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深水网箱栖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517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斑鱼深水网箱栖息装置。



背景技术:

石斑鱼是一种栖息在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海区的底栖鱼,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在深水网箱养殖中,石斑鱼对深水网箱的水体利用率不高,主要栖息在底部。由于石斑鱼的生活习性,其具有超强的领地意识。在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石斑鱼经常出现因争夺领地而发生残食现象导致石斑鱼受伤与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急需解决深水网箱养殖水体空间利用率不高与残食现象频发问题,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网箱养殖水体空间利用率、避免石斑鱼残食现象频发、制作简单的石斑鱼深水网箱栖息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浮筒、钢钩、多个栖息箱,栖息箱为侧面开有入口的箱体,栖息箱从上往下依次排列,并且栖息箱的入口依次错开排列,上下相邻的栖息箱之间用钢钩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栖息箱的顶部通过钢钩连接浮筒。

进一步的,栖息箱的入口依次按顺时针方向错开90°角排列。

进一步的,栖息箱里边的底部平铺有沙子。

进一步的,栖息箱为由PVC板搭建的长方体箱体,栖息箱的外形 尺寸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20cm、高度为20cm,在栖息箱的一侧面开有长方形的入口,入口的宽度为20cm、高度为15cm,入口底部距离栖息箱的下端平面3cm。

进一步的,有20个栖息箱从上往下依次排列,钢钩的长度均为20cm。

进一步的,采用承载重量大于200KG的浮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个栖息箱,利用浮筒浮在水里。每个栖息箱里边的底部都相当于一块栖息地,使得石斑鱼不会仅限于在深水网箱底部栖息,提高了水体空间的利用率。石斑鱼栖息的水层会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栖息箱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的排列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水体空间的利用率。

2、多个栖息箱将石斑鱼的栖息地分隔在多个较小空间里,避免了石斑鱼残食现象的频发。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栖息箱是由PVC板搭建的长方体箱体,制作简单,做好后只要用钢钩将多个栖息箱和浮筒依次连接即可制成。

4、栖息箱的入口依次按顺时针方向错开90°角排列,使得石斑鱼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入栖息箱,提高了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浮筒1、20条钢钩4、20个栖息箱2,栖息箱2为由PVC板搭建的长方体箱体,栖息箱2的外形尺寸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20cm、高度为20cm,在栖息箱2的一侧面开有入口3,入口3为长方形切口,入口3的宽度为20cm、高度为15cm,入口3底部距离栖息箱2的下端平面3cm,石斑鱼从入口3进入栖息箱2内。栖息箱2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上下相邻的栖息箱2之间用钢钩4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栖息箱2的顶部通过钢钩4连接浮筒1,钢钩的长度均为20cm,使得栖息箱2之间保持在合适的距离。栖息箱2的入口3依次按顺时针方向错开90°角排列,使得石斑鱼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入栖息箱2。采用承载重量大于200KG的浮筒1。因石斑鱼是一种栖息在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海区的底栖鱼,所以栖息箱2里边的底部平铺有沙子,沙子厚约2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