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031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栽种出来的产量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加之用现有种植方法栽种的马铃薯因病虫害等原因,在产量上很难有所突破;现有技术中尽管已对马铃薯的种植具有很多的研究和推广,但是仍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微酸性的沙质种植地,深松起垄,垄面沟底平直,沟沟相通,畦头沟深于其它沟,以利旱灌涝排;

s2:每亩种植地施腐熟鸡粪500-750kg或以腐熟鸡粪为原料的有机复混肥300-500kg、长效控释复合肥75kg、速效复合肥40-50kg、硫酸镁2.5kg、硫酸锌与农用硼砂1kg,在畦中开沟条施入后覆土;

s3:购买种薯,将种薯放在室内干燥、阴凉通风处均匀排开,挑除病、烂、杂、劣薯,对选出的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每个切块重量为30-50g,每个切块上的芽眼为1-2个;对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用赤霉素1ppm溶液浸泡打破休眠期,覆上湿沙进行催芽后种植;

s4:在温度为17-21℃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对种薯进行播种,亩播种4000-5000株:

s5:播种后4-7天灌水湿润土壤,苗期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浇灌水,当土壤表面反白时,灌半沟水并保持数小时,待土壤湿润后及时排干;收获前20d排干积水,严防积水造成烂薯,雨水过多需开沟排水;

s6:当马铃薯茎叶变黄,基部叶片开始脱落,薯皮木化后,即可收获。

进一步的,种植地上的起垄密度为4米内设高垄5条,高垄间距66cm,两边起垄与畦埂间距35cm,起垄上苗带宽40cm,垄内苗带间距为13cm,株距13cm,一穴种植双株。

进一步的,每个种薯切块呈三角契状,当切刀到病烂薯后,切刀需要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后再用,在种薯切块中使用两把切刀交替使用。

进一步的,速效复合肥为撒可富16-8-20,长效控释复合肥为恩泰克或施可丰复合肥。

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种植地前作需为禾类、豆类作物,在前作收获后进行深耕,精细整地,要求种植地土壤碎、松。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种植前对种植地进行了施肥处理,保证了马铃薯种植后的营养供给;对种薯进行干燥、通风,挑除病、烂、杂、劣薯,每块种薯的切块重量为30-50g,芽眼为1-2个;对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用赤霉素1ppm溶液浸泡打破休眠期,覆上湿沙进行催芽,提高了种薯的使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且当切刀到病烂薯后,切刀需要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后再用,避免了种薯的交叉感染,种植时采用高垄种植,高垄间距66cm,两垄内苗带间距为13cm,株距13cm,且一穴双株,使得马铃薯的生长密度大、产量高,且不影响彼此之间的生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菜农的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微酸性的沙质种植地,深松起垄,垄面沟底平直,沟沟相通,畦头沟深于其它沟,以利旱灌涝排;

s2:每亩种植地施腐熟鸡粪500-750kg或以腐熟鸡粪为原料的有机复混肥300-500kg、长效控释复合肥75kg、速效复合肥40-50kg、硫酸镁2.5kg、硫酸锌与农用硼砂1kg,在畦中开沟条施入后覆土;

s3:购买种薯,将种薯放在室内干燥、阴凉通风处均匀排开,挑除病、烂、杂、劣薯,对选出的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每个切块重量为30-50g,每个切块上的芽眼为1-2个;对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用赤霉素1ppm溶液浸泡打破休眠期,覆上湿沙进行催芽后种植;

s4:在温度为17-21℃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对种薯进行播种,亩播种4000-5000株:

s5:播种后4-7天灌水湿润土壤,苗期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浇灌水,当土壤表面反白时,灌半沟水并保持数小时,待土壤湿润后及时排干;收获前20d排干积水,严防积水造成烂薯,雨水过多需开沟排水;

s6:当马铃薯茎叶变黄,基部叶片开始脱落,薯皮木化后,即可收获。

进一步的,种植地上的起垄密度为4米内设高垄5条,高垄间距66cm,两边起垄与畦埂间距35cm,起垄上苗带宽40cm,垄内苗带间距为13cm,株距13cm,一穴种植双株。

进一步的,每个种薯切块呈三角契状,当切刀到病烂薯后,切刀需要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后再用,在种薯切块中使用两把切刀交替使用。

进一步的,速效复合肥为撒可富16-8-20,长效控释复合肥为恩泰克或施可丰复合肥。

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种植地前作需为禾类、豆类作物,在前作收获后进行深耕,精细整地,要求种植地土壤碎、松。

本发明种植前对种植地进行了施肥处理,保证了马铃薯种植后的营养供给;对种薯进行干燥、通风,挑除病、烂、杂、劣薯,每块种薯的切块重量为30-50g,芽眼为1-2个;对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用赤霉素1ppm溶液浸泡打破休眠期,覆上湿沙进行催芽,提高了种薯的使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且当切刀到病烂薯后,切刀需要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后再用,避免了种薯的交叉感染,种植时采用高垄种植,高垄间距66cm,两垄内苗带间距为13cm,株距13cm,且一穴双株,使得马铃薯的生长密度大、产量高,且不影响彼此之间的生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菜农的收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的高产量培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沙质种植地,深松起垄,沟沟相通,畦头沟深于其它沟;S2:每亩种植地施腐熟鸡粪500‑750kg或以腐熟鸡粪为原料的有机复混肥300‑500kg、长效控释复合肥75kg、速效复合肥40‑50kg、硫酸镁2.5kg、硫酸锌与农用硼砂1kg,在畦中开沟条施入后覆土;S3:购买种薯,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每个切块重量为30‑50g,每个切块上的芽眼为1‑2个;S4:在温度为17‑21℃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对种薯进行播种,亩播种4000‑5000株:S5:播种后4‑7天灌水湿润土壤,苗期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浇灌水;收获前20d排干积水,严防积水造成烂薯,雨水过多需开沟排水;S6:当马铃薯茎叶变黄,薯皮木化后,即可收获。本发明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男;范思静;樊友鑫;王宝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06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