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82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式花盆,属于园林、环境等绿化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绿化也日益得到重视,但绿化用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紧张,为了有效增加绿化面积,种植花盆也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立体绿化种植。

现有的技术的花盆如申请号2017103496021的专利,一种《一种绿植砖及其形成的绿植墙》,该绿植砖结构简单,种植维护方便,且易堆叠成双面的绿植墙;但也存在一重要问题,结构中壳体上端面四个拐角顶平面与底部四个拐角底平面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上部和下部尺寸相同,没有较大拔模斜度使得在绿植砖之间不能套叠,在存储、运输中体积较大,运作环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新颖的结构使得产品存储、运输体积下降60%以上,有效降低成本,且不影响绿植砖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安装后包括一主体种植腔体,主体种植腔体的壳体大体呈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左侧部分上部有一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一种植腔体;壳体右侧部分上部有两个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二种植腔体;第一种植腔体和两个第二种植腔体水平位置呈错开分布;壳体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是平面结构;安装后壳体上端面四个拐角顶平面与底部四个拐角底平面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

所述的壳体的左侧部分、前侧部分、右侧部分、后侧部分是一圈整体并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呈长方体的主体种植腔体消失;底部部分设有与壳体底部配合的限位结构。

本发明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的第一种植腔体和第二种植腔体呈半圆柱体结构。

所述的左侧部分、前侧部分、右侧部分、后侧部分相连之间设有可增加结合强度的柔性胶带。

所述的底部部分与壳体底部有一面可折叠的固定。

所述的柔性胶带固定在壳体内侧。

所述的柔性胶带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本发明的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通过左右侧凸出的种植腔体种植花卉植物,且相互错开的凸出种植腔体不影响花卉植物的采光成长;堆叠后呈绿植墙,且可形成双面绿植墙;可折叠的壳体结构使得绿植砖存储、运输体积下降60%以上,有效降低成本,且不影响绿植砖功能。本发明创造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一的绿植砖安装后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施例一的绿植砖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一的绿植砖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二的绿植砖安装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施例二的绿植砖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6、本实施例三的绿植砖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7、本发明创造的绿植砖堆叠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安装后包括一主体种植腔体1,1主体种植腔体1的壳体2大体呈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2左侧部分20上部有一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一种植腔体3;壳体2右侧部分22上部有两个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二种植腔体4;第一种植腔体3和两个第二种植腔体4水平位置呈错开分布;壳体2的前侧部分21和后侧部分23是平面结构;安装后壳体2上端面四个拐角顶平面7与底部四个拐角底平面8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

所述的壳体2的左侧部分20、前侧部分21、右侧部分22、后侧部分23是一圈整体并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呈长方体的主体种植腔体1消失;

底部部分24设有与壳体2底部配合的限位结构25。

所述的第一种植腔体3和第二种植腔体4呈半圆柱体结构,且底部高于主体种植腔体1的底部。底部部分24设有漏水口6。

整个壳体2是塑料材料,壳体2的左侧部分20、前侧部分21、右侧部分22、后侧部分23是一圈连体结构,相比壁厚较薄,具有可折叠不断裂的塑性。

底部部分24与壳体2采用分离设计,设有的限位结构25包括在壳体2底部的四个凸出部分31和底部部分24与之配合的凹槽部分30。底部部分24由上向下放入壳体2后,限位结构25能起到壳体成长方体并且使得装入主体种植腔体1的培植土不掉落。

为增强结合强度,在左侧部分20、前侧部分21、右侧部分22、后侧部分23相连之间设有柔性胶带27。所述的柔性胶带27固定在壳体2内侧,如内侧胶带33,固定在内侧,美观漂亮,当然也可以固定在外侧。胶带27除增强连接强度外,防水的胶带27可以防止所浇的水滴漏。胶带27可以用自身的粘性固定在壳体2的上面。

如图2折叠的绿植砖,体积小,存贮,运输方便;展开后如图3,将底部部分24按照方向放入后即成成型使用。当然也可以在壳体2的折叠位置黏上胶带27增强强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二,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安装后包括一主体种植腔体1,1主体种植腔体1的壳体2大体呈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2左侧部分20上部有一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一种植腔体3;壳体2右侧部分22上部有两个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二种植腔体4;第一种植腔体3和两个第二种植腔体4水平位置呈错开分布;壳体2的前侧部分21和后侧部分23是平面结构;安装后壳体2上端面四个拐角顶平面7与底部四个拐角底平面8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所述的壳体2的左侧部分20、前侧部分21、右侧部分22、后侧部分23是一圈整体并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呈长方体的主体种植腔体1消失;底部部分24设有与壳体2底部配合的限位结构25。

所述的底部部分24与壳体2底部有一面可折叠的固定。本实施例的左侧部分20两边设有容纳底部部分24厚度的延伸凸出部分36,使得折叠时平整不翘边。

柔性胶带27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2上。铆接结构35如图4所示。柔性胶带27可以设置在壳体2内部。柔性胶带27可以固定在壳体2的四块连板之间,也可以固定在壳体2与底部部分24之间的缝隙之间或折叠连接处。

设有的限位结构25包括在壳体2底部的两个凸出部分31和底部部分24与之配合的凹槽部分30。

安装时,只要将折叠的绿植砖打开,如图4所示,并将底部部分24向下压即可成型使用。本结构安装快捷简单,且能在存贮,运输过程中大大降低产品体积。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三,大体与实施例二相同,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安装后包括一主体种植腔体1,1主体种植腔体1的壳体2大体呈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壳体2左侧部分20上部有一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一种植腔体3;壳体2右侧部分22上部有两个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二种植腔体4;第一种植腔体3和两个第二种植腔体4水平位置呈错开分布;壳体2的前侧部分21和后侧部分23是平面结构;安装后壳体2上端面四个拐角顶平面7与底部四个拐角底平面8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所述的壳体2的左侧部分20、前侧部分21、右侧部分22、后侧部分23是一圈整体并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呈长方体的主体种植腔体1消失。

所述的一种植腔体3和第二种植腔体4大体成长方体,且底部高于主体种植腔体1的底部;也可以与主体种植腔体1的底部齐平。

壳体2也可以采用陶土材料、或木头材料,折叠连接结构采用柔性胶带27或橡胶替代,柔性胶带27可以采用粘合、铆接、螺丝固定等方式。

如图7所示的一种绿植墙,由所述的可折叠的绿植砖堆叠而成。绿植砖安装后包括一主体种植腔体1;壳体2左侧部分20上部有一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一种植腔体3;壳体2右侧部分22上部有两个凸出部分形成与主体种植腔体1连通的上部开口的第二种植腔体4;第一种植腔体3和两个第二种植腔体4水平位置呈错开分布;壳体2的前侧部分21和后侧部分23是平面结构;安装后壳体2上端面四个拐角顶平面7与底部四个拐角底平面8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所述的壳体2的左侧部分20、前侧部分21、右侧部分22、后侧部分23是一圈整体并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呈长方体的主体种植腔体1消失。

绿植砖优选堆叠时上下呈180度水平翻转,以便形成纵向错开的植腔体。绿植墙从最上部浇水,可到达最下部,浇灌方便,也可以向各植腔体单独浇水,以便满足不同花卉植物的土壤湿度要求。本发明创造的绿植墙相对现有技术,还可以实现双面墙体的绿化作用,且最高处主体种植腔体1能种植高耸些的花卉植物,增加绿植墙的绿化高度,丰富花卉植物品种。

本发明的一种可折叠的绿植砖通过左右侧凸出的种植腔体种植花卉植物,且相互错开的凸出种植腔体不影响花卉植物的采光成长;堆叠后呈绿植墙,且可形成双面绿植墙;可折叠的壳体结构使得绿植砖存储、运输体积下降60%以上,有效降低成本,且不影响绿植砖功能。本发明创造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