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644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盐分多,碱性大,土壤腐殖质流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析出,通气和透水不良,植物很难在此生长。因此,改良盐碱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国内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一是开发耐盐碱性的植物,利用植物改良修复土壤;二是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良。还有采用淋洗的方式降低盐分和碱含量。利用植物进行土壤的改良,对植物的耐受性有较高的要求,适用品种较少,而且有些极端土壤寸草不生。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改良的措施存在投入量大而经济回报低的问题,且施加化学肥料不仅破坏了盐碱土的土壤结构,还容易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采用淋洗的方式,需要配合灌水使用,而且较多的灌溉排水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容重迅速增加,导致板结更加严重。为此,利用新的手段来改造盐碱地势在必行。

含γ-聚谷氨酸的土壤调理剂可用于农业生产的绿色环保型多功能基质中,其以γ-聚谷氨酸为主要有效成份,具有胶体性质及缓冲性能,是一种高活性有机物,可改善质地粘重、容易板结的土壤和盐碱地的不良性状。在盐碱土中,γ-聚谷氨酸能减少土壤表层的水份蒸发,减少下层盐分析出,能促进团粒结构形成,调整固、液、气三相比,使土壤疏松,增大空隙度,降低容重,促进微生物活动,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活化、络合、螯合土壤中养分,并可解磷保氮,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可促进作物根系快速发育,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但是,γ-聚谷氨酸的具体应用方式多样,其与其他土壤改良剂的联合应用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另外,例如专利申请201610621048.3公布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的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用废弃物添加鸭粪,复配一些吸水的石膏和蛭石一类的物质,再用酵母菌剂对废弃物和鸭粪进行沤肥,利用有机质来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这些措施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盐碱土,但是石膏和蛭石等物质不易降解,也不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长时间累积存在于土壤中是个隐患。

因此,研制出一种集去碱降盐、保水保肥和培肥土壤于一体的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盐碱地表的土深挖30-80cm,大土块拍碎,平整,晾置3-5天;

(2)将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按1:5-8的重量比混合,再次深耕30-80cm,至与步骤(1)的土壤混合均匀,放置12-24小时;所述土壤疏松机为农副产品加工下脚料;所述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混合物的施用量为50-90g/m2

(3)将酸度调节剂按0.5-10%的浓度随水施入步骤(2)的土壤,施水浇透,待水渗入表层略干;施用酸度调节剂的量为直至10-20cm深度土壤的ph达到8.0以下;

(4)将微生物菌剂按1-10%的浓度喷施地表,并将表层10-20cm的土层旋耕平整,再将土壤调理剂按1-10%的浓度喷施地表;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100-300ml/m2;所述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40-80g/m2

(5)向处理后的土壤中播种经济作物或绿化植物;

(6)再将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分别按1-10%的浓度喷施地表;所述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的施用量分别为40-80g/m2和40-85g/m2

其中,所述%均为重量%,均基于相应水溶液或混合物的总重计。

本发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通过特定的处理步骤,并配合土壤疏松剂、发酵动物粪便、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等的使用,可改善质地粘重、容易板结的土壤或盐碱地的不良性状。通过该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可中和土壤碱度,活化土壤,保水保肥,有效降盐、降碱,提高土壤微生物菌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保水能力,改变盐碱土理化性质,从而实现盐碱地土壤的长久良性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盐碱地表的土深挖30-80cm,大土块拍碎,平整,晾置3-5天;

(2)将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按1:5-8的重量比混合,再次深耕30-80cm,至与步骤(1)的土壤混合均匀,放置12-24小时;所述土壤疏松机为农副产品加工下脚料;所述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混合物的施用量为50-90g/m2

(3)将酸度调节剂按0.5-10%的浓度随水施入步骤(2)的土壤,施水浇透,待水渗入表层略干;施用酸度调节剂的量为直至10-20cm深度土壤的ph达到8.0以下;

(4)将微生物菌剂按1-10%的浓度喷施地表,并将表层10-20cm的土层旋耕平整,再将土壤调理剂按1-10%的浓度喷施地表;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100-300ml/m2;所述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40-80g/m2

(5)向处理后的土壤中播种经济作物或绿化植物;

(6)再将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分别按1-10%的浓度喷施地表;所述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的施用量分别为40-80g/m2和40-85g/m2

其中,所述%均为重量%,均基于相应水溶液或混合物的总重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1)和步骤(2)所述的深挖和深耕至土壤表层以下50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挖排水沟用于排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5)中,播种的经济作物为谷类作物,例如小麦、玉米、大麦、燕麦和黑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疏松剂为玉米芯、玉米杆、小麦秸秆、稻壳、棉籽壳、菌棒、醋渣和酒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动物粪便包括发酵的鸡粪、猪粪、牛粪、羊粪和蚯蚓粪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酸度调节剂为柠檬酸、醋酸和乳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quefaciens)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活菌数达5×108-5×109个/ml等。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活菌数比例如下: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1:1-3:1-3:0.5-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γ-聚谷氨酸和/或普鲁兰多糖等。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调理剂由以下组成:γ-聚谷氨酸:普鲁兰多糖重量比为1:0.6-8。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腐殖酸为黑腐酸、黄腐酸和棕腐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本发明方法改良的盐碱土,可减少土壤表层的水份蒸发,抑制下层盐份析出,能促使团粒结构形成,调整固、液、气三相比,使土壤疏松,增大空隙度,降低容重,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活化、络合、螯合土壤中养分,同时促进作物根系快速发育,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植物成活。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其中的%均为重量%,均基于相应水溶液或混合物的总重计。

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如下:

(1)土壤疏松剂为玉米芯、小麦秸秆、稻壳和菌棒的混合物。

(2)发酵动物粪便为发酵的猪粪和牛粪的混合物。

(3)酸度调节剂为醋酸。

(4)微生物菌剂:由以下4种来源的菌组成: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来源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gim1.151,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herium)来源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cgmcc1.223,解淀粉芽孢杆菌来源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cicc23845,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来源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cicc23575;其中活菌数比例如下: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1:2:2:1。

(5)土壤调理剂由以下组成:γ-聚谷氨酸:普鲁兰多糖重量比为1:1.5。

(6)腐殖酸为黑腐酸。

实施例1

按如下步骤进行盐碱地的改良:

(1)将盐碱地表的层土深挖约50cm,大土块拍碎,平整,晾晒3天。在盐碱地旁边挖排水沟。

(2)将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按1:3比例混合均匀,再次深耕50cm,至与步骤(1)的土壤拌匀混合均匀,放置24小时。其中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混合物的施用量为50g/m2

(3)将酸度调节剂按0.5%的浓度随水施入,施水浇透,待水渗入表层略干。施用酸度调节剂的量为直至15cm深度土壤的ph达到7.9。

(4)将微生物菌剂按1%的浓度喷施地表,并将表层20cm的土层旋耕平整,将土壤调理剂按1%的浓度喷施地表。其中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100ml/m2,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40g/m2

(5)按常规播种方式播种小麦。

(6)将土壤调理剂及腐殖酸按1%的浓度再次喷施地表,其中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的施用量分别为40g/m2和45g/m2

实施例2

按如下步骤进行盐碱地的改良:

(1)将盐碱地表的层土深挖约50cm,大土块拍碎,平整,晾晒3天。在盐碱地旁边挖排水沟。

(2)将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按2:3比例混合均匀,再次深耕50cm,至与步骤(1)的土壤拌匀混合均匀,放置24小时。其中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混合物的施用量为70g/m2

(3)将酸度调节剂按2%的浓度随水施入,施水浇透,待水渗入表层略干。施用酸度调节剂的量为直至15cm深度土壤的ph达到7.8。

(4)将微生物菌剂按3%的浓度喷施地表,并将表层20cm的土层旋耕平整。将土壤调理剂按3%的浓度喷施地表。其中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200ml/m2,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60g/m2

(5)按常规播种方式播种玉米。

(6)将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按3%的浓度再次喷施地表,其中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的施用量分别为60g/m2和65g/m2

实施例3

按如下步骤进行盐碱地的改良:

(1)将盐碱地表的层土深挖约50cm,大土块拍碎,平整,晾晒3天。在盐碱地旁边挖排水沟。

(2)将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按1:5比例混合均匀,再次深耕50cm,至与步骤(1)的土壤拌匀混合均匀,放置24小时。其中土壤疏松剂和发酵动物粪便混合物的施用量为90g/m2

(3)将酸度调节剂按3%的浓度随水施入,施水浇透,待水渗入表层略干。施用酸度调节剂的量为直至15cm深度土壤的ph达到7.7。

(4)将微生物菌剂按10%的浓度喷施地表,并将表层20cm的土层旋耕平整。将土壤调理剂按5%的浓度喷施地表。其中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为300ml/m2,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80g/m2

(5)按常规播种方式播种黑麦草。

(6)将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按5%的浓度再次喷施地表,其中土壤调理剂和腐殖酸的施用量分别为80g/m2和85g/m2

效果验证

按照实施例1-3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在种植了一季作物后,以及对未经过改良的盐碱地(与上述实施例未改良的盐碱地相同),按照常规的播种和培育方法培育一季小麦,统计产量。统计结果如下:相对于未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经过实施例1方法改进的盐碱地的小麦产量增加了12%,经过实施例2方法改进的盐碱地的玉米产量增加了35%,经过实施例3方法改进的盐碱地的黑麦草产量增加了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