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27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林业灌溉,尤其是珍贵树木或者园林景观树木的灌溉方式,可分为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两种方式。地面灌溉多采用喷灌、滴灌等,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地面间歇式喷灌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和消耗大量动力,并且不可避免的使植物在其生长的全过程中反复处于短暂的受涝,由于喷灌不能对较高的植物的顶部进行喷洒,灌溉效果不佳,也不能对植物叶面上的泥土进行清洗。

当下水资源越来越紧缺,而目前众多的园林灌溉设备较多,但都是通过其他方式给设备供水,设备没有收集自然雨水的功能,使用的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灌溉时大多通过人为感知判断植物是否缺水来进行灌溉,人为判断准确性差,浇灌过度导致植物受涝,浇灌不足又会导致植物干旱缺水。

公开号为CN2036757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该园林灌溉装置同时对树木的树冠和根部进行浇灌,垂直设置的地上立管通过众多的喷头对树冠进行冲洗,流下的水落在地面,同时对地面进行浇灌,水的利用率较高,浇灌效果好。由于设置有雨水收集器,本装置可以自行收集雨水,不完全依赖水源供水,起到节水的作用,使雨水能够得到有效重复利用。

但是,该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的雨水收集器中设置有泥砂沉积槽,能够将雨水中的泥砂进行沉积,使泥砂不会通过下水管进入储水槽中。但是,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泥砂沉积槽中的泥砂增多,需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泥砂沉积到和下水管齐平处,导致下水管堵塞。而雨水收集器是通过衍架固定在储水箱顶部,难以进行拆装。因此,若需要将泥砂从泥砂沉积槽中取出,只能靠挖勺等工具进行挖出,效率较慢,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该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能够更便捷地将泥砂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衍架,所述衍架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截面面积从远离储水箱一端到靠近储水箱一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靠近储水箱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沉积泥砂的沉积筒,所述沉积筒连接有套环,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勾住套环的挂钩,所述沉积筒的侧壁设置有与沉积筒内部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套接有和储水箱连通的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环套入挂钩后,则沉积筒的上端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靠近储水箱的一端抵接,从而当雨水经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汇聚能够流入沉积筒中。而雨水中携带的泥砂沉积在沉积筒中,雨水的液面和出水管齐平后,能够经过出水管、软管流入储水箱中。而当沉积筒中泥砂较多时,将套环从挂钩中取出,从而能够将沉积筒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分离,将沉积在沉积筒中的泥砂一次性倒出,因此实现更便捷地讲泥砂取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沉积筒靠近第一挡板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沉积筒最大泥砂容量由沉积筒内壁底部到出水管之间的距离决定。因此相比于出水管设置在沉积筒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出水管设置在沉积筒靠近第一挡板的一端能够增大沉积筒内壁底部到出水管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沉积筒的最大泥砂容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包括与第一挡板固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接有定位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有活动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定位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封闭的区域,所述定位杆设置有用于活动杆远离第二连接杆一端卡入的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驱动活动杆抵接定位杆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情况下,活动杆在紧固件的作用下能够卡入定位槽中并对定位杆产生挤压。当作用于紧固件时,使活动杆转动至活动杆和定位杆之间形成用于套环套入的缺口,则套环套入。失去对紧固件的作用,则活动杆再次在紧固件的作用下能够卡入定位槽中并对定位杆产生挤压,从而将套环限制在第一连接杆、定位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封闭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设置在定位杆朝向第一挡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套环套入第一连接杆、定位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封闭的区域内时,只需挤压活动杆,使活动杆绕着活动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转动至活动杆和定位杆之间的缺口允许套环进入时,套环便可套入套入第一连接杆、定位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封闭的区域内。而若定位槽设置在定位杆背离第一挡板的一侧时,需要先驱动活动杆转动,才能套入套环,操作较为繁琐。因此,定位槽设置在定位杆朝向第一挡板的一侧,能够增加套环套入第一连接杆、定位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封闭的区域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包括与活动杆固接的第一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安装杆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杆和第二连接杆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活动杆绕着活动杆和第二连接杆铰接点转动后,弹簧发生压缩,套环能够套入第一连接杆、定位杆、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挡板围成封闭的区域。此时,活动杆失去弹簧挤压时,弹簧能够驱动活动杆转动,再次卡入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均设置有两根,所述弹簧设置有两个,两根所述第一安装杆沿着活动杆对称分布,两根所述第二安装杆沿着第二连接杆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弹簧的设置能够增强对活动杆的作用,避免活动杆轻易发生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套环套入挂钩后,则沉积筒的上端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靠近储水箱的一端抵接,从而当雨水经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汇聚能够流入沉积筒中。而雨水中携带的泥砂沉积在沉积筒中,雨水的液面和出水管齐平后,能够经过出水管、软管流入储水箱中。而当沉积筒中泥砂较多时,将套环从挂钩中取出,从而能够将沉积筒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分离,将沉积在沉积筒中的泥砂一次性倒出,因此实现更便捷地讲泥砂取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去除储水箱后的透视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储水箱;2、衍架;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第三挡板;6、第四挡板;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定位杆;10、活动杆;11、第一安装杆;12、第二安装杆;13、弹簧;14、套环;15、沉积筒;16、出水管;17、软管;18、供水管;19、电池水阀;20、溢水管;21、液位传感器;22、地下输水管;23、根部渗水管;24、增压水泵;25、控制器;26、含水量检测器;27、地上立管;28、喷头;29、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照图1、2、3和4,一种智能节水园林灌溉装置,包括储水箱1。储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衍架2,衍架2中间设置有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依次首尾连接。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一端和衍架2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向储水箱1方向延伸形成进水口。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的截面面积从远离储水箱1一端到靠近储水箱1一端逐渐变小。

参照图1、2、3和4,第一挡板3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第一。第一连接杆7固定连接有定位杆9,第一连接杆7和定位杆9相互垂直。定位杆9远离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29。定位槽29设置在定位杆9朝向第一挡板3的一侧。第二连接杆8铰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杆11,第二连接杆8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安装杆12。每根第一安装杆11和第二安装杆12之间固接有弹簧13。

参照图1、2、3和4,第一连接杆7、定位杆9、活动杆10、第二连接杆8和第一挡板3围成封闭的区域内套入有套环14,套环14连接有沉积筒15。沉积筒15的上端与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靠近储水箱1的一端抵接。沉积筒15的侧壁设置有与沉积筒15内部连通的出水管16。出水管16套接有和储水箱1连通的软管17。

参照图1、2、3和4,储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和水源连接的供水管18。供水管18上设置有电池水阀19,用于控制供水管18是否进水。另一侧设置有溢水管20。溢水管20的位置低于供水管18,起到在储水箱1中水位过高时排水的作用。储水箱1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1,液位传感器21用于检测储水箱1中水的液位。

参照图1、2、3和4,储水箱1底部连接有地下输水管22,地下输水管22远离储水箱1底部的一端连接有根部渗水管23。储水箱1底部同时连接有增压水泵24。增压水泵24连接有控制器25,用于控制增压水泵24工作。控制器25还连接有含水量检测器26。含水量检测器26深入土壤中,检测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水泵还连接有地上立管27,地上立管27连接有喷头28。

工作过程:挤压活动杆10,使活动杆10绕着活动杆10和第二连接杆8的铰接点转动至活动杆10和定位杆9之间的缺口允许套环14进入时,弹簧13发生压缩形变,套环14便可套入。此时,活动杆10失去弹簧13挤压时,弹簧13能够驱动活动杆10转动,再次卡入定位槽29中。套环14便固定在第一连接杆7、定位杆9、活动杆10、第二连接杆8和第一挡板3围成封闭的区域内。而此时,沉积筒15的上端与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靠近储水箱1的一端抵接,从而当雨水经过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的汇聚能够流入沉积筒15中。

而当沉积筒15中泥砂较多时,挤压活动杆10,使活动杆10和定位杆9之间的缺口允许套环14出去时,将套环14取出,从而能够将沉积筒15与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和第四挡板6分离,将沉积在沉积筒15中的泥砂一次性倒出,因此实现更便捷地讲泥砂取出的目的。

当雨水流入沉积筒15中后,雨水中携带的泥砂沉积在沉积筒15中,雨水的液面和出水管16齐平后,能够经过出水管16、软管17流入储水箱1中。储水箱1中除了收集雨水外,可以从供水管18进水。当水位较低时,由液位传感器21输出信号,控制电磁水阀打开,开始蓄水,到达设定的水位高度时,液位传感器21输出信号,控制电磁水阀关闭,停止供水。当水位过高时可通过溢水管20排水。

进行灌溉时,地上立管27通过增压水泵24加压后,水由喷头28喷出,对树木进行灌溉。通过插入土壤中的含水量检测器26检测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的含水量,微处理器通过分析含水量检测器26输出的信号控制增压水泵24是否启动,从而控制是否对植物进行浇灌。此外,水也可经过地下输水管22和根部渗水管23渗入到土壤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