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肥装置以及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204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肥装置以及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肥装置以及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



背景技术:

白芨生长缓慢,种植的年限普遍较长。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普遍采用白芨和其它短期经济作物(如:青菜、萝卜等)种植来提高经济效益。而由于白芨具有喜温暖、喜阴凉以及不耐寒等特点,白芨与喜阳性的植物很难实现间作种植。

沙棘对种植环境要求较低,且喜阳性,同时沙棘为落叶性灌木,若能够实现沙棘和白芨分复合种植,一方面,沙棘既能够为白芨遮挡阳光;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经济效益。而现有中药种植产业上,还并未有沙棘和白芨复合种植的应用案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装置,其能够适用于沙棘和白芨的复合种植,同时向沙棘和白芨施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其能够配合上述的施肥装置,用来种植沙棘和白芨。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施肥装置,其包括支架和施肥机构。支架包括横梁,施肥机构包括固体肥料管、第一输肥机构、液体肥料管和第二输肥机构。固体肥料管和液体肥料管均与支架连接,固体肥料管与液体肥料管均与横梁平行。固体肥料管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龙,固体肥料管与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输肥机构连通,每个第一输肥机构的远离固体肥料管的一端设置有出肥口。液体肥料管与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输肥机构连通,每个第二输肥机构设置有连通第二输肥机构的喷嘴。本施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同时对沙棘和白芨进行施肥操作。

一种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其包括种植区、肥料供给装置、第一排水机构、第二排水机构和上述的施肥装置。种植区包括用于种植沙棘的第一田垄和用于种植白芨的第二田垄。第一田垄和多个第二田垄交错设置并在第一田垄和第二田垄之间形成第一垄沟。横梁与第一田垄的延伸方向平行。肥料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田垄的第一肥管、设置于第二田垄的第二肥管以及与第一肥管和第二肥管均连通的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第一肥管设置有第一出肥孔,第二肥管设置有第二出肥孔。第一排水机构和第二排水机构分别设置于种植区相对的两侧,第一垄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排水机构和第二排水机构连通。第一循环管设置于述第一排水机构,第二循环管设置于第二排水机构。施肥装置沿第一排水机构延伸方向和第二排水机构的延伸方向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种植区通过设置第一田垄和第二田垄,能够实现沙棘和白芨的间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了收益。通过在种植区设置肥料供给装置,在沙棘和白芨的生长过程中,能够持续向沙棘的根部和白芨的根部供应粪水、水分以及空气;通过施肥装置在种植区的运动,施肥装置的第一输肥机构和第二输肥机构,能够分别向沙棘和白芨施加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通过肥料供给装置、第一排水机构、第二排水机构以及施肥装置的配合使用,有利于能够实现沙棘和白芨分复合种植,易于实现沙棘和白芨的田间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Ⅲ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施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110-种植区;111-第一田垄;112-第一垄沟;113-第二田垄;114-第二垄沟;120-肥料供给装置;121-第一循环管;122-第一肥管;123-第二肥管;124-第二循环管;125-第一出肥孔;126-第二出肥孔;130-第一排水机构;131-垄道;132-排水槽;133-第一水槽壁;134-第二水槽壁;135-第三水槽壁;140-第二排水机构;200-施肥装置;210-支架;211-横梁;212-第一竖梁;213-第二竖梁;214-脚轮;220-施肥机构;221-固体肥料管;222-搅龙;223-第一输肥机构;224-第一管体;225-第二管体;226-活动门;227-液体肥料管;228-第二输肥机构;229-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100,其包括种植区110和施肥装置200。其中,沙棘为一种落叶性灌木,喜阳性,株高通常在1.5m以上。白芨为一种兰科植物,喜阴性,株高通常为30~60cm。

请参照图2,种植区110包括第一田垄111、第二田垄113、肥料供给装置120、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第一田垄111用于种植沙棘,第二田垄113用于种植白芨。第一田垄111和第二田垄113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田垄111和第二田垄113交错设置,第一田垄111和第二田垄113之间形成第一垄沟112。第二田垄11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垄台(图中未标注),相邻的垄台之间形成第二垄沟114。以相邻的两个第一田垄111之间设置两个垄台为例,相邻的两个第一田垄111之间的垄间距以2.5m~3.5m为宜,相邻的第一田垄111与垄台之间的垄间距以1m~1.2m为宜,即第一垄沟112的宽度为1m~1.2m;相邻的两个垄台之间的垄间距以0.8m~1.1m为宜,即第二垄沟114的宽度为0.8m~1.2m,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沙棘和白芨的间作,同时,沙棘能够为白芨遮挡光照,保证白芨的存活。

为了保证沙棘和白芨的种植产量,在沙棘和白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持续施加有机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肥料供给装置120向种植区110持续施肥。肥料供给装置120包括第一循环管121、第一肥管122、第二肥管123和第二循环管124。第一循环管12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循环管12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田垄111延伸方向均垂直,且第一循环管121和第二循环管124设置于种植区110的相对两侧,第一肥管122的数量与种植区110内第一田垄111的数量相同,第二肥管123的数量与种植区110内垄台的数量相同。请结合图2和图3,第一肥管122设置于第一田垄111,第一肥管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管121和第二循环管124连通,第一肥管122设置有多个第一出肥孔125,且每个第一出肥孔125在第一肥管122的位置与沙棘在第一田垄111的种植位置相配合。第二肥管123设置于第二田垄113,第二肥管1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管121和第二循环管124连通,第二肥管123设置有多个第二出肥孔126,且每个第二出肥孔126在第二肥管123的位置与白芨在第一田垄111的种植位置相配合。

第一肥管122可以采用滴管方式设置于第一田垄111的外部,也可以埋设于第一田垄111的内部;同理第二肥管123可以滴管方式设置于第二田垄113的外部,也可以埋设于第二田垄113的内部。

沙棘和白芨的种植过程中,通过肥料池或肥料车(图中未绘示)向第一循环管121或第二循环管124供应粪水、水分以及空气,粪水、水分以及空气通过第一循环管121进入第一肥管122和第二肥管123。流入第一肥管122内的粪水、水分以及空气,一部分通过第一出肥孔125进入第一田垄111,一部分流入到第二循环管124内;流入第二肥管123内的粪水、水分以及空气,一部分通过第二出肥孔126进入第二田垄113,一部分流入到第二循环管124内。第二循环管124与肥料池或肥料车连通,将通过第一肥管122和第二肥管123输送的粪水、水分以及空气收集后再次用来追肥,节省了粪水和水分的使用。通过肥料供给装置120能够对沙棘和白芨的生长过程持续追肥,并能够控制对沙棘根部和白芨根部水分和空气的供应,避免沙棘根部和白芨根部的腐烂,同时保证沙棘和白芨的丰产。

请继续参照图1,种植区1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即第一排水机构13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排水机构140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田垄11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排水机构130与第二排水机构140相对设置,且第一排水机构130与第二排水机构140的结构类似,在此仅以第一排水机构130为例。请参照图4,第一排水机构130包括垄道131和排水槽132。其中,排水槽132包括第一水槽壁133、第二水槽壁134和第三水槽壁135。第一水槽壁133和第三水槽壁135分别设置于第二水槽壁134的两端,且第一水槽壁133和第三水槽壁135与第二水槽壁134之间均成直角或钝角设置。第一水槽壁133的远离第二水槽壁134的端部与垄道131连接,第三水槽壁135的远离第二水槽壁134的端部与种植区110连接。种植区110内的多个第一垄沟112和多个第二垄沟114均与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能够收集第一垄沟112和第二垄沟114内的雨水和废料(如:落叶)等。一方面,既能够防止过多的雨水致使沙棘根部和白芨根部腐烂;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废料携带的病菌侵害沙棘的根部以及白芨根部。

作为优选,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可以选用钢筋水凝土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方便将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收集的雨水排出,能够方便清理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收集的肥料。

请参照图1和图5,施肥装置200包括支架210和施肥机构220。支架210包括横梁211、四个竖梁和四个脚轮214。施肥机构220包括固体肥料管221、第一输肥机构223、液体肥料管227和第二输肥机构228。

横梁211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两个竖梁,位于横梁211同侧的两个竖梁为第一竖梁212和第二竖梁213。第一竖梁212和第二竖梁213的结构类似,第一竖梁212和第二竖梁213均具有弧度,第一竖梁212和第二竖梁213相对设置。第一竖梁212的一端和第二竖梁213的一端均与横梁211连接,使得第一竖梁212的主体部分朝向远离第二竖梁213的方向延伸,第二竖梁213的主体部分朝向远离第一竖梁212的方向延伸。第一竖梁212的远离横梁211的端部和第二竖梁213的远离横梁211的端部均连接有脚轮214。横梁211的长度与第一排水机构130到第二排水机构140之间的距离相配合,使得横梁211两端的竖梁能够通过脚轮214分别设置于第一排水机构130的垄道131和第二排水机构140的垄道(图中未标注)。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竖梁212之间和第二竖梁213之间形成供管路通过的空隙,该管路用于连接施肥机构220。

支架210可以通过在其上设置电动机,实现在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运动。支架210也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拖拽的方式在第一排水机构130和第二排水机构140运动。

沙棘在扦插期和生长期均要施加磷酸二铵((NH4)2HPO4)等固体肥料来保证后期的生长和丰产。施加的固体肥料还包括厩肥等。同时在施加化学肥料后还需要垄上喷水或灌足底水等方式来避免化学肥料烧坏沙棘的根部。

白芨在成长期间,需要施加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例如:每隔半个月就要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畜粪水等液体肥料,或追施采用磷酸二铵((NH4)2HPO4)等配制的液体肥料。

请参照图5和图6,固体肥料管221的延伸方向和液体肥料管227的延伸方向均与横梁211的延伸方向平行,即固体肥料管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田垄111的延伸方向平行,液体肥料管227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田垄113的延伸方向平行。固体肥料管221和液体肥料管227均设置于横梁211。通过第一竖梁212和第二竖梁213之间的空隙,固体肥料管221和液体肥料管227能够与通过肥料输送管线与肥料池或肥料车连通。固体肥料管221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龙222,通过搅龙222能够将外部输入到固体肥料管221内部化学肥料在固体肥料管221内部输送。

固体肥料管221与多个第一输肥机构223连通。第一输肥机构223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输肥机构223沿固体肥料管221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输肥机构223之间具有空隙(图中未标注),该空隙供沙棘的通过。具体地,第一输肥机构223包括第一管体224和第二管体225。其中,第一管体224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管体225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管体224的一端与固体肥料管22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25连通。第二管体225设置有出肥口(图中未标注),出肥口设置于第二管体225的朝向种植区110的外壁。第二管体225设置有用于封闭或打开出肥口的活动门226。当支架210带动施肥机构220运动,当出肥口到达第一田垄111对应的位置,支架210停止运动,固体肥料管221内部的搅龙222转动并将固体肥料管221内部的固体肥料输送至每个第一输肥机构223内部,固体肥料在每个第一输肥机构223内部累积并压开活动门226,使得固体肥料施于第一田垄111。搅龙222停止转动,固体肥料停止流出出肥口,活动门226自动关闭,支架210带动施肥机构220向下一个第一田垄111运动,继续向沙棘施肥。即完成固体肥料的追施。

由于沙棘为一种灌木,所以其枝干比较纷杂。支架210带动施肥机构220运动,每个第二管体225的设置方向均朝向支架210的运动方向,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管体225均靠近沙棘的根部。沙棘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一输肥机构223之间的空隙时,第二管体225首先将沙棘的枝干收拢,然后第一管体224再将沙棘的支杆收拢,避免第一输肥机构223直接撞击沙棘的支杆,对沙棘造成伤害和对施肥装置200造成损坏。

液体肥料管227与多个第二输肥机构228连通。第二输肥机构228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二输肥机构228沿液体肥料管227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为了保证施肥装置200整体的稳定性,第一输肥机构223的数量与第二输肥机构228的数量相一致,且每个第二输肥机构228安装于第一输肥机构223。第二输肥机构228设置多个与其连通的喷嘴229,多个喷嘴229沿第二输肥机构228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即每个喷嘴229沿其轴向与第二输肥机构228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作为优选,多个喷嘴229的长度沿第二输肥机构228的靠近液体肥料管227一端至远离液体肥料管227的一端逐渐缩小,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液体肥料能够尽量地喷向第二田垄113。当支架210带动施肥机构220运动通过第二田垄113对应的位置,液体肥料管227内部的液体肥料输送至每个第二输肥机构228内部,每个第二输肥机构228内部的液体肥料经由多个喷嘴229喷出,液体肥料施于第二田垄113。即完成液体肥料的追施。

作为优选,喷嘴229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管体225的延伸方向相反,使得施肥装置200能够同时完成施加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的工作,满足沙棘和白芨种植的需要。

在施肥工作完成后或者在种植区110需要补充水源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施肥装置200的第一输肥机构223和第二输肥机构228向沙棘和白芨喷洒水分的方式,实现向种植区110水分的补充。

本白芨和沙棘有机复合种植农场10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田垄111和第二田垄113实现沙棘和白芨的间作。在沙棘和白芨的生长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肥料供给装置120不断向沙棘的根部以及白芨的根部施加粪水、水分以及空气;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施肥装置200向沙棘和白芨施加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种植区110通过设置第一田垄111和第二田垄113,能够实现沙棘和白芨的间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了收益。通过在种植区110设置肥料供给装置120,在沙棘和白芨的生长过程中,能够持续向沙棘的根部和白芨的根部供应粪水、水分以及空气;通过施肥装置200在种植区110的运动,施肥装置200的第一输肥机构223和第二输肥机构228,能够分别向沙棘和白芨施加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通过肥料供给装置120、第一排水机构130、第二排水机构140以及施肥装置200的配合使用,有利于能够实现沙棘和白芨分复合种植,易于实现沙棘和白芨的田间管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