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白腐菌引起法桐腐烂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123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材加工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供一种预防白腐菌引起法桐腐烂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法桐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该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易成活,耐修剪,抗烟尘,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白腐菌属担子菌纲丝状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白腐菌主要破坏木材中的木素,同时也分解一部分纤维素,因此在白腐木材上呈现许多浅色或白色斑点,严重的话,会出现许多蜂窝、筛孔,后期白腐很容易剥落,危害严重,如不及时进行防治,整个树干会呈松软状,极易被摧残。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白腐菌引起法桐腐烂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防白腐菌引起法桐腐烂的处理方法,具体处理步骤如下:(1)对于树龄在10年以上的梧桐树,每年冬季11-12月份间,将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0-1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喷涂于梧桐主干表层,每隔1天喷涂一次,连续喷涂3次;(2)来年春季,剪去延长枝上新发的1/5萌芽,距离地面1.8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3)在剪口处喷涂溶菌酶酶液后,白天在剪口处裹覆一层黑色薄膜遮光,夜间将黑色薄膜去除,每隔4-5小时,在剪口处喷涂一层溶菌酶酶液,连续处理3-5天;(4)将剪口处黑色薄膜完全去除,用95%乙醇擦拭主干及剪口处,通风处理6-8小时。其中,以上各处理步骤进行时,避免在雨期进行;其中,以上各步骤处理后,3-5天内注意避雨;优选的,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0.8的重量比混合均匀;优选的,溶菌酶酶液中酶活为800-850u/ml;优选的,黑色薄膜为bopet薄膜。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处理方法极为简单,处理成本低廉,预防处理过程中所用药剂对环境及树体均不具有危害性,自2012年起至今按本发明处理方法对阜阳市青颍路上两排共32株12-15树龄的法桐进行试验验证,对预防白腐病引起的法桐腐烂有极为明显的效果,验证期间均未见法桐感染白腐病,而在验证期间每年均对阜阳市树龄在10年以上的法桐进行白腐病发病率统计,得到,12年法桐白腐病发病率为18.2,13年法桐白腐病发病率为22.5%,14年法桐白腐病发病率为20.7%,15年法桐白腐病发病率为19.6%,16年法桐白腐病发病率为28.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预防白腐菌引起法桐腐烂的处理方法,具体处理步骤如下:(1)对于树龄在10年以上的梧桐树,每年冬季11-12月份间,将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喷涂于梧桐主干表层,每隔1天喷涂一次,连续喷涂3次;(2)来年春季,剪去延长枝上新发的1/5萌芽,距离地面1.8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3)在剪口处喷涂酶活为800u/ml的溶菌酶酶液后,白天在剪口处裹覆一层黑色薄膜遮光,夜间将黑色薄膜去除,每隔4小时,在剪口处喷涂一层溶菌酶酶液,连续处理3天;(4)将剪口处黑色bopet薄膜完全去除,用95%乙醇擦拭主干及剪口处,通风处理6小时。其中,以上各处理步骤进行时,避免在雨期进行;其中,以上各步骤处理后,3-5天内注意避雨。实施例2:(1)对于树龄在10年以上的梧桐树,每年冬季11-12月份间,将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喷涂于梧桐主干表层,每隔1天喷涂一次,连续喷涂3次;(2)来年春季,剪去延长枝上新发的1/5萌芽,距离地面1.8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3)在剪口处喷涂酶活为850u/ml的溶菌酶酶液后,白天在剪口处裹覆一层黑色薄膜遮光,夜间将黑色薄膜去除,每隔5小时,在剪口处喷涂一层溶菌酶酶液,连续处理5天;(4)将剪口处黑色bopet薄膜完全去除,用95%乙醇擦拭主干及剪口处,通风处理8小时。其中,以上各处理步骤进行时,避免在雨期进行;其中,以上各步骤处理后,3-5天内注意避雨。实施例3:(1)对于树龄在10年以上的梧桐树,每年冬季11-12月份间,将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喷涂于梧桐主干表层,每隔1天喷涂一次,连续喷涂3次;(2)来年春季,剪去延长枝上新发的1/5萌芽,距离地面1.8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3)在剪口处喷涂酶活为820u/ml的溶菌酶酶液后,白天在剪口处裹覆一层黑色薄膜遮光,夜间将黑色薄膜去除,每隔4.6小时,在剪口处喷涂一层溶菌酶酶液,连续处理4天;(4)将剪口处黑色bopet薄膜完全去除,用95%乙醇擦拭主干及剪口处,通风处理7小时。其中,以上各处理步骤进行时,避免在雨期进行;其中,以上各步骤处理后,3-5天内注意避雨。以下结合具体实验室防白腐病处理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试验参考林业行业标准ly/t1283-1998“木材防腐剂对腐朽菌毒性实验室试验方法”,以厚度为15cm的取自同一树体的10年生法桐木为试验材料,试验具体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对照组1、对照组2、空白对照组共6组;其中,实验组1用将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得到的乳化液喷涂于法桐木材表面;实验组2用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得到的乳化液喷涂于法桐木材表面;实验组3用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1: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得到的乳化液喷涂于法桐木材表面;对照组1用强淀粉硫酸酯与水溶液按1: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得到的乳化液喷涂于法桐木材表面;对照组2用2%硼酸水溶液按1: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得到的乳化液喷涂于法桐木材表面;对照组3用猛杀得cc-p喷涂于法桐木材表面;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处理10-12天后,进行室内耐腐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1白腐试样平均失重率;组别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空白对照组平均失重率(%)8.378.328.3550.233.68.0255.8由表1可知,经本发明强淀粉硫酸酯与2%硼酸水溶液按本发明限定重量比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喷涂于法桐表层,对白腐病预防效果可与现有猛杀得cc-p防腐效果相媲美,但安全性更高,成本显著降低,本发明处理活树时,同时结合每年春季,剪去延长枝上新发的1/5萌芽,距离地面1.8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有助于复壮梧桐,提高梧桐营养性,保证树干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性能,剪切后在切口处喷涂溶菌酶酶液,并用遮光膜遮光,有助于预防切口褐化及感染病菌,并能够促进切口快速愈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