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水稻除草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76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除草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水稻除草组合物。技术背景化学方法除草是农业上控制田间杂草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一些除草剂品种的大面积单独使用,已经导致许多杂草产生了抗药性;同时由于田间杂草发生时草相复杂、种类繁多,如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等混合发生,单一品种的除草剂使用已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均会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缺陷。通过不同除草剂复配配方的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对杂草的实际防治效果,不仅扩大杀草谱、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还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是目前农业上杂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水稻草害较为严重,尤其是稻稗、千金子、节节菜,异型莎草等恶性杂草出现,对水稻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水稻除草剂品种较多,主要分为苗前除草剂丙草胺和苗后除草剂两种,其药效较差;苗后除草剂如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成本较高,对土壤中残留量较大,对后茬易产生药害,并且杂草容易产生较高的抗性。嘧草醚(Pyriminobac-methyl),属于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它可以通过杂草的茎叶和根吸收,并迅速传导至全株,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和阻碍杂草体内的细胞分裂,使杂草停止生长,最终使杂草白化而枯死。对稻田稗草具有特效,对水稻极为安全。硝磺草酮(Mesotrion)是HPPD(4-轻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的有效抑制剂,此种酶在磷酸缓冲液中的最适pH为7.3,但活性范围较广;温度从23℃提高至最适温度30℃时,活性提高2倍。HPPD受抑制,从而造成植物分生组织中酪氨酸积累.植物白化而逐渐死亡。适用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包括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对阔叶防效优于禾本科)。在正常使用剂量下对水稻安全性好。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有效成分可在水中迅速扩散,为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转移到杂草各部,阻碍氨基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阻止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敏感杂草生长机能受阻,幼嫩组织过早发黄抑制叶部生长,阻碍根部生长而坏死。有效成分进入水稻体内迅速代谢为无害的惰性化学物,对水稻安全。使用方法灵活,可用毒土、毒砂、喷雾、泼浇等方法。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除草效果影响小。目前,CN200910144094.9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田的除草组合物,其由活性组分硝磺草酮与氰氟草酯、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苯噻草胺、双草醚或五氟磺草胺除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硝磺草酮与氰氟草酯、苄嘧磺隆复配,对抗性稗草等杂草效果不理想。CN201310267261.5涉及一种含有苄嘧磺隆和嘧草醚的除草组合物,该专利组合物,不能解决千金子、水葱、矮慈姑等杂草。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三元复配专利目前尚无报道。三者按一定的比例复配,对上述杂草具有突出的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水稻除草剂,该除草剂具有广谱杀草作用,经济高效,安全性高,且对水稻安全性高,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水稻除草组合物,所述除草组合物的活性成份为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所述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重量比为0.1-80:0.1-80:0.1-90。优选的,所述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重量比为2-4:3-7:1-5。更优选,所述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重量比为3:5:3。所述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的质量和占所述除草组合物总质量的0.5~85%。所述除草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悬乳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剂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种活性成分按2-4:3-7:1-5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种活性成分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水稻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种活性成分复配茎叶处理,抑制水稻生长10%的ED10=419.3251,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100.9953,选择性系数419.3251/100.995=4.18>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种活性成分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水稻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水稻安全。草的防效6克/亩10天达到80%以上,30天达到95%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水稻田6克/亩即可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除草组合物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对水稻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种活性成分的水稻苗后除草组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43%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8:22:13)取8kg苯唑草酮,22kg硝磺草酮,13kg苄嘧磺隆,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38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实施例2:23%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悬浮剂(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5:10:8)取5kg嘧草醚,10kg硝磺草酮,8kg苄嘧磺隆,8k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湿润剂),1kg黄原胶(增稠剂),0.7kg苯甲酸钠,(防腐剂),2kg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消泡剂),5kg乙二醇(防冻剂),载体水55.3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悬浮剂。实施例3:34%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6:17.5:10.5)取6kg嘧草醚,17.5kg硝磺草酮,10.5kg苄嘧磺隆,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47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实施例4:11%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3:5:3)取3kg嘧草醚酮,5kg硝磺草酮,3kg苄嘧磺隆,15kg分散剂—嵌段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125),2kg增稠剂—硅酸铝镁,载体油酸甲酯72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可分散油悬浮剂。实施例5:50%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8:27:15)取8kg嘧草醚,27kg硝磺草酮,15kg苄嘧磺隆,4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3kg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4kg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实施例6:46%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8:18:13)取8kg嘧草醚,18kg硝磺草酮,13kg苄嘧磺隆,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42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实施例7: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元复配的除草效果,并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三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为苯唑草酮、双氟磺草胺与莠去津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供试作物水稻品种:镇稻18供试杂草千金子(EuphorbialathyrisL.),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节节菜(Rotalaindica(Willd.)Koehne.)水葱(ScirpusvalidusVahl)、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Miq),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供试药剂97%嘧草醚原药(安徽省宿州市化工厂);98%硝磺草酮原药(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97%苄嘧磺隆原药(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嘧草醚和硝磺草酮的联合作用将嘧草醚、硝磺草酮单剂及5个嘧草醚与硝磺草酮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用量ga.i./667m2)嘧草醚和硝磺草酮的最佳混配与苄嘧磺隆的联合作用将嘧草酮·硝磺草酮混剂、苄嘧磺隆单剂及5个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2。表2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浓度ga.i./667m2)于水稻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试验于2016年6月5日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施药后详细记录水稻及杂草的受害症状,药后20d,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计算鲜重防效。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病虫害防效机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D50/混剂的LD50×100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试验中以嘧草醚、苄嘧磺隆为标准药剂。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嘧草醚与苄嘧磺隆的联合作用如下表3所示:表3嘧草醚与硝磺草酮混配,药后2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由表3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列于表4。表4:嘧草醚与硝磺草酮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AY=2.0530x+4.55950.99681.6389100//BY=1.9836x+3.97070.99543.303049.62//CY=1.8471x+4.50340.99501.857288.2560.81145.12DY=1.6753x+4.62750.99441.668698.2264.44152.42EY=2.8148x+4.96710.99091.0352158.3268.51231.09FY=1.8460x+4.80000.98901.2833127.7173.13174.63GY=1.9043x+4.83420.99741.2220134.1178.40171.06由试验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5.12、152.42、231.09、174.63、171.06,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处理E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31.09,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嘧草醚·硝磺草酮最佳混配与苄嘧磺隆的联合作用如下表5所示:表5嘧草醚·硝磺草酮与苄嘧磺隆混用对杂草的鲜重防效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由表5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列于表6。表6:嘧草醚·硝磺草酮与苄嘧磺隆不同混配比例对杂草的室内毒力及联合作用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AY=1.6093x+4.88800.99771.1737212.11//BY=1.7299x+4.31480.98482.4895100//CY=1.5673x+4.77710.99441.3875179.42142.04126.32DY=1.5509x+4.82710.99831.2927192.58156.06123.40EY=2.0807x+5.12690.99700.8690286.48170.07168.45FY=1.6911x+5.04540.99860.9401264.81184.08143.86GY=1.7917x+5.00480.99830.9939250.47198.10126.44由试验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6.32,123.40,168.45,143.86,126.44,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E的共毒系数最大,达到显著增效作用。通过试验可知,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三种活性成分按重量比为2-4:3-7:1-5进行复配,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嘧草醚、硝磺草酮和苄嘧磺隆以3:5:3的重量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最大,除草效果最好。实施例8: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茎叶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室内测定试验报告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三元复配茎叶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嘧草醚、硝磺草酮与苄嘧磺隆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供试作物水稻品种:镇稻18号供试杂草千金子(EuphorbialathyrisL.),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节节菜(Rotalaindica(Willd.)Koehne.)水葱(ScirpusvalidusVahl)、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Miq),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供试药剂97%嘧草醚原药(安徽省宿州市化工厂);98%硝磺草酮原药(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97%苄嘧磺隆原药(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于水稻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施药1次。施药后,调查各处理水稻有无药害症状,若有则详细记录药害症状、等级,药后20天,测量各处理水稻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以明确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施药后同时详细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于药后20天,称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杂草的鲜重防效。用DPS软件对药剂剂量的对数值与水稻鲜重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抑制作物10%时的剂量ED10,及抑制杂草90%ED90,求出选择性指数。选择性指数=ED10/ED90施药后5天观察,以实施例4制备的11%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高浓度8000mg/kg(推荐剂量高剂量的4倍)处理部分水稻心叶白化,株高正常,推荐剂量及其倍量处理水稻长势正常,与空白对照处理没有明显的区别。表7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目测法评价标准表811%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稻的抑制作用表911%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杂草的鲜重防效由表9可知: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之毒力回归方程、LD50,列于表10。表10:毒力回归方程及LD50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95%置信区间AY=3.2930x-0.31860.998741.221939.2006~43.3475由表10可知:11%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的LD50为:41.2219,95%置信区间为39.2006-43.3475。由表8、表9,通过DPS软件可以求得抑制水稻生长10%的ED10=419.3251,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100.9953,选择性系数419.3251/100.995=4.18>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水稻安全。实施例9:田间药效试验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水稻3~5叶期,杂草1~5叶不等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4制备的11%嘧草醚·硝磺草酮·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嘧草醚+5%硝磺草酮+3%苄嘧磺隆)的有效成分剂量2、4、6、8克/亩,兑水40公斤/亩喷施,10、30天及成熟期目测水稻安全性及杂草防效,10、30天测诸防效,结果如下表:注:表中空白对照组内数据为株数,其它各处理数据为防效(%)通过目测,水稻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水稻安全。杂草的防效6克/亩10天达到80%以上,30天达到95%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水稻田6克/亩即可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对禾本科、阔叶和莎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对人、畜、鸟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另外,本发明的除草剂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复配除草剂。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