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93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发射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雨弹发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式转向机动灵活的降雨弹发射器。



背景技术:

人工防雹降雨在为农牧业抗灾保丰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通常做法是采用高炮或火箭炮式的降雨弹通过发射器装置发射到目标云系中,人工降雨弹中携带的碘化银烟剂对目标云系进行人工催化,以达到局部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现有发射器分为车载流动式和地面固定式两种;炮弹在发射瞬间会对发射器产生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现有的车载流动式发射器因为固定车上,向后的反作用力主要通过车的轮胎及车的自身减震系统来吸收,对车体的伤害非常大,且车载流动式发射器在调整炮筒角度时缺少灵活机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发射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式发射器的结构缺陷,能够实现炮筒机动灵活的转向,且反作用力不会传递到转向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发射器,包括车体、仰角支架组件、发射和炮筒,所述仰角支架组件铰接支撑炮筒,炮筒的一端设置在发射台中心处,所述发射台固定在车体上,且仰角支架组件在车体上能以发射台为中心进行滑动转动,仰角支架组件可采用围绕发射台为中心的现有滑道组件装置实现滑动转动,所述仰角支撑组件与炮筒铰接处形成的仰角铰接部;所述炮筒的水平方向的转角由设置在发射台中心的转动组件实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当调整好水平角度后,驱动件和传动件结构分离,从而避免发射反作用力作用在驱动件上,进而延长发射器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主轴、主轴基座、传动齿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齿轮,所述主轴顶部与炮筒铰接,主轴底部坐置在主轴基座上,主轴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固设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且第二电机输出轴端固接第二电机齿,所述第二电机齿轮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啮合(啮合处的输出轴为齿轮轴,非啮合处可为光轴),第一电机驱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实现主轴的转动,实现炮筒的水平角度调整,当确定炮筒的水平角度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电机齿轮转动,使第一电机及输出轴端的传动齿轮整体脱离主轴,从而减少发射反作用力对转动结构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基座与车体接触面为弹性相接,减少发射反作用力对主轴及主轴基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底部设有电机滑块,第一电机下部设有电机滑座,所述电机滑座对应电机滑块位置处开有滑槽,第二电机固定在电机滑座上;

进一步的,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电机轴承组件,所述电机轴承组件固定在电机滑座上,对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仰角支架组件为液压缸结构件,且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用于吸收发射反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仰角支架组件上还设有辅助支撑架组件,所述辅助支撑架组件呈竖直方向,顶端固接在仰角支架组件上,用于对仰角支架组件的支撑及吸收发射反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架组件包括辅助支撑柱、第一弹簧、底座,所述辅助支撑柱与底座之间由第一弹簧连接;第一弹簧用于吸收反作用力;

进一步的,辅助支撑柱下端部设有空腔部,底座上部设有凸台,所述空腔部内空腔尺寸大于凸台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即凸台能在空腔部内自由活动;这种套设结构能防止辅助支撑柱在吸收反作用力时与底座发生偏离;

进一步的,在空腔部端部与底座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凸台上;起到双重减震作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发射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车载发射器的自动调整发射角度,以适应目标云系方向,同时有效避免发射瞬间产生的反作用力对转向机构的破坏,且能有效延长发射器的使用寿命,能保证发射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载式发射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向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缓冲支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200-仰角支架组件;210-辅助支架组件;211-辅助支撑柱;212-空腔部;213-第一弹簧;214-底座;215-凸台;216-第二弹簧;203-仰角铰接部;300-发射台;400-炮筒;301-主轴;302-主轴基座;303-传动齿轮;304-第一电机;305-电机滑座;3051-滑槽;3041-电机滑块;306-第二电机;3060-第二电机齿轮;3040-电机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发射器,包括车体100、仰角支架组件200、发射台300和炮筒400,所述仰角支架组件200铰接支撑炮筒400,炮筒400的一端设置在发射台300中心处,所述发射台300固定在车体100上,且仰角支架组件200在车体100上能以发射台300为中心进行滑动转动,仰角支架组件200可采用围绕发射台300为中心的现有滑道组件装置实现滑动转动,图中未示出仰角支架组件200的滑动转动所需的滑道组件,所述仰角支撑组件200与炮筒400铰接处形成的仰角铰接部203;所述炮筒400的水平方向的转角由设置在发射台300中心的转动组件实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当调整好水平角度后,驱动件和传动件结构分离,从而避免发射反作用力作用在驱动件上,进而延长发射器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主轴301、主轴基座302、传动齿轮303、第一电机304、第二电机306、第二电机齿轮3060,所述主轴301顶部与炮筒400铰接,主轴301底部坐置在主轴基座302上,主轴301与传动齿轮303啮合,传动齿轮303固设在第一电机304的输出轴端,所述第二电机306固定,且第二电机306输出轴端固接第二电机齿轮3060,所述第二电机齿轮3060与第一电机304输出轴啮合(啮合处的输出轴为齿轮轴,非啮合处可为光轴),第一电机304驱动传动齿轮303转动,从而实现主轴301的转动,实现炮筒400的水平角度调整,当确定炮筒400的水平角度后,第二电机306驱动第二电机齿轮3060转动,使第一电机304及输出轴端的传动齿轮303整体脱离主轴301,从而减少发射反作用力对转动结构的破坏;优选的,所述主轴基座302与车体1接触面为弹性相接,减少发射反作用力对主轴301及主轴基座302的破坏;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304底部设有电机滑块3041,第一电机304下部设有电机滑座305,所述电机滑座305对应电机滑块3041位置处开有滑槽3051,第二电机306固定在电机滑座305上;优选的,在第一电机304的输出轴上还设有电机轴承组件3040,所述电机轴承组件3040固定在电机滑座305上,对第一电机304的输出轴起到支撑作用;优选的,所述仰角支架组件200为液压缸结构件,且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用于吸收发射反作用力;

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仰角支架组件200上还设有辅助支撑架组件210,所述辅助支撑架组件210呈竖直方向,用于对仰角支架组件200的支撑及吸收发射反反作用力;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架组件210包括辅助支撑柱211、第一弹簧213、底座214,所述辅助支撑柱211与底座214之间由第一弹簧213连接;第一弹簧213用于吸收反作用力;优选的,辅助支撑柱211下端部设有空腔部212,底座214上部设有凸台215,所述空腔部212内空腔尺寸大于凸台215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即凸台215能在空腔部212内自由活动;这种套设结构能防止辅助支撑柱211在吸收反作用力时与底座214发生偏离;优选的,在空腔部212端部与底座214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216,所述第二弹簧216套设在凸台215上;起到双重减震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