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坡地的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506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坡地的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坡地的节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农业节水灌溉装置,基本上是地下预埋输水管道,通过增压水泵进行喷灌以达到节水目的。缺点是投资大,易损件,成本高。为有效利用雨水,会在田地中设置集雨沟,将多余雨水收集起来,在作物需水时,泵出用于浇灌。由于雨水的时机性,并不能保证仅靠储存的雨水就能拥有保证作物生长的供水量。此时,还得需要引水浇灌。

对于坡地农田,目前大部分采用从坡顶向坡底进行的漫灌形式,由于重力作用,灌溉水造成坡上部浇水不足,坡下部积水太多,这种不均匀灌溉方式严重影响作物生长。也浪费水资源。灌溉水从坡顶向下坡流时,也会对土壤进行冲刷,最后留滞在坡底部水沟中,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耕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产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节水、安装方便、多种灌溉形式均适用的坡地节水灌溉装置,解决上述存在的目前采用从坡顶向坡底进行的漫灌形式,造成灌溉不均匀,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浪费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坡地的节水灌溉装置,包括集水管、集水池、连通管,所述集水管为圆柱管体,多个集水管平行设置于坡面上。每个集水管管壁上设进水槽和溢流孔,所述进水槽的槽口下沿高于坡面,所述溢流孔为多个且在管壁上排列成一条直线,所述溢流孔到坡面的距离大于进水槽到坡面的距离。

所述集水管内底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下部设若干并排设置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集水池底部。所述集水管管口设有可活动打开或关闭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于斜面上方,斜面向下的一端通过排水口通往集水池。

进一步地,为达到更好节水灌溉效果,每个出水管可设有分布于坡面的若干喷灌管道。

所述集水管为防渗透型管道,如水泥预制制品。集水管数量根据坡面的倾斜程度设定,若倾斜度较大,为保证坡斜面田地充分灌溉,可集中多设若干集水管,若坡度较缓,可少设集水管。

所述集水池设于集水管斜面向下的一端,集水池顶部设顶盖,池内设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层,使进入集水池中的积水保持一定清洁度,为得到更好水质,过滤层可根据需水的水质要求设为两层或多层。

所述集水池内上方还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连通管与相邻的另一集水池相通。处于坡底部的集水池的溢流口可将池中的积水排到其他排水沟中。

所述集水池底部设防渗透结构,数量根据集水管数量配备。

若坡面较大,可将集水池设于坡中部,集水池两侧设集水管。

采用集雨节水灌溉方式:降雨时,坡面上的多余雨水(以超过槽口下沿下沿为限)进入集水管内,集水管管口处的排水口处于打开状态,斜面顺利将雨水引进集水池,过滤掉基本杂物后,存储在集水池内备用。若集水池中积雨过多,可通过池内的溢流口流入下游的另一集水池内,如此,坡底处的集水池可将超过自身容量的多余雨水排出至其他排水沟中,避免涝灾。需用池中的雨水灌溉时,通过增压水泵将池中的水泵出,由出水管进行喷灌。由于出水管平行设置,出水也较均匀。槽口下沿具有截水功能,当出水量达到不超过槽口下沿的适宜灌溉水面高度时,停止水泵工作。如此形成分段灌溉,可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决定要灌溉的坡面田地。

采用引水的传统方式灌溉时:灌溉水从坡顶流下,集水管管口处的排水口处于关闭状态,灌溉水超过槽口下沿后进入集水管中,由集水管中的溢流孔流出,由于溢流孔为并排设置,出水也较均匀,如此,上坡面的水逐次向下坡面移动,完成灌溉任务。下坡处的集水管的溢水孔最后将多余灌溉水排至其他排水沟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一种适用于坡地的节水灌溉装置(1)适应多种灌溉方式,既能采用传统方式浇水节水,也能采用积雨喷灌方式,适应性广泛。(2)分段式浇水均匀,保证每个坡面上的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水份。减少漫坡灌溉时带来的水土流失。(3)节水防旱防涝,成本低,便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水管及集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水管进水槽及溢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管中集水时的结构示意图(采用集雨灌溉节水灌溉方式下)。

图中:集水管1、进水槽1-1、溢流孔1-2、槽口下沿1-3、斜面1-4、出水管1-5、进水端1-6、管口1-7、排水口1-8、喷灌管道1-9、集水池2、顶盖2-1、过滤层2-2、溢流口2-3、连通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适用于坡地的节水灌溉装置,包括集水管(1)、集水池(2)、连通管(3),所述集水管(1)为圆柱管体,多个集水管(1)平行设置于坡面上。每个集水管(1)管壁上设进水槽(1-1)和溢流孔(1-2),所述进水槽(1-1)的槽口下沿(1-3)高于坡面,所述溢流孔(1-2)为多个且在管壁上排列成一条直线,所述溢流孔(1-2)到坡面的距离大于进水槽(1-1)到坡面的距离。

所述集水管(1)内底部设有斜面(1-4),所述斜面(1-4)下部设若干并排设置的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的进水端(1-6)位于集水池(2)底部。所述集水管(1)管口(1-7)设有可活动打开或关闭的排水口(1-8),所述排水口(1-8)设于斜面(1-4)上方,斜面(1-4)向下的一端通过排水口(1-8)通往集水池(2)。

进一步地,为达到更好节水灌溉效果,每个出水管(1-5)可设有分布于坡面的若干喷灌管道(1-9)。

所述集水管(1)为防渗透型管道,如水泥预制制品。集水管(1)数量根据坡面的倾斜程度设定,若倾斜度较大,为保证坡斜面田地充分灌溉,可集中多设若干集水管(1),若坡度较缓,可少设集水管(1)。

所述集水池(2)设于集水管(1)斜面(1-4)向下的一端,集水池(2)顶部设顶盖(2-1),池内设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层(2-2),使进入集水池(2)中的积水保持一定清洁度,为得到更好水质,过滤层(2-2)可根据需水的水质要求设为两层或多层。

所述集水池(2)内上方还设有溢流口(2-3),溢流口(2-3)通过连通管(3)与相邻的另一集水池(2)相通。处于坡底部的集水池(2)的溢流口(2-3)可将池中的积水排到其他排水沟中。

所述集水池(2)底部设防渗透结构,数量根据集水管(1)数量配备。

若坡面较大,可将集水池(2)设于坡中部,集水池(2)两侧设集水管(1)。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至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