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04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中国一大粮食作物,在生物学范围里,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苞叶却用C3模式进行光合作用,属于雌雄同株,中国松辽平原玉米带,玉米总的种植面积约1249.35平方公里,亦称玉蜀黍、包谷(包谷棒)、苞米、棒子、棒槌子,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其营养丰富,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都是在栽种前是直接把玉米种放到泥团里,用薄膜盖好等它发芽,然后进行移栽,一穴单株、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4200~4700株/亩,但这种种方法发芽率较低,抗病虫害能力差,作物的根系生长不好、抗倒伏能力一般,甚至影响后期植株株高长势和授粉情况等,整体产量较低,另外,对于整地、播种、育苗、肥水、虫害等技术问题大多缺乏科学安排和管理,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安排、田间管理、土地选整、种子处理等,大大提高了玉米植株的发芽率、存活率,且畦间采光通透性强,抗伏倒力好,亩产量提高了26.4-33.6%,收获的玉米颗粒饱满,无虫害现象,显著提高了种植玉米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及整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通风透光、排灌方便的土地,土地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1800-2000kg/亩施足基肥,浅翻入土,然后撒施400-500kg/亩的草木灰和秸秆粉或稻草粉的混合料;

2)选种及催芽:选择颗粒饱满、耐干旱和抗病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去除皱小、破损、病害、中空的玉米粒,晒种2天,然后置于25℃浸液中浸泡一昼夜,再撒种至湿润营养土中,在温度25℃、湿度75-80%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撒种密度为6×6cm;

3)播种:采用宽窄行播种,种植密度为5500-6000株/亩,播种后及时浇洒混料水;

4)田间管理:三叶期以10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4:1.5:3,拔节期以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2:1.5:2,大喇叭口期以1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1:1.5:1.5,灌浆期以2.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5:1.5:1.5,注意中耕除草;

5)病虫害防治:采用常规化学药剂及时喷雾防治;

6)采收:苞叶发黄一周后即可采收。

优选的,步骤1)中基肥包括腐熟农家肥85-95%、复合肥5-10%、过磷酸钙1-2%、磷矿粉1-3%,其中,复合肥氮磷钾含量比为1.5:1:2。

优选的,步骤1)的混合料中还包括0.15%的辛硫磷乳油和0.08%的硫酸铜。

优选的,步骤2)中浸液为50%羟锈宁或50%多菌灵的1000倍液。

优选的,步骤2)中营养土包括沙质壤土50-70%、河沙5-15%、草木灰10-25%、中药液5-8%、尿素3-5%、过磷酸钙3-5%。

优选的,所述中药液包括艾草、苦檀子、苦参、甘草。

优选的,步骤3)中混料水为含有质量含量0.3-0.4%碳铵、0.5-0.6%过磷酸钙的混合水溶液。

优选的,步骤4)中复合肥氮源采用碳铵,磷源采用过磷酸钙,钾源采用硫酸钾或草木灰。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种植方法包括选地及整地、选种及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步骤,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安排、田间管理、土地选整、种子处理等,大大提高了玉米植株的发芽率、存活率和抗病虫害能力,抗伏倒力好,且畦间采光通透性强,植株能均匀快速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长势更为均匀化,亩产量提高了26.4-33.6%,收获的玉米颗粒饱满,无虫害现象,显著提高了种植玉米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及整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通风透光、排灌方便的土地,土地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1800kg/亩施足基肥,浅翻入土,然后撒施500kg/亩的草木灰和秸秆粉的混合料;其中基肥包括腐熟农家肥88%、复合肥8%、过磷酸钙1%、磷矿粉3%,另外,所述混合料中还包括0.15%的辛硫磷乳油和0.08%的硫酸铜;

2)选种及催芽:选择颗粒饱满、耐干旱和抗病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去除皱小、破损、病害、中空的玉米粒,晒种2天,然后置于25℃浸液中浸泡一昼夜,再撒种至湿润营养土中,在温度25℃、湿度75-80%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撒种密度为6×6cm;其中浸液为50%羟锈宁1000倍液,营养土包括沙质壤土50%、河沙15%、草木灰20%、中药液8%、尿素3%、过磷酸钙4%,中药液包括艾草、苦檀子、苦参、甘草;

3)播种:采用宽窄行播种,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播种后及时浇洒混料水;其中,混料水为含有质量含量0.4%碳铵、0.6%过磷酸钙的混合水溶液;

4)田间管理:三叶期以10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4:1.5:3,拔节期以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2:1.5:2,大喇叭口期以1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1:1.5:1.5,灌浆期以2.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5:1.5:1.5,注意中耕除草;其中,复合肥氮源采用碳铵,磷源采用过磷酸钙,钾源采用硫酸钾;

5)病虫害防治:采用常规化学药剂及时喷雾防治;

6)采收:苞叶发黄一周后即可采收。

实施例2: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及整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通风透光、排灌方便的土地,土地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2000kg/亩施足基肥,浅翻入土,然后撒施400kg/亩的草木灰和稻草粉的混合料;其中基肥包括腐熟农家肥90%、复合肥7%、过磷酸钙2%、磷矿粉1%,另外,所述混合料中还包括0.15%的辛硫磷乳油和0.08%的硫酸铜;

2)选种及催芽:选择颗粒饱满、耐干旱和抗病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去除皱小、破损、病害、中空的玉米粒,晒种2天,然后置于25℃浸液中浸泡一昼夜,再撒种至湿润营养土中,在温度25℃、湿度75-80%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撒种密度为6×6cm;其中浸液为含有0.5%多菌灵的水溶液,营养土包括沙质壤土60%、河沙5%、草木灰20%、中药液5%、尿素5%、过磷酸钙5%,中药液包括艾草、苦檀子、苦参、甘草;

3)播种:采用宽窄行播种,种植密度为6000株/亩,播种后及时浇洒混料水;其中,混料水为含有质量含量0.3%碳铵、0.5%过磷酸钙的混合水溶液;

4)田间管理:三叶期以10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4:1.5:3,拔节期以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2:1.5:2,大喇叭口期以1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1:1.5:1.5,灌浆期以2.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5:1.5:1.5,注意中耕除草;其中,复合肥氮源采用碳铵,磷源采用过磷酸钙,钾源采用草木灰;

5)病虫害防治:采用常规化学药剂及时喷雾防治;

6)采收:苞叶发黄一周后即可采收。

实施例3: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及整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通风透光、排灌方便的土地,土地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以1900kg/亩施足基肥,浅翻入土,然后撒施500kg/亩的草木灰和稻草粉的混合料;其中基肥包括腐熟农家肥90%、复合肥5%、过磷酸钙2%、磷矿粉3%,另外,所述混合料中还包括0.15%的辛硫磷乳油和0.08%的硫酸铜;

2)选种及催芽:选择颗粒饱满、耐干旱和抗病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去除皱小、破损、病害、中空的玉米粒,晒种2天,然后置于25℃浸液中浸泡一昼夜,再撒种至湿润营养土中,在温度25℃、湿度75-80%条件下进行催芽处理,撒种密度为6×6cm;其中浸液为含有0.5%羟锈宁的水溶液,营养土包括沙质壤土70%、河沙5%、草木灰10%、中药液5%、尿素5%、过磷酸钙5%,中药液包括艾草、苦檀子、苦参、甘草;

3)播种:采用宽窄行播种,种植密度为6000株/亩,播种后及时浇洒混料水;其中,混料水为含有质量含量0.4%碳铵、0.5%过磷酸钙的混合水溶液;

4)田间管理:三叶期以10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4:1.5:3,拔节期以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2:1.5:2,大喇叭口期以1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1:1.5:1.5,灌浆期以2.5kg/亩施加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为5:1.5:1.5,注意中耕除草;其中,复合肥氮源采用碳铵,磷源采用过磷酸钙,钾源采用草木灰;

5)病虫害防治:采用常规化学药剂及时喷雾防治;

6)采收:苞叶发黄一周后即可采收。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种植方法种植后,平均获得玉米1124kg/亩,另外,采用传统玉米种植方法做对比种植,平均获得玉米868kg/亩,对比平均亩产量提高了29.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