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树苗培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0642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桑树苗培育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农业设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树苗培育床。



背景技术:

桑树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可为种植户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桑树种植需从育苗就着重注意,桑树苗培育需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地,播种之前先要深翻涂层,开排水沟,工作量大。但是良好的种植资源不足,土地肥沃度往往达不到要求。桑树种播下之后,需要覆膜保温保湿,覆膜难度大,容易受风吹等因素干扰,覆膜不牢固。桑树成苗阶段,需要保持树苗湿润,所以经常更树苗淋水,而排水沟往往不能很好地排出多余水分,再加上周围环境污染等因素,桑树苗的成活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效果好的桑树苗培育床。

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桑树苗培育床,包括床体、基质腔、床腿、排水口、海绵层、格栅板和集水槽,所述床体下方由床腿支撑,床体内设置有基质腔,基质腔下方两侧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穿通床体,排水口内设置有海绵层和格栅板,海绵层相较格栅板靠近基质腔,排水口下方设置有集水槽。

基质腔内放置有培育桑树苗的基质,基质疏松肥沃。桑树种子活桑树苗培育时,均需要在基质或桑树苗上淋水,多数水分会因为重力下渗,下渗的水分最终会经过排水口内的海绵层和格栅板,从排水口流出,进入集水槽内回收。这样避免了下渗的水分造成基质内部积水,还防止了疏松的基质随水分从排水口流失。

进一步,还包括压板、螺杆、弹簧、塑料薄膜辊、传动轮、电机、定位环和出膜口,所述基质腔内上端设置有多个定位环,所述床体两端上设置有压板,螺杆穿过压板并与压板螺纹配合,螺杆穿过压板的部分上套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压板底部连接,弹簧一端设置在床体上,所述压板下方的床体内设置有塑料薄膜辊,塑料薄膜辊一端连接着传动轮,传动轮连接着电机,床体两端设置有出膜口。

床体两端均设置有塑料薄膜辊,其中一个塑料薄膜辊上的塑料薄膜设置有孔洞,不妨碍树苗成长;另一个塑料薄膜辊上的塑料薄膜没有孔洞。定位环固定设置,确定了桑树播种的行距,而且定位环的行距与带孔塑料薄膜上的孔距相同。桑树种植种下后需要覆膜,选择不带孔的塑料薄膜辊,电机工作,人们将塑料薄膜的一端穿过出膜口拉入基质腔内,覆盖在基质表面。塑料薄膜完全覆盖基质后,旋动螺杆,压板与床体分离,将塑料薄膜的一端拉入压板与床体之间,反向旋动螺杆,利用压板将塑料薄膜压紧即可。桑树苗需要覆膜时,选择带孔的塑料薄膜辊,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带孔塑料薄膜辊上的孔洞必须和定位环对准。

进一步,所述床体下方的其中一条桌腿内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端延伸出床体外,并设置有水管接头。水管由地下接上来,避免了地面出现错综复杂的水管,影响种植户行动和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避免下渗的水分造成基质内部积水,还能防止疏松的基质随水分从排水口流失;覆膜时方便,覆膜结实,保温保湿效果好,提高树苗成活率;定位环能确定桑树播种的行距,提高播种效率;水管由地下接上来,避免了地面出现错综复杂的水管,影响种植户行动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桑树苗培育床的主视图;

图2为桑树苗培育床的左视图;

图3为桑树苗培育床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A-A面的剖面图;

其中,1-床体,2-基质腔,3-床腿,4-排水口,5-海绵层,6-格栅板,7-集水槽,8-压板,9-螺杆,10-弹簧,11-塑料薄膜辊,12-传动轮,13-电机,14-定位环,15-出膜口,16-进水管,17-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桑树苗培育床,括床体1、基质腔2、床腿3、排水口4、海绵层5、格栅板6和集水槽7,所述床体1下方由床腿3支撑,床体1内设置有基质腔2,基质腔2下方两侧设置有排水口4,排水口4穿通床体1,排水口4内设置有海绵层5和格栅板6,海绵层5相较格栅板6靠近基质腔2,排水口4下方设置有集水槽7。

还包括压板8、螺杆9、弹簧10、塑料薄膜辊11、传动轮12、电机13、定位环14和出膜口15,所述基质腔2内上端设置有多个定位环14,所述床体1两端上设置有压板8,螺杆9穿过压板8并与压板8螺纹配合,螺杆9穿过压板8的部分上套有弹簧10,弹簧10一端与压板8底部连接,弹簧10一端设置在床体1上,所述压板8下方的床体1内设置有塑料薄膜辊11,塑料薄膜辊11一端连接着传动轮12,传动轮12连接着电机13,床体1两端设置有出膜口15。

所述床体1下方的其中一条桌腿内设置有进水管16,进水管16上端延伸出床体1外,并设置有水管接头1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