防止叶屑等滞留在底板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所述底板部的上表面,以位于所述搬送部的搬送下游侧端部的下方的状态,沿着所述开口的外周部设置有立设部,俯视时,所述立设部与所述搬送部的搬送体的移动轨迹重叠。

根据本结构,使立设部具备强化底板部的肋部功能及将附着在搬送体上的叶屑等除去的刮板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立设部的简单结构,能够强化底板部并且将叶屑等从搬送体除去。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立设部以从所述底板部的前端到达至所述侧壁架的状态设置,俯视时,所述立设部的前部与所述移动轨迹重叠,所述立设部的后部比所述前部上升地更高。

根据本结构,借助立设部的后部的立设部的高度将立设部牢固地连接在侧壁架上,使立设部被侧壁架稳固地支承,所以能够使立设部对底板部的强化及从搬送体除去叶屑的功能有效。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多个所述作物收割部中的位于左右两端中的一侧的作物收割部的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当中,位于装置横宽方向外侧的轴将左右侧壁架中的所述一侧的侧壁架贯通,在多个所述作物收割部中的位于左右两端中的另一侧的作物收割部的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当中,位于装置横宽方向外侧的轴将左右侧壁架中的所述另一侧的侧壁架贯通。

根据本结构,因为输出轴和输入轴将左右侧壁架贯通,所以与输出轴和输入轴退避到侧壁架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的间隔,使收割装置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侧壁架的前部设置有切口部,侧视时,多个所述作物收割部中的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的所述搬送部的搬送下游侧端部位于所述切口部,俯视时,所述搬送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切口部重叠。

根据本结构,即使叶屑等附着在搬送部的搬送体上,搬送体经过切口部,能够防止叶屑等堵在侧壁架上,所以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的间隔,使收割装置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侧壁架的前部设置有切口部,侧视时,多个所述作物收割部中的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的所述搬送部的搬送下游侧端部位于所述切口部,俯视时,所述搬送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切口部相邻。

根据本结构,即使叶屑等附着在搬送部的搬送体上,搬送体经过切口部的内侧,能够防止叶屑等堵在侧壁架上,所以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的间隔,使收割装置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玉米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玉米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收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收割装置架及作物收割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收割装置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作物收割部后部的俯视图。

图7是作物收割部的纵切主视图。

图8是表示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连接部的纵切主视图。

图10是表示连接部的纵切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收割装置的右端侧后部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收割装置的左端侧后部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侧壁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具备其它实施结构的收割装置后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2侧壁架;23底板部;23t前端;30作物收割部;32收割辊;33分离部;34搬送部;34T移动轨迹;35驱动部;35a驱动箱;41输入轴;42输出轴;43连接部;46链轮;46b轮毂部;46s链轮主体;47链轮;47b轮毂部;47s链轮主体;48链条;50罩体;55开口;56立设部;56f前部;56r后部;57切口部;HT旋转轨迹;X轴心;Y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玉米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图2是表示玉米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方向“F”被定义为行驶车体的前侧,方向“B”被定义为行驶车体的后侧,方向“L”被定义为行驶车体的左侧,方向“R”被定义为行驶车体的右侧。

如图1、2所示,玉米收割机具备在车体框架1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前车轮2及左右一对后车轮3的行驶车体。在行驶车体的前部设置有搭乘式驾驶部4。驾驶部4具备覆盖搭乘空间的驾驶室4a。在行驶车体的前车轮2和后车轮3之间设置有发动机5。来自发动机5的驱动力传递到行驶变速箱6,从而驱动前车轮2,由此,行驶车体自行行驶。收割装置20可上下摆动地与行驶车体的前部连接。收割装置20在位于地面附近的状态下的下降作业状态和从下降作业状态上升的上升非作业状态之间由升降缸7进行升降操作。在行驶车体的后部设置有剥皮装置8、摆动分选装置9、回收容器10及回收箱11。跨着收割装置20的后部和剥皮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送料装置12。在前车轮2和后车轮3之间设置有残秆处理装置13。

在玉米收割机中,通过使收割装置20处于下降作业状态并使行驶车体行驶,能够进行玉米穗状体的收割作业。即,竖立状态的玉米植物体被导入到收割装置20,在收割装置20中,从玉米植物体收割玉米穗状体(玉米的种子粒连成棒状变成穗状,并且由苞叶包裹)。被收割的玉米穗状体由送料装置12搬送到行驶车体的后方上方并供给到剥皮装置8,在剥皮装置8中,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被剥离。结束了苞叶剥离处理的玉米穗状体从剥皮装置8向车体后方排出,回收到回收箱11储存。在剥皮装置8被剥离的苞叶、及伴随苞叶的剥离而从玉米穗状体掉落的玉米粒(种子粒)从剥皮装置8下落到摆动分选装置9,由摆动分选装置9从苞叶等分选出玉米粒。分选出的玉米粒从摆动分选装置9下落到回收容器10而被回收。在摆动分选装置9中与玉米粒分选开来的苞叶等从摆动分选装置9的前端排出。排出的苞叶等受到下落引导部14(参照图1)的引导而下落到残秆处理装置13的前方。下落的苞叶等和玉米植物体的秆身等一起进入残秆处理装置13进行切碎处理,上述玉米植物体是被收割装置20收割了玉米穗状体后以竖立状态留在田地里的玉米植物体。

对收割装置20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收割装置20具备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在行驶车体前部的收割装置架21。在收割装置架21上设置有沿车体横向排列的四个作物收割部30及一个横向搬送绞龙1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作物收割部30,但不限于四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五个等若干个作物收割部30。

如图1、图2、图3所示,收割装置20设置有两个侧收割部罩16及三个中央收割部罩17。侧收割部罩16覆盖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车体横向外侧的半部上方。中央收割部罩17覆盖相邻作物收割部30的车体横向上的每个半部的上方。

如图3、图4、图5所示,收割装置架21具备:左右一对纵板状侧壁架22、后壁架24、横架25、左右一对连接架26。横架25跨着左右侧壁架22的前方部分设置。横架25与左右侧壁架22连接。左右连接架26从后壁架24向后延伸。在后壁架24的车体横向中央部形成有排出口27。在横架25的后方,跨着左右侧壁架22设置有底板部23。底板部23与左右侧壁架22连接。从底板部23的后端部至后壁架24的下端部设置有搬送底板部29。

左右连接架26的延伸端部经由支轴28支承在车体框架1的支柱架部1a(参照图1)上。收割装置架21以支轴28的沿车体横向延伸的轴心为摆动中心,相对于行驶车体上下摆动。

如图4所示,各作物收割部30具备收割部架31。在收割部架31支承有左右一对收割辊32、分离部33、搬送部34及驱动部35。

如图4、图6所示,收割部架31具备左右一对朝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架31a和安装架31b。安装架31b跨着左右主架31a的后端部连接。如图7、图8所示,在收割部架31中,安装架31b载置在横架25上被支承,由此,被横架25支承。也就是说,各作物收割部30在收割部架31的后方部分被载置支承在横架25上。各作物收割部30成为将从一个栽培垄的玉米植物体收割玉米穗状体所需要的左右收割辊32、分离部33、搬送部34及驱动部35集成安装到收割部架31上的单元结构。

如图4、图6、图8所示,驱动部35位于左右收割辊32的后方。驱动部35装备有驱动箱35a。驱动箱35a经由左右一对托架31c被支承在安装架31b上,由此被收割部架31支承。左右托架31c从安装架31b向后方延伸。

左右收割辊32的后端侧被可驱动旋转地支承在驱动箱35a上。具体而言,从驱动箱35a向前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左右一对辊驱动轴。收割辊32的后端部被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辊驱动轴上。左右收割辊32的前端侧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部36(参照图4、7)上。支承部36设置在主架31a的前部。左右收割辊32以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X(前后轴心)为旋转中心被驱动箱35a旋转驱动。如图7所示,从车体前方观察,左边的收割辊32朝与顺时针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A被旋转驱动,右边的收割辊32朝与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B被旋转驱动。左右收割辊32通过对导入至收割辊32之间的玉米植物体的茎部朝下方进行卡止施力,进行将茎部向下拉拽的操作。

如图7所示,分离部33设置在收割辊32的上方,茎部被收割辊32向下方拉拽时,使附在茎部的玉米穗状体从茎部分离。具体而言,分离部33具备分开位于左右收割辊32上方的左右一对分离板33a。左右分离板33a以沿着收割辊32的长度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在主架31a上。被导入至左右收割辊32之间的茎部位于左右分离板33a之间。即使茎部被收割辊32向下方拉拽,左右分离板33a通过从下方承接附着在茎部的玉米穗状体,使其不随着茎部向下方被拽入,由此,使玉米穗状体从茎部分离。

如图7、图8所示,搬送部34设置在分离部33的上方,将从茎部分离的玉米穗状体向后方搬送。具体而言,搬送部34具备左右一对环式搬送链条34a。在导入至左右收割辊32之间的茎部位于左右搬送链条34a之间的状态下,左右搬送链条34a卷绕在搬送始端侧的链轮37(参照图4)和搬送终端侧的链轮38上。搬送始端侧的链轮37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主架31a的前端部。搬送终端侧的链轮38被可旋转驱动地支承在驱动箱35a上。左右搬送链条34a由驱动箱35a驱动,使臂式搬送体34b(参照图7)对位于分离板33a之上的玉米穗状体进行卡止,由此将玉米穗状体朝分离部33及收割辊32的后方搬送。

如图4、图13所示,横向搬送绞龙15配置在底板部23上方,被可驱动旋转地支承在左右侧壁架22上。拨送叶片15a被可一体旋转地安装在横向搬送绞龙15的轴心方向的中央部。

通过使收割装置20处于下降作业状态并使行驶车体行驶,四条栽培垄的竖立状态的玉米植物体通过行驶车体的行驶和在车体横向排列的分禾器18(参照图2、3)的引导被分开导入到四个作物收割部30。分禾器18被支承在侧收割部罩16和中央收割部罩17的前端部。在各作物收割部30中,玉米植物体的茎部被导入至左右收割辊32之间、左右分离板33a之间、左右搬送链条34a之间,利用分开位于茎部的横向两侧的左右收割辊32,茎部向下方被拉拽。茎部向下方被拉拽时,附着在茎部上的玉米穗状体被分离部33的分离板33a从下方阻挡支承而被实施分离操作,从茎部分离。从茎部分离的玉米穗状体被搬送部34的左右搬送链条34a在分离板33a之上向后方搬送,下落到搬送部34及收割辊32的后方,被底板部23阻挡,从底板部23向搬送底板部29流动。流动到搬送底板部29的玉米穗状体被横向搬送绞龙15向搬送底板部29的中央部搬送,从该中央部被拨送叶片15a(参照图3、4)向后方排出,经由排出口27供给到送料装置12。分离了玉米穗状体的茎部经过横架25及底板部23的下方向收割装置20的后方排出。

如图4、图6所示,在各作物收割部30中,驱动部35具备从驱动箱35a朝车体横向右侧突出的输入轴41、从驱动箱35a朝车体横向左侧突出的输出轴42。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配置在同一轴心上。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在驱动箱35a的内部由向收割辊32输出的齿轮(未图示)联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构成为不同的轴,但也可由一根轴部件构成。

如图4、图6所示,在相邻的作物收割部30彼此之间,跨着一方的作物收割部30的输入轴41和另一方的作物收割部30的输出轴42设置有连接部43。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由连接部43联动连接。如图4所示,右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输入轴41和收割装置20的收割输入轴44被联动机构45联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45由链条构成。联动机构45不限于链条,也可由传动带、旋转轴等构成。从发动机5输入到收割输入轴44的驱动力被联动机构45传递到右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输入轴41,从该输入轴41传递到四个驱动箱35a,从而四个作物收割部30的收割辊32、以及搬送部34的搬送链条34a被驱动。

如图4、图6、图9所示,各连接部43具备一对链轮46、47和一根链条48。具体而言,一方的链轮46固定在输入轴41上,另一方的链轮47固定在输出轴42上。链条48跨着两链轮46、47卷绕,将两链轮46、47可一体旋转地联动连接。即使在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之间存在沿着输入轴41及输出轴42的轴心方向上的些许的位置偏移,也能够由链轮46、47与链条48之间的相适应吸收,同时将输出轴42和输入轴41联动连接。因此,比起在输出轴42和输入轴41之间设置与输出轴42及输入轴41具有同一轴心的联动轴,能够以彼此更加靠近的状态配置输出轴42和输入轴41。

在链条48的销轴48p以链轮46、47的旋转轴心Y为中心旋转时,两链轮46、47和链条48以销轴48p的旋转轨迹与链轮46、47的齿的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一致的状态啮合。链条48的销轴48p是将链条48的链板彼此连接的销轴。链轮46、47和链条48的啮合无需太深,即使在两链轮46、47之间产生偏移也能够容易地将其吸收。

销轴48p的旋转轨迹和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一致的状态是指,如图10所示,在从旋转轴心Y到齿端46t、47t的距离与从旋转轴心Y到销轴48p的轴心48c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销轴48p的轴心48c的旋转轨迹PT和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一致的状态;以及,在从旋转轴心Y到齿端46t、47t的距离长于从旋转轴心Y到销轴48p的轴心48c的距离的情况下,从销轴48p的外周缘中的位于通过旋转轴心Y及轴心48c的直线上的部位48d(参照图10)到轴心48c的销轴区域中的所有的销轴部分的旋转轨迹和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一致的状态。

如此,不限于在销轴48p的旋转轨迹和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一致的状态下采用链轮46、47与链条48啮合的结构,在销轴48p的旋转轨迹与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大致一致的状态下,即,在从旋转轴心Y到齿端46t、47t为止的距离稍微长于从旋转轴心Y到销轴48p的前述部位48d为止的距离且齿端46t、47t的旋转轨迹HT相对于销轴48p稍微偏离地位于链轮46、47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也可采用链轮46、47与链条48啮合的结构。也就是说,链轮46、47与链条48只要以在两链轮46、47之间产生偏离也能够容易吸收的啮合深度啮合即可。

如图9所示,链条48以只卷绕在一方的链轮46上的第一链条部48A和只卷绕在另一方的链轮47上的第二链条部48B并列配置的状态设置。第一链条部48A和第二链条部48B利用销轴48p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连接。链条48由所谓的双排滚子链构成,具备:只卷绕在一方的链轮46上的滚子排;只卷绕在另一方的链轮47上的滚子排;位于链条48中央及左右外侧的链板。两链轮46、47以在旋转方向上不发生位置偏移的状态由链条48稳固地连接。即,与将一根链条卷绕在一方的链轮46及另一方的链轮47上的情况相比,链条的各个链节的宽度变窄,所以能够防止作用于链节的剪力等引起的销轴48p损坏、磨损。另外,链节与链轮46、47的间隙变小,链轮46、47的齿变得难以从链节脱离。

两链轮46、47具备轮毂部46b、47b和链轮主体46s、47s。轮毂部46b、47b外嵌于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借助键的卡合,轮毂部46b与输入轴41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借助键的卡合,轮毂部47b与输出轴42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链轮主体46s、47s设置在轮毂部46b、47b中的具备该链轮主体46s、47s的链轮46、47通过连接部43所连接的链轮47、46侧的端部的外周部。链轮主体46s、47s与轮毂部46b、47b可一体旋转地连接。两链轮主体46s、47s彼此靠在一起,使输出轴42与输入轴41靠近,并且延长轮毂部46b、47b在沿着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将链轮46、47稳定地支承在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上。

如图4、图5、图11所示,右侧壁架22设置有贯通孔22a,右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输入轴41贯通右侧壁架22。如图4、图5、图12所示,左侧壁架22设置有贯通孔22a,左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输出轴42贯通左侧壁架22。与右端的输入轴41及左端的输出轴42退避到侧壁架22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22的间隔。各作物收割部30构成单元结构,所以具备输入轴41及输出轴42从横侧突出的驱动箱35a。由此,输出轴42从与联动机构45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驱动箱35a突出。尽管这样,横向端的输入轴41及输出轴42将侧壁架22贯通,所以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22的间隔。

如图4、图6、图8所示,各连接部43的前方由罩体50覆盖。罩体50从支承板51向下延伸。即使存在叶屑和玉米穗状体的须等被在搬送链条34a的返回路径上移动的搬送体34b卷入而朝连接部43移动的情况,也能够利用罩体50防止进入连接部43,从而能够防止叶屑和须等缠绕在链轮46、47及链条48上。

如图8所示,横架25沿车体横向通过连接部43的前下方。罩体50的下端侧部50a进入连接部43与横架25之间。因为罩体50进入到了连接部43与横架25之间,即使叶屑、须等进入了横架25的后方,也能够有效防止其缠绕在链轮46、47及链条48上。

支承板51配置在连接部43的上方,跨着相邻的驱动箱35a被支承。连接部43的上方由支承板51覆盖,能够利用支承板51防止叶屑和须等从上方进入连接部43。左右一对支承臂52从支承板51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左右支承臂52经由支轴53支承中央收割部罩17的后端侧。

如图4、图11、图12所示,在底板部23的两个横向端侧,在底板部23的前角部形成有开口55。能够使与玉米穗状体一起进入底板部23的叶屑等灰尘通过开口55落下,向外部排出。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在底板部23的上表面沿着开口55的外周部设置有立设部56。立设部56起到肋部作用,能够强化底板部23。立设部56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搬送部34的横向外侧的搬送链条34a的搬送下游侧端部的下方。俯视时,立设部56与搬送下游侧端部位于立设部56上方的搬送链条34a的搬送体34b的移动轨迹34T重叠。当搬送体34b附着有叶屑等时,能够利用立设部56的刮板功能除去。

如图11、图12所示,立设部56以从底板部23的前端23t到达至侧壁架22的状态设置。立设部56的后端侧与侧壁架22连接。具体而言,立设部56的后端侧与侧壁架22中的从上端侧的曲折端部离开的纵壁部连接。俯视时,立设部56的前部56f与搬送体34b的移动轨迹34T重叠,立设部56的后部56r比前部56f上升得更高。由于与侧壁架22连接的后部56r的上升高度高,能够将立设部56与侧壁架22牢固地连接,使立设部56被侧壁架22稳固地支承。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在左右侧壁架22中,侧壁架22的前部22f设置有切口部57。侧视时,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搬送部34的横向外侧的搬送链条34a的搬送下游侧端部位于切口部57。俯视时,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搬送部34的横向外侧的搬送链条34a的搬送下游侧端部与切口部57重叠。即使叶屑等附着在搬送体34b上,搬送体34b经过切口部57能够防止叶屑等堵在侧壁架22中,所以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22的间隔。

[其它实施方式]

(1)图14是表示具备其它实施结构的收割装置20的横侧部的俯视图。在具备其它实施结构的收割装置20中,侧视时,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搬送部34的横向外侧的搬送链条34a的搬送下游侧端部位于侧壁架22的切口部57,俯视时,位于横向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搬送部34的横向外侧的搬送链条34a的搬送下游侧端部与切口部57相邻。即使叶屑等附着在搬送体34b上,搬送体34b经过切口部57的内侧,能够防止叶屑等堵在侧壁架22上,所以能够缩小左右侧壁架22的间隔。

(2)在上述实施例中,从收割输入轴44向右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驱动箱35a进行输入,但并不限于此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的构造。即,也可使输入轴41从各驱动箱35a向车体横向左侧突出,使输出轴42从各驱动箱35a向车体横向右侧突出,向左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驱动箱35a输入驱动力,从左端的作物收割部30的驱动箱35a向其它的作物收割部30的驱动箱35a传递驱动力。另外,也可构成为向左右两横向端的驱动箱35a输入驱动力,从左端的驱动箱35a向与之相邻的驱动箱35a传递驱动力,从右端的驱动箱35a向与之相邻的驱动箱35a传递驱动力。

(3)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采用一体具备第一链条部48A与第二链条部48B的链条48的例子,但也可采用横跨两链轮46、47卷绕的单独的链条,即所谓的单排滚子链。

(4)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设置有罩体50的例子,但也可不设置罩体50而实施。

(5)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罩体50进入连接部43与横架25之间的例子,但也可不使之进入而实施。

(6)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设置了开口55的例子,但也可不设置开口55而实施。

(7)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设置有立设部56的例子,但也可不设置立设部56而实施。

(8)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立设部56的后部56r比前部56f上升得更高的例子,但也可使前部56f及后部56r的上升高度相同。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诸如代替前车轮及后车轮而具备履带行驶装置、或者代替前车轮及后车轮中的一方而具备小型履带行驶装置的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