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繁育基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7725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菌种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天麻繁育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学名:gastrodiaelatabl.),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头痛失眠。天麻怕热不怕冷,在冬天气温低至-30℃,只要天麻生长层气温不低于-5℃,天麻仍可安全过冬,但夏季气温不高于28℃,气温超过30℃时,会影响天麻的正常生产。

在天麻繁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繁育基质为蜜环菌,天麻和蜜环菌共生,蜜环菌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蜜环菌是一种真菌,腐生于木条,在通气良好、含水量高、不积水的环境中生长,侵入小天麻块茎(俗称米麻),随着气温升高到15℃左右时,米麻也开始萌动,这时两者成为共生关系。

蜜环菌在与天麻共生之前,需要单独进行培养,为了使蜜环菌生长良好且便于使用,通常情况下,是将其培养成菌枝,菌枝是培养菌材和菌床的最好菌种,因为它幼嫩,蜜环菌长得快,培养时间短,容易控制杂菌,在繁育天麻时可以在菌生长差的地方补充菌种。目前培养菌枝的方法是坑培,即将树枝和蜜环菌菌种间隔铺在土坑里面;这样培养蜜环菌存在以下问题:1、虽然土壤存在一定的透气性,对于好气的蜜环菌来说,透气性比较差,在含氧量低的土壤中,蜜环菌的生长受到极大的限制;2、由于土壤的特性,土坑里面容易积水,从而十分影响下层菌枝的生长;3、由于土坑被树枝和土壤填埋,无法知晓土坑下层菌枝的生长情况,无法根据需要补充水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天麻繁育基质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培养蜜环菌菌枝的过程中,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水分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天麻繁育基质的制备方法,1.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树枝,选择阔叶树的树枝砍下,直径为1-2cm;

(2)处理树枝,先将树枝削去细枝、树叶、砍成6-8cm长的枝段,枝段的两侧砍成斜长口,枝段的表面砍2-4排鱼鳞口;

(3)准备菌种,到产区购买蜜环菌菌种或者实验室培养蜜环菌菌种;

(4)枝段引种,将枝段在放入酒精溶液中清洗后裹上蜜环菌菌种;

(5)培育菌材,在培养装置的培养腔内平铺一层树叶,然后铺一层步骤(4)获得的枝段,再铺一层沙土;继续将枝段和沙土间隔铺在培养腔内,直至将培养坑铺满;

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盒和底槽,培养盒内设有的培养腔,培养盒的底部和内壁设有多个通气孔;底槽内固定有多个支管,支管内设有空腔,支管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单向阀;培养盒上端可拆卸设有与支管数量一致的塞杆,塞杆的上部密封滑动连接在支管的空腔内,支管上端设有喷头;塞杆的上端与支管之间设有拉簧,支管下部的内壁上设有限制培养盒位置的限位块;培养盒滑动连接在支管上,培养盒的下部位于底槽内,底槽下部的内壁设有通水管,底槽内壁位于通水管与底槽连通处设有浮球框,浮球框内放置有浮球;

(6)收获菌枝,以上方法培养35-45天后,获得菌枝。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阔叶树的树枝最适合于蜜环菌的生长,直径为1-2cm更适合于培养菌枝。由于蜜环菌主要生长在树皮和树干结合的位置,树枝处理过程将枝段的两侧砍成斜长口,使得枝段树皮和树干结合的位置露出较多,枝段的表面砍2-4排鱼鳞口进一步增加树皮和树干结合的位置露出,使得蜜环菌生长位置更多。枝段经过酒精溶液可有效进行消毒,从而使枝段上面的其他细菌被消灭;将蜜环菌菌种裹在枝段上,从而蜜环菌在枝段培育。蜜环菌经过在培养腔内培养,逐渐繁殖,在培养35-45天后,可获得天麻繁育所需的菌枝。

培养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先将通水管连接水源,使水经过通水管灌进底槽,底槽内的水位将会逐渐升高;由于底槽内壁位于通水管与底槽连通处设有浮球框,浮球框内放置有浮球;待水位升高至一定位置,浮球将会把通水管堵住,从而使水不再从通水管灌进底槽。在培养腔内平铺一层树叶,然后铺一层裹有蜜环菌菌种的枝段,再铺一层沙土;继续将裹有没蜜环菌菌种的枝段和沙土间隔平铺在培养腔内。将培养盒与塞杆拆卸开来,上下滑动塞杆;由于支管内设有空腔,支管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单向阀,塞杆的上部密封滑动连接在支管的空腔内,支管上端设有喷头;向下滑动塞杆可使得底槽下部的水经单向阀被抽进空腔,在多次上下滑动之后,可将空腔内充满水,此时向上滑动塞杆可使空腔内的水被压入喷头喷出,水将会被喷洒到培养盒内。待培养盒内水分充足后,将培养盒与塞杆连接,培养盒的重力会向下拉动塞杆。由于培养盒的底部和内壁设有多个通气孔,可使得培养和内培养的菌枝通气良好;同时在水分较为充足时,水分将会经通气孔漏出,此过程中培养盒的重力逐渐减轻;拉簧拉力作用,使培养盒和塞杆向上移动,从而将空腔内的水压入喷头再次喷洒到培养盒内;培养盒在水分较多时可向下移动,使得空腔内再次被吸进水;在培养菌枝的过程,通过培养盒的重力改变,拉簧拉力作用,使活塞杆自动上下滑动,从而对培养盒自动补充水分。底槽内的水位下降时,浮球框内的浮球降会随水位下移,从而使通水管打开对底槽内补充水分,无需人工向底槽灌水。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通过使用自制的培养装置使得培养菌枝时,透气性较好。本方法通过自制的培养装置能在培养的菌枝中时时补充水分,完全避免了培养的菌枝处于积水中,且培养菌枝过程中可培养装置可自行补充水分到培养盒中,无需人工进行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本方法中的培养装置,在连接水源后,可自行补充水分,无需人工进行操作,非常便捷。本方法中通过使用酒精溶液对枝段进行清洗,有效去除了其他杂菌,使得菌枝能够更好的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通过使用自制的培养装置,可使培养菌枝的过程中,水分充足且不积水,通气良好;从而使得蜜环菌得以良好的生长。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2)中,将枝段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浸泡3-5分钟。可使蜜环菌生长较快,且生长得较为茂盛。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5)中,所述培养盒的外壁上设有多层通孔,每层通孔间隔3-5cm,培养盒底部的通孔均匀分布。在培养腔内铺设枝段和沙土时,可将枝段与通孔处对准,保证枝段处的通气性良好,避免了沙土从通气孔处漏出。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5)中,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供氧泵,所述供氧泵的供氧管位于底槽内部。由于蜜环菌好气,可在需要的时候为培养盒内补充氧气。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5)中,所述支管和塞杆均为为两个,均位于培养盒的两侧。便于支管的设置和制造,也能满足培养盒内水分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培养盒10、培养腔11、通气孔12、底槽20、支管21、空腔22、单向阀23、限位块24、喷头25、塞杆30、拉簧31、通水管40、浮球框50、浮球51、供氧管6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麻繁育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树枝,选择阔叶树的树枝砍下,直径为2cm;

(2)处理树枝,先将树枝削去细枝、树叶、砍成8cm长的枝段,枝段的两侧砍成斜长口,枝段的表面砍4排鱼鳞口;将枝段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浸泡5分钟。

(3)准备菌种,到产区购买蜜环菌菌种或者实验室培养蜜环菌菌种;

(4)枝段引种,将枝段在放入酒精溶液中清洗后裹上蜜环菌菌种;

(5)培育菌材,在培养装置的培养腔11内平铺一层树叶,然后铺一层步骤(4)获得的枝段,再铺一层沙土;继续将枝段和沙土间隔铺在培养腔11内,直至将培养坑铺满;

如图1所示,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盒10、底槽20和供氧泵,供氧泵的供氧管60位于底槽20内部;培养盒10内设有的培养腔11,培养盒10的底部和内壁设有通气孔12;培养盒10的外壁上的通孔为多层,每层通孔间隔5cm,培养盒10底部的通孔均匀分布;底槽20内固定有两个支管21,支管21内设有空腔22,支管21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单向阀23;培养盒10上端可拆卸设有两个塞杆30,塞杆30的上部密封滑动连接在支管21的空腔22内,支管21上端设有喷头25;塞杆30的上端与支管21之间设有拉簧31,支管21下部的内壁上设有限制培养盒10位置的限位块24;培养盒10滑动连接在支管21上,两个支管21位于培养盒10两侧;培养盒10的下部位于底槽20内,底槽20下部的内壁设有通水管40,底槽20内壁位于通水管40与底槽20连通处设有浮球51框50,浮球51框50内放置有浮球51;

(6)收获菌枝,以上方法培养40天后,获得菌枝。

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培养菌枝,选择阔叶树的树枝最适合于蜜环菌的生长,直径为2cm更适合于培养菌枝。由于蜜环菌主要生长在树皮和树干结合的位置,树枝处理过程将枝段的两侧砍成斜长口,使得枝段树皮和树干结合的位置露出较多,枝段的表面砍4排鱼鳞口进一步增加树皮和树干结合的位置露出,使得蜜环菌生长位置更多。枝段经过酒精溶液可有效进行消毒,从而使枝段上面的其他细菌被消灭;硝酸铵溶液浸泡可使蜜环菌生长较快,且生长得较为茂盛;将蜜环菌菌种裹在枝段上,从而蜜环菌在枝段培育。蜜环菌经过在培养腔11内培养,逐渐繁殖,在培养40天后,可获得天麻繁育所需的菌枝。

培养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先将通水管40连接水源,使水经过通水管40灌进底槽20,底槽20内的水位将会逐渐升高;由于底槽20内壁位于通水管40与底槽20连通处设有浮球51框50,浮球51框50内放置有浮球51;待水位升高至一定位置,浮球51将会把通水管40堵住,从而使水不再从通水管40灌进底槽20。在培养腔11内平铺一层树叶,然后铺一层裹有蜜环菌菌种的枝段,再铺一层沙土;继续将裹有没蜜环菌菌种的枝段和沙土间隔平铺在培养腔11内。将培养盒10与塞杆30拆卸开来,上下滑动塞杆30;由于支管21内设有空腔22,支管21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单向阀23,塞杆30的上部密封滑动连接在支管21的空腔22内,支管21上端设有喷头25;向下滑动塞杆30可使得底槽20下部的水经单向阀23被抽进空腔22,在多次上下滑动之后,可将空腔22内充满水,此时向上滑动塞杆30可使空腔22内的水被压入喷头25喷出,水将会被喷洒到培养盒10内。待培养盒10内水分充足后,将培养盒10与塞杆30连接,培养盒10的重力会向下拉动塞杆30。由于培养盒10的底部和内壁设有多个通气孔12,可使得培养和内培养的菌枝通气良好;同时在水分较为充足时,水分将会经通气孔12漏出,此过程中培养盒10的重力逐渐减轻;拉簧31拉力作用,使培养盒10和塞杆30向上移动,从而将空腔22内的水压入喷头25再次喷洒到培养盒10内;培养盒10在水分较多时可向下移动,使得空腔22内再次被吸进水;在培养菌枝的过程,通过培养盒10的重力改变,拉簧31拉力作用,使活塞杆30自动上下滑动,从而对培养盒10自动补充水分。底槽20内的水位下降时,浮球51框50内的浮球51降会随水位下移,从而使通水管40打开对底槽20内补充水分,无需人工向底槽20灌水。

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菌枝上蜜环菌分布密集均匀,长势较好;刚好符合天麻栽培时,浸入天麻所需要的蜜环菌。且通过本实施一次性所制备的蜜环菌菌枝中,所有菌枝生长情况较为一致。菌枝培育过程中水分充足,且不存在积水现象;氧气充足,透气性较好。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砍下树枝的直径为1cm;

步骤(2)中,砍成6cm长的枝段,枝段的表面砍2排鱼鳞口;

步骤(6)中,培养35天后,获得菌枝。

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菌枝上蜜环菌分布密集均匀,长势良好;符合天麻栽培时所需要的蜜环菌。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在一次培育过程中所培养的菌枝,长势情况基本一致。菌枝培育过程中水分充足,没有发生积水现象;氧气充足,透气性较好。菌枝培养过程中,部分沙土容易从通孔处漏出,导致位于培养箱边缘处的菌枝长势稍弱。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中,将枝段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浸泡3分钟。

步骤(6)中,培养45天后,获得菌枝。

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菌枝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法培养蜜环菌菌枝长势稍慢,不够密集。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5)中,培养盒10的外壁上的通孔为多层,每层通孔间隔3cm,

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菌枝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法培养蜜环菌菌枝过程中,通气性稍差,但沙土流失就少。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不将枝段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浸泡5分钟。

通过本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菌枝相比,本对比例的方法制备的蜜环菌菌枝,长势较慢,且生长得不够茂盛。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4)中,不使用酒精溶液对枝段进行清洗。

通过本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菌枝相比,本对比例的方法制备的蜜环菌菌枝上存在较多其他菌类生物。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5)中,不使用培养装置培养菌枝,使用土坑方法对菌枝进行培养。

通过本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培养的蜜环菌菌枝,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菌枝相比,本对比例的方法培养蜜环菌菌枝,培养过程较为繁琐,需要经常进行观察并补充水分;且菌枝培养过程中,土坑底部的菌枝是否泡在水里,通气性好不好无从得知。本对比例的方法培养蜜环菌菌枝,菌枝上蜜环菌分布稀疏不均,长势较差,通过本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在一次培育过程中所培养的菌枝,情况相差较大。

通过对上述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1-3的方法制备的蜜环菌菌枝,经过实验对比可知,利用实施例1-4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蜜环菌菌枝,培养过程较为简单,且较为省力,培养出来的菌枝蜜环菌分布密集均匀,长势良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