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拖移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28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拖移中心支轴式喷灌机。



背景技术:

我国存有大面积耕地,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以及水资源的匮乏,使得科学灌溉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传统浇灌方式为大水漫灌,水顺着田间沟渠流淌,从一块田地漫过另一块田地,依靠水在田地里的缓慢移动达到浇灌作物的目的;第二种浇灌方式是地埋管道,在地面加装固定式小喷枪的喷灌方法,水由水泵送入地埋管道,经过地面上各处连接于地埋管道上的喷枪喷水,对喷枪四周的农作物达到浇灌的目的;第三种方式为移动卷盘式喷灌机浇灌,目前市场上的喷灌机都是绕中心塔做圆周运动,平行移动较为困难,只能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喷灌,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拖移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拖移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包括拖移车,所述拖移车尾端通过连接杆与移动平台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平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支架,所述中心支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主控箱,所述中心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弯头,所述弯头卡卡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主水管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支撑,所述行走横梁两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所述主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终端控制,所述终端控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横梁,所述驱动横梁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

优选的,所述每个主水管上均设有若干个跨角铁,所述每两个行走支撑、架支撑之间与行走支撑和行走支撑与中心支架之间设有拉筋,所述拉筋与每个跨角铁相连。

优选的,所述主水管的直径为一百二十毫米,每个主水管的长度为五十米。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和行走轮均为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拖移车、移动平台、驱动轮和行走轮,达到了横向移动的效果,通过设置驱动轮、行走轮和中心支架,达到了圆周运动的效果,通过设置主水管、终端控制、喷水管、喷头,达到了喷洒均匀的效果,节约用水和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同时喷灌机的移动,节省了管道的,有效的节约了灌溉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拖移车、2连接杆、3移动平台、4中心支架、5主控箱、6弯头、7主水管、8喷水管、9喷头、10行走支撑、11行走横梁、12行走轮、13终端控制、14支撑架、15驱动横梁、16驱动电机、17驱动轮、18跨角铁、19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拖移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包括拖移车1,拖移车1尾端通过连接杆2与移动平台3侧面固定连接,移动平台3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支架4,中心支架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主控箱5,中心支架4顶部固定连接有弯头6,弯头6卡卡接有主水管7,每个主水管7上均设有若干个跨角铁18,每两个行走支撑10、架支撑14之间与行走支撑4和行走支撑4与中心支架4之间设有拉筋19,拉筋19与每个跨角铁18相连,主水管7的直径为一百二十毫米,每个主水管7的长度为五十米,主水管7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8,喷水管8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9,通过设置主水管7、终端控制13、喷水管8、喷头9,达到了喷洒均匀的效果,节约用水和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同时喷灌机的移动,节省了管道的,有效的节约了灌溉成本,主水管7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支撑10,行走支撑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行走横梁11,行走横梁11两端固定连接有行走轮12,通过设置拖移车1、移动平台3、驱动轮17和行走轮12,达到了横向移动的效果,主水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终端控制13,终端控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横梁15,驱动横梁15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16,驱动横梁16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17,驱动轮17和行走轮12均为万向轮,通过设置驱动轮17、行走轮12和中心支架4,达到了圆周运动的效果。

工作原理:拖移车1带动移动平台3,移动平台3通过主水管7和行走支撑架12带动喷灌机进行移动,使用时,驱动电机16工作,带动驱动轮17使喷灌机做绕中心支架4的圆周运动,同时主控箱5和终端控制13对喷水管8和喷头9进行控制,对圆周运动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喷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