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4930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油菜和羊肚菌的大规模种植,目前大多分别采用尽作模式。但是对于尽作种植油菜而言,随着油菜产能的提高,油菜籽的价格普遍下跌,单位土地的农作物经济效益反而降低了,使得农民的收入逐年降低。同时对于尽作种植羊肚菌而言,虽然具有单位土地的农作物经济效益高的优点,但是其对种植环境的条件要求较高,不但需要在播种前对全田进行翻耕松土,并开厢作畦,还由于羊肚菌菌丝的生长需要避光保湿,而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要弱光保湿(即光线过强或者湿度不够都不利于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需要搭建人工遮阳棚,并盖上黑色的遮阳网,存在种植工序繁杂和人工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前述现有油菜和羊肚菌尽作种植模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油菜,每亩用冬油菜种280~320克,播种行距为23~25厘米,播种深度为1.5~2.0厘米;s102.于11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期间,在油菜行间起沟深为5~8厘米且沟宽为19~21厘米的羊肚菌种植沟,相邻两羊肚菌种植沟的间隔至少有两油菜行;s103.按照180~200升菌种/千克磷酸二氢钾的比例混合羊肚菌菌种和磷酸二氢钾,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撒至羊肚菌种植沟中,每米所用羊肚菌菌种为180~250毫升,然后再覆土2~4厘米,最后浇水使覆土处于湿润状态;s104.于羊肚菌播种后的第15~25天,在羊肚菌种植沟的覆土面上按照40~60厘米的间距离散放置划口朝下的羊肚菌外援营养袋,所述划口的长度为4~6厘米;s105.保持羊肚菌种植沟的覆土处于潮润状态。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2中,在未起羊肚菌种植沟的油菜行间离散地起沟深为19~21厘米且沟宽为19~21厘米的排水沟。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步骤如下:s100.先对待种植田进行杂草防治,然后再进行一次性施肥。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0中,于油菜播种前的第5~7天采用第一除草混合液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一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150~250毫升41%草甘膦水剂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或者,于油菜播种前的第2~3天采用第二除草混合液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二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200~250毫升20%草铵膦水剂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在所述步骤s100中,按照亩施尿素22~26千克、过磷酸钙45~50千克、钾肥8~10千克和硼肥900~1000克的标准或亩施油菜专用复合肥35~40千克的标准进行一次性施肥。所述待种植田为水稻收割后的、在四周开设围边沟且在中部开设十字沟的稻田,所述围边沟和所述十字沟的沟深分别为28~32厘米,沟宽分别为28~32厘米。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1至所述步骤s102之间,还包括步骤如下:s101a.于油菜出芽前采用第三除草混合液对油菜种植表土进行封闭除草,所述第三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50~75克50%乙草胺乳油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1至所述步骤s102之间,还包括步骤如下:

s101b.于油菜出芽后按照如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方式进行除草防虫:

(1)针对禾本科杂草,于杂草3-5叶期采用第四除草混合液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防除,所述第四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25~30毫升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或者为按照亩用55~60毫升12%烯草酮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2)针对阔叶杂草,于杂草3~6叶期采用第五除草混合液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防除,所述第五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25~30毫升50%草除灵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3)针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采用第六除草混合液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防除,所述第六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90~110毫升17.5%草除精喹乳油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4)针对菜青虫,于油菜苗期采用第一除虫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所述第一除虫混合液为按照亩用35~40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5)针对蚜虫,于油菜青荚期采用第二除虫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所述第二除虫混合液为按照亩用3500~4000毫克吡虫啉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5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106.于羊肚菌实体的菌盖表面呈羊肚状凹坑且菌盖呈3~4厘米长时,收割羊肚菌实体;s107.于油菜全株的角果在90%以上呈枇杷黄时,收割油菜。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7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108.对留茬的油菜茎秆,采用秸秆粉碎机进行一次性粉碎还田。

综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应用本种植方法,可以分别结合油菜和羊肚菌各自的生长特点,实现两者的双赢性种植,不但可增加单位土地的农作物经济效益,还可大大简化羊肚菌的种植工序,节省人工成本;(2)与油菜尽作种植模式相比较,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套作模式可存在如下几个优点:[1]使油菜植株一级分枝部位可平均升高3.9厘米、主花序长可平均增加12厘米、全株分枝总数和角果总数可分别平均增加2.5个和71.6个,有效提高油菜的单株产量;[2]可增加一季羊肚菌的经济收益;[3]可降低油菜行间杂草种类及生物量,减少田间杂草防除工序以及降低除草剂使用量和除草成本;[4]种植羊肚菌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57g/kg,为下一季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进而可适量减少后续化肥的施用量,降低肥料成本和土壤环境污染风险;(3)与羊肚菌尽作种植模式相比较,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套作模式可存在如下几个优点:[1]由于在播种油菜时已对土壤进行旋耕,因此在种植羊肚菌时仅需用锄头在油菜行间简单、轻巧的起种植沟即可;[2]可利用油菜的行间距以及油菜植株间叶片对油菜柱下羊肚菌起到遮阴和保湿效果,省去搭建遮阳棚和大量的人工或喷灌灌水等程序,操作简易可行,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田地平面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油菜行2、羊肚菌种植沟3、羊肚菌4、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本文中术语“长江流域”,是一种广义上的地理区域表述,并不仅限于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还可以包括毗邻的淮河流域和钱塘江流域等,主要指涵盖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区域。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田地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油菜,每亩用冬油菜种280~320克,播种行距为23~25厘米,播种深度为1.5~2.0厘米。

在所述步骤s101中,秋季是大多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因此选定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冬油菜,正好可以实现农作物轮作,提高单位土地的产能。在冬油菜播种过程中,作为举例的,可以采用多功能旋耕精量播种机来播种油菜,每亩用油菜种300克左右,播种行距为25厘米左右(即每米播种幅度播种四行油菜),播种深度为2厘米左右。

在所述步骤s101之前,优化的,还包括步骤如下:s100.先对待种植田进行杂草防治,然后再进行一次性施肥。具体的,所述待种植田为水稻收割后的、在四周开设围边沟且在中部开设十字沟的稻田,所述围边沟和所述十字沟的沟深分别为28~32厘米,沟宽分别为28~32厘米。通过在稻田中起设所述围边沟和所述十字沟,可以利于待种植田排水,避免内涝,以适应后续油菜及羊肚菌的生长。此外,所述围边沟和所述十字沟的沟壁以直壁为宜。

在所述步骤s100中,可采用机动喷雾器来对待种植田进行杂草防治。具体的,对于杂草较重的田地,于油菜播种前的第5~7天采用第一除草混合液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一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150~250毫升41%草甘膦水剂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或者,于油菜播种前的第2~3天采用第二除草混合液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二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200~250毫升20%草铵膦水剂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在所述步骤s100中,可采用施肥机或人工撒施方式进行一次性施肥。具体的,按照亩施尿素22~26千克、过磷酸钙45~50千克、钾肥8~10千克和硼肥900~1000克的标准或亩施油菜专用复合肥35~40千克的标准进行一次性施肥。其中,在所述尿素中,含氮量大于或等于46%;在所述过磷酸钙中,含p2o5量大于或等于12%;在所述钾肥中,含k2o量大于或等于60%;在所述油菜专用复合肥中,含n量、含p2o5量和含k2o量的份比为28:6:6。

s102.于11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期间,在油菜行间起沟深为5~8厘米且沟宽为19~21厘米的羊肚菌种植沟,相邻两羊肚菌种植沟的间隔至少有两油菜行。

在所述步骤s102中,选择11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期间起羊肚菌种植沟,一方面可匹配种植羊肚菌的适应种植季节,及时将羊肚菌种种植下去,另一方面可利用此时土壤还较松、油菜处于苗期且株高较矮的特点,方便使用锄头在油菜行间简单、轻巧和无损株苗的起沟操作。如图1所示的种植田地平面示意图,相邻两羊肚菌种植沟间隔有两油菜行(即50厘米左右),可预留一条处于两油菜行间的人行通道,方便后续收割羊肚菌实体。同时在所述步骤s102中,为了进一步利于排水,以适应后续羊肚菌的生长,优化的,在未起羊肚菌种植沟的油菜行间离散地起沟深为19~21厘米且沟宽为19~21厘米的排水沟。

在所述步骤s101至所述步骤s102之间,还需要对油菜种植田进行田间管理,进行除草防虫,确保油菜的出苗及茁壮生长,因此优化的,还包括如下步骤:s101a.于油菜出芽前采用第三除草混合液对油菜种植表土进行封闭除草,所述第三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50~75克50%乙草胺乳油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s101b.于油菜出芽后按照如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方式进行除草防虫:

(1)针对禾本科杂草,于杂草3-5叶期采用第四除草混合液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防除,所述第四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25~30毫升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或者为按照亩用55~60毫升12%烯草酮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2)针对阔叶杂草,于杂草3~6叶期采用第五除草混合液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防除,所述第五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25~30毫升50%草除灵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3)针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采用第六除草混合液对杂草茎叶进行喷雾防除,所述第六除草混合液为按照亩用90~110毫升17.5%草除精喹乳油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4)针对菜青虫,于油菜苗期采用第一除虫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所述第一除虫混合液为按照亩用35~40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5)针对蚜虫,于油菜青荚期采用第二除虫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所述第二除虫混合液为按照亩用3500~4000毫克吡虫啉和25~30升水的标准而配制的混合液。

s103.按照180~200升菌种/千克磷酸二氢钾的比例混合羊肚菌菌种和磷酸二氢钾,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撒至羊肚菌种植沟中,每米所用羊肚菌菌种为180~250毫升,然后再覆土2~4厘米,最后浇水使覆土处于湿润状态。

在所述步骤s103中,所述覆土处于湿润状态是指土壤含水率在12%~15%之间或土壤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在判断时可将部分覆土放入手中,当有明显湿润的感觉时,即可判断覆土处于湿润状态。

s104.于羊肚菌播种后的第15~25天,在羊肚菌种植沟的覆土面上按照40~60厘米的间距离散放置划口朝下的羊肚菌外援营养袋,所述划口的长度为4~6厘米。

在所述步骤s104中摆放羊肚菌外援营养袋时,可先用刀将羊肚菌外援营养袋平整划出所述刀口,然后放置时,用手轻轻往下一按,使营养袋的划口面与土壤表面充分接触,以便为羊肚菌菌丝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外援营养,保持旺盛活力,延长出菇期,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s105.保持羊肚菌种植沟的覆土处于潮润状态。

由于羊肚菌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出菇阶段,应保持羊肚菌种植沟表面土壤处于适宜湿度。在所述步骤s105中,所述覆土处于潮润状态是指土壤含水率在5%~12%之间或土壤相对湿度在20%~40%之间。在判断时可将覆土放入手中,当捏不出水且可捏成土粘团时,即可判断覆土处于潮润状态。

在所述步骤s105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106.于羊肚菌实体的菌盖表面呈羊肚状凹坑且菌盖呈3~4厘米长时,收割羊肚菌实体;s107.于油菜全株的角果在90%以上呈枇杷黄时,收割油菜。在所述步骤s106中,收割羊肚菌实体时,可用刀片沿白色菌柄与土壤表面结合处收割,然后去掉基部杂质和土壤,羊肚菌出菇时长可持续1个月左右,需随长随采。在所述步骤s107中,可于早、晚或阴天选用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性联合收获。此外,为了保持种植田的肥力,在所述步骤s107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108.对留茬的油菜茎秆,采用秸秆粉碎机进行一次性粉碎还田。

综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应用本种植方法,可以分别结合油菜和羊肚菌各自的生长特点,实现两者的双赢性种植,不但可增加单位土地的农作物经济效益,还可大大简化羊肚菌的种植工序,节省人工成本;(2)与油菜尽作种植模式相比较,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套作模式可存在如下几个优点:[1]使油菜植株一级分枝部位可平均升高3.9厘米、主花序长可平均增加12厘米、全株分枝总数和角果总数可分别平均增加2.5个和71.6个,有效提高油菜的单株产量;[2]可增加一季羊肚菌的经济收益;[3]可降低油菜行间杂草种类及生物量,减少田间杂草防除工序以及降低除草剂使用量和除草成本;[4]种植羊肚菌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57g/kg,为下一季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进而可适量减少后续化肥的施用量,降低肥料成本和土壤环境污染风险;(3)与羊肚菌尽作种植模式相比较,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套作模式可存在如下几个优点:[1]由于在播种油菜时已对土壤进行旋耕,因此在种植羊肚菌时仅需用锄头在油菜行间简单、轻巧的起种植沟即可;[2]可利用油菜的行间距以及油菜植株间叶片对油菜柱下羊肚菌起到遮阴和保湿效果,省去搭建遮阳棚和大量的人工或喷灌灌水等程序,操作简易可行,减少人工成本。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冬油菜套作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