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31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白芨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是中医常用中药。白芨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其上有多个同心环形叶痕,似“鸡眼”,又像“螺丝”。叶3~6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白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以块茎供药用,白芨块茎含主要化学成分为白芨胶质(黏质之一,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mannan),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新鲜块茎中含淀粉约30.48%~61.36%,葡萄糖1.5%,黏液质约55%。另含联苯类(bibenzyls)、双氢菲类、二氢菲并吡喃类、并白芨醇a、b、c(bletilola、b、c)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甲醚(physcion)等。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四川、湖北、陕西柞水等己将白芨由野生变家种研究获得成功,现正为人工示范规范化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具体方案为:

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和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每亩撒200~500kg的白芨专用肥,翻耕土壤30公分以上,整细耙平;

2)开厢起垄:开厢方向为南北向,宽度为10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50cm-70cm,起厢高度25cm-30cm,白芨种植其厢面上;

3)移苗:选高度在2-4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30cm,行上的窝距10~15cm,每行植5窝,每窝1颗苗;

4)移苗后管理:移苗后每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喷洒12~16天,所述的营养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0.03~0.05%的吲哚乙酸溶液和0.01~0.04%的左旋龙脑;

5)追肥:每年的11月份,每亩追加300~800kg的白芨专用肥;

6)春季管理:春季出芽前1个月,在种植土地上撒3~6kg/亩的石灰和1~4kg/亩的氯化钠,然后盖上塑料薄膜,在出芽后,将塑料薄膜去除;

7)白芨采收与加工:白芨种植3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所述的白芨专用肥为化肥与有机肥的混合物,其中有机质≥20重量%,20重量%≥n≥15重量%,15重量%≥p2o5≥10重量%,10重量%≥k2o≥5重量%;且

该化肥含有脲醛控释肥和含有根的化合物,且

该白芨专用肥中还有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每种微生物含量为(5~10)×108cfu/g。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进行下述步骤:

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水分管理: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病害、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将病株拔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化肥为磷酸一铵20~30重量%、硫酸铵15~20重量%、磷酸二氢钾15~25重量%、硝酸铵10~15重量%、硫酸锌1~4重量%、硫酸锰1~3重量%、硼酸1~3重量%、脲醛控释肥10~15重量%,

其余为含有根的化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有机肥为:秸秆、酒糟、动物粪便按照1:2~5:0.5~2的比例混合,加入含有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的菌剂进行无氧发酵20~30天。

进一步的,所述的该专用肥的制作工艺为先将化肥中的磷酸一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硫酸锌、硫酸锰和硼酸与有机肥混合后发酵5~10天,并且每一天翻一次发酵物;然后再加入脲醛控释肥和含有根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种植中使用的专用肥含有脲醛系列控释肥,可以控制肥料中氮磷钾以及其他元素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使得白芨的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长期均衡,专用肥是含有根的化合物的专用肥,其含有氮磷钾分子式的化合物,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有机肥和化肥的原料选择和混合制作白芨专用肥的工艺,使得该专用肥肥性温和,使得白芨能够长期稳定地生长,其药用成分含量增加;并且移栽后,通过喷洒吲哚乙酸溶液和左旋龙脑的溶液,使得白芨苗快速地生出新根,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通过在春季撒石灰和氯化钠,不仅能够杀菌和除草,而且还可以使白芨的药用成分沉淀,使得白芨的药用价值更高,.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种植的白芨产量提高了20~30%,其药用有效成分的可溶性多糖提高了15~20%,可溶性蛋白提高了30~35%,提高了中药材白芨的产量和质量,真正做到优质高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一

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白芨专用肥制作

化肥选择:所述的化肥为磷酸一铵20重量%、硫酸铵15重量%、磷酸二氢钾25重量%、硝酸铵15重量%、硫酸锌4重量%、硫酸锰3重量%、硼酸3重量%、脲醛控释肥10重量%,其余为含有根的化合物。

有机肥原料选择及制作:秸秆、酒糟、动物粪便按照1:2:0.5的比例混合,加入含有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的菌剂进行无氧发酵20天。

专用肥制作:先将化肥中的磷酸一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硫酸锌、硫酸锰和硼酸与有机肥混合后发酵5天,并且每一天翻一次发酵物;然后再加入脲醛控释肥和含有根的化合物,混合均匀即可。

通过控制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比例,将白芨专用肥的成分含量控制在:有机质≥20重量%,20重量%≥n≥15重量%,15重量%≥p2o5≥10重量%,10重量%≥k2o≥5重量%,微生物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中每种含量为(5~10)×108cfu/g。

2、白芨种植技术

1)土壤的选择和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每亩撒200kg的白芨专用肥,翻耕土壤30公分以上,整细耙平;

2)开厢起垄:开厢方向为南北向,宽度为10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50cm-70cm,起厢高度25cm-30cm,白芨种植其厢面上;

3)移苗:选高度在2-4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30cm,行上的窝距10~15cm,每行植5窝,每窝1颗苗;

4)移苗后管理:移苗后每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喷洒12~16天,所述的营养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0.03%的吲哚乙酸溶液和0.01%的左旋龙脑;

5)追肥:每年的11月份,每亩追加300kg的白芨专用肥;

6)春季管理:春季出芽前1个月,在种植土地上撒3kg/亩的石灰和1kg/亩的氯化钠,然后盖上塑料薄膜,在出芽后,将塑料薄膜去除;

7)白芨采收与加工:白芨种植3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所述的白芨专用肥为化肥与有机肥的混合物;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进行下述步骤:

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水分管理: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将病株拔出。

实施例二

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2、白芨专用肥制作

化肥选择:所述的化肥为磷酸一铵30重量%、硫酸铵20重量%、磷酸二氢钾15重量%、硝酸铵10重量%、硫酸锌1重量%、硫酸锰1重量%、硼酸1重量%、脲醛控释肥15重量%,其余为含有根的化合物。

有机肥原料选择及制作:秸秆、酒糟、动物粪便按照1:5:0.5的比例混合,加入含有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的菌剂进行无氧发酵20~30天。

专用肥制作:先将化肥中的磷酸一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硫酸锌、硫酸锰和硼酸与有机肥混合后发酵10天,并且每一天翻一次发酵物;然后再加入脲醛控释肥和含有根的化合物,混合均匀即可。

通过控制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比例,将白芨专用肥的成分含量控制在:有机质≥20重量%,20重量%≥n≥15重量%,15重量%≥p2o5≥10重量%,10重量%≥k2o≥5重量%,微生物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中每种含量为(5~10)×108cfu/g。

2、白芨种植技术

1)土壤的选择和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每亩撒200~500kg的白芨专用肥,翻耕土壤30公分以上,整细耙平;

2)开厢起垄:开厢方向为南北向,宽度为10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50cm-70cm,起厢高度25cm-30cm,白芨种植其厢面上;

3)移苗:选高度在2-4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30cm,行上的窝距10~15cm,每行植5窝,每窝1颗苗;

4)移苗后管理:移苗后每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喷洒12~16天,所述的营养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0.05%的吲哚乙酸溶液和0.04%的左旋龙脑;

5)追肥:每年的11月份,每亩追加300~800kg的白芨专用肥;

6)春季管理:春季出芽前1个月,在种植土地上撒6kg/亩的石灰和4kg/亩的氯化钠,然后盖上塑料薄膜,在出芽后,将塑料薄膜去除;

7)白芨采收与加工:白芨种植3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所述的白芨专用肥为化肥与有机肥的混合物;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进行下述步骤:

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水分管理: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将病株拔出。

实施例三

一种提高白芨药用成分含量的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3、白芨专用肥制作

化肥选择:所述的化肥为磷酸一铵25重量%、硫酸铵18重量%、磷酸二氢钾20重量%、硝酸铵12重量%、硫酸锌2重量%、硫酸锰2重量%、硼酸2重量%、脲醛控释肥12重量%,其余为含有根的化合物。

有机肥原料选择及制作:秸秆、酒糟、动物粪便按照1:3:1的比例混合,加入含有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的菌剂进行无氧发酵25天。

专用肥制作:先将化肥中的磷酸一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硫酸锌、硫酸锰和硼酸与有机肥混合后发酵5~10天,并且每一天翻一次发酵物;然后再加入脲醛控释肥和含有根的化合物,混合均匀即可。

通过控制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比例,将白芨专用肥的成分含量控制在:有机质≥20重量%,20重量%≥n≥15重量%,15重量%≥p2o5≥10重量%,10重量%≥k2o≥5重量%,微生物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木霉菌、褐球固氮菌和泾阳链霉菌中每种含量为(5~10)×108cfu/g。

2、白芨种植技术

1)土壤的选择和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每亩撒200~500kg的白芨专用肥,翻耕土壤30公分以上,整细耙平;

2)开厢起垄:开厢方向为南北向,宽度为10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50cm-70cm,起厢高度25cm-30cm,白芨种植其厢面上;

3)移苗:选高度在2-4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30cm,行上的窝距10~15cm,每行植5窝,每窝1颗苗;

4)移苗后管理:移苗后每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喷洒12~16天,所述的营养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0.04%的吲哚乙酸溶液和0.02%的左旋龙脑;

5)追肥:每年的11月份,每亩追加300~800kg的白芨专用肥;

6)春季管理:春季出芽前1个月,在种植土地上撒3~6kg/亩的石灰和1~4kg/亩的氯化钠,然后盖上塑料薄膜,在出芽后,将塑料薄膜去除;

7)白芨采收与加工:白芨种植3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所述的白芨专用肥为化肥与有机肥的混合物;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进行下述步骤:

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水分管理: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将病株拔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