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329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绿色防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间作荞麦来提高棉田绿盲蝽若虫被寄生率、自然控制绿盲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有较好的飞行扩散能力。长期以来,绿盲蝽一直属于棉田次要害虫,作为棉铃虫等主要害虫化学防治的兼治对象。但是,随着抗虫Bt棉花的大面积推广,绿盲蝽发生加重,逐渐成为了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几年,由于盲蝽危害导致的棉花产量损失常达20-30%,严重地区高达50%,棉田盲蝽的种群成灾暴发还波及了枣、葡萄、苹果、樱桃等多种作物。绿盲蝽成虫和若虫以口针刺吸为害植物的幼嫩组织,导致叶片破损、落蕾落花、果实畸形等,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自然控制棉田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其为在棉田中间作种植荞麦。

优选的,为保证最终效果及方便操作,在棉田中以条播的形式间作种植荞麦,且荞麦带与棉花带平行。

2014年,我们对来自10多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绿盲蝽被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荞麦上的绿盲蝽被寄生率显著高于其它植物。分析原因为荞麦花期长,能为绿盲蝽的天敌昆虫寄生蜂等的种群建立提供食物资源和庇护所,促进天敌昆虫种群建立。而且,与棉花相比,绿盲蝽更倾向于侵害荞麦植株。因此,在棉田间作荞麦,可有效地提高棉田中绿盲蝽的被寄生率。

优选的,所述荞麦的播种时间为棉花播种后30-45天,这是由于一方面棉花营养生长期较长,播种后出苗、幼苗期直至有绿盲蝽发生大约需30-45天左右时间。另一方面荞麦生育期一般可持续80天左右,为充分利用荞麦资源,故延迟其播种,使其花期与棉田中绿盲蝽若虫发生高峰期吻合。

优选的,控制每条荞麦带的宽度为2.0±0.2m,相邻两条荞麦带间的距离为32±2m。使每条荞麦带促进其两侧15m宽棉田中寄生蜂等天敌种群的增殖与控害。

优选的,所述荞麦带与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1.0±0.2m。这一距离能保证荞麦与棉花均正常生长。

优选的,相邻的两条荞麦带之间,每个棉花带的宽度为30±2m,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4±0.2m。

进一步地优选,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棉花播种后30-45天,以条播的方式在棉田中间作种植荞麦,控制每个棉花带的宽度为30±2m,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4±0.2m。每条荞麦带的宽度为2.0±0.2m,相邻两条荞麦带间的距离为32±2m。所述荞麦带与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1.0±0.2m。

更进一步地优选,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棉花播种后30-45天,以条播的方式在棉田中间作种植荞麦,荞麦带与棉花带平行;控制每个棉花带的宽度为30m,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4m,每条荞麦带的宽度为2m,荞麦带与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1m。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简单,效果显著,间作荞麦使绿盲蝽若虫被寄生率显著增加,较棉花单一种植模式,间作荞麦后被寄生率增加20.83%,明显提高了天敌对绿盲蝽的控制作用,这也有助于红颈常室茧蜂田间种群的建立与增殖,可持续、自然控制绿盲蝽种群的发生危害。

本发明的方法可自然控制棉田绿盲蝽种群发生,不需采用药物,不需过多的人力控制,绿色环保,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红颈常室茧蜂对单作棉花和间作棉花田中绿盲蝽的寄生率比较;

图2为单作棉花和间作棉花田中遗常室茧蜂的寄生率及两种寄生蜂总寄生率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试验地点: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中试基地。

在基地内选取1类试验地,在其中种植棉花,棉花播种后35天以条播的形式间作播种荞麦,控制每条棉花带的宽度为30m,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4m,每条荞麦带的宽度为2m,荞麦带与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1m,然后进行常规管理。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在相同的时间中,在另一块相同的试验田中对棉花进行单作处理,控制每个棉花带的宽度为30m,相邻棉花带间的距离为4m,进行常规管理。

实验例

实验手段:在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采集单作田和间作田中棉花上的绿盲蝽若虫,利用分子手段对两种寄生蜂红颈常室茧蜂和遗常室茧蜂寄生情况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在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红颈常室茧蜂寄生率都远高于遗常室茧蜂,为优势种。在间作田实施例1中,此优势种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若虫的寄生率为34.69%,显著高于单作田对比例1中绿盲蝽的寄生率15.38%(χ2=4.194,df=1,P=0.0406)(其柱状图见图1)。遗常室茧蜂在棉田整体寄生率都较低,对间作田中绿盲蝽寄生率为4.08%,略高于其对单作田中绿盲蝽的寄生率2.56%,二者之前没有显著差异(χ2=0.1519,df=1,P=0.6968)。从两种寄生蜂对绿盲蝽若虫的总寄生率来看,间作田绿盲蝽的被寄生率显著高于单作田(χ2=4.525,df=1,P=0.0334)。(其柱状图见图2)

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述荞麦和棉花间作的方法,显著提高了棉田绿盲蝽若虫的被寄生率,从而自然控制绿盲蝽种群数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