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363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机械搭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屋顶全开启温室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温室,打破了传统的温室顶部固定的方式,采用了以温室天沟为固定轴,整个屋面能绕天沟旋转,达到温室顶部全开的目的。在夏季该温室两屋面可实现整体开启,大大提高了通风面积,可快速除去温室内的高温高湿空气,达到快速空气交换的效果,同时给作物生长提供全部的自然光照。冬季屋顶全开启温室由于需要保持温室内的温度,降低温室通过天沟的热量传递损失,收集温室屋面形成的冷凝水。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天沟,既解决天沟裸露空气热量损失问题,雨雪水排除迅速,又解决温室内冷凝水收集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搭建温室设备或者温室大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搭建温室大棚中连接中的关系且又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受力均匀,便于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区分为固定框架、可升降框架和活动框架,还包括,升降结构,包括升降齿条和卡齿件,所述升降齿条为拱形,其中一端设有卡齿,且设有卡齿的一端与所述卡齿件相啮合,所述卡齿件固定在所述活动框架上,所述活动框架搭载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升降齿条通过所述卡齿件的旋转实现升降。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齿件包括卡合齿轮、蜗轮蜗杆和驱动件,所述卡合齿轮咬合在所述活动框架上,且与所述蜗轮蜗杆的蜗轮相啮合,所述蜗轮蜗杆的蜗杆与所述驱动件相啮合;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蜗轮蜗杆的蜗杆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蜗轮蜗杆的蜗轮转动,蜗轮带动所述卡合齿轮旋转,所述升降齿条与所述卡合齿轮实现升降开关窗。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驱动、电磁驱动任一方式实现。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轴套和驱动链锁,所述驱动轴套的外侧放置所述驱动链锁,且套设在所述蜗轮蜗杆的蜗杆上,拉动所述驱动链锁,带动所述驱动轴套转动,所述蜗轮蜗杆的蜗杆也随之旋转,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带动所述卡合齿轮旋转,所述升降齿条与所述卡合齿轮实现升降开关窗。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压膜件,为长杆体,中间凹陷呈凹字型。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放置于温室大棚的栋与栋之间的连接处,其区分为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自第一主面向第二主面凹陷,形成凸出于所述第二主面的凸起;以及,支撑部,包括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末端,对装载在所述第一连接槽中的物料限位。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左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槽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右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槽和所述第三连接槽关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中心线对称,且均凸出于所述第二主面,均凹陷于所述第一主面。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所述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末端,对装载在所述第二连接槽中的物料限位,所述第三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槽的末端,对装载在所述第三连接槽中的物料限位。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槽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与所述支撑部的板体垂直,且设有第二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连接支撑装置使得搭建的设备便于拆卸,又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得在搭建温室大棚应用这个装置时,可以将内部产生的水蒸气和外部的积水引流并计提排出,降低的频繁更换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框架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驱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所述驱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边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边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边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反面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所述多边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稳固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主体包括框架r和升降结构500,其中,框架r区分为固定框架r-1、可升降框架r-2和活动框架r-3,升降结构500包括升降齿条501和卡齿件502,升降齿条501为拱形,其一端与可升降框架r-2固定相连接,且设有卡齿的一面与卡齿件502相啮合,卡齿件502固定在活动框架r-3上,活动框架r-3搭载在固定框架r-1上,升降齿条501与卡齿件502配合,实现可升降框架r-2升降,从而达到开窗和关窗的功能。

参照图3,较佳的,卡齿件502包括卡合齿轮502c、蜗轮蜗杆502a和驱动件502b,卡合齿轮502c咬合在活动框架r-3上,且与蜗轮蜗杆502a的蜗轮相啮合,蜗轮蜗杆502a的蜗杆与驱动件502b相啮合。当驱动件502b驱动蜗轮蜗杆502a蜗杆旋转时,蜗杆带动蜗轮蜗杆502a的蜗轮转动,继而蜗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卡合齿轮502c旋转,升降齿条501与卡合齿轮502c实现升降开关窗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蜗轮蜗杆的意义是,在实现开窗功能后,将开窗的角度固定下来,实现自锁,不会让升降齿条501在卡合齿轮502c上还来回的拨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驱动件502b为电力驱动或者电磁驱动任一方式实现,优选的为电机驱动,电机与蜗轮蜗杆502a的蜗杆相连接,并驱动蜗杆旋转。

参照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驱动件502b包括驱动轴套502b-1和驱动链锁502b-2,驱动轴套502b-1的外侧放置驱动链锁502b-2,且套设在蜗轮蜗杆502a的蜗杆上,拉动驱动链锁502b-2,带动驱动轴套502b-1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链锁502b-2为一根,拉动左边的链锁则带动驱动轴套502b-1正转,拉动右边的链锁则带动驱动轴套502b-1反转。当驱动轴套502b-1正转时,带动蜗轮蜗杆502a的蜗杆正转,从而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带动卡合齿轮502c正转,升降齿条501与卡合齿轮502c实现开窗。当驱动轴套502b-1反转时,带动蜗轮蜗杆502a的蜗杆反转,从而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带动卡合齿轮502c反转,升降齿条501与卡合齿轮502c实现关窗。

较佳的,参照图1,该实施例的主体还包括压膜件600,压膜件600为长杆体,其中间凹陷呈“凹”字型。具体的,在温室大棚框架r的外侧设有一层塑料薄膜,通过塑料薄膜对温室大棚中的温度调和,因为本发明能开窗,为了避免开窗的时候将塑料薄膜弄坏,将塑料薄膜分开放置,在固定框架r-1外侧放置一个塑料薄膜,在可升降框架r-2的外侧放置一个塑料薄膜。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框架r-2在关窗状态下是,其与固定框架r-1存在部分重合,并且在升降框架r-2的末端的内侧设有一个“v”字槽,末端外侧设有压膜件600,在设有“v”字槽的下方的固定框架r-1上也设有一个压膜件600。压膜件600的用处是,固定塑料薄膜,即在使用塑料薄膜时,将塑料薄膜拉过压膜件600,并通压件将塑料薄膜压放在凹槽中。在本实施例中,设置“v”字槽的意义是:可以保证温室大棚的密封性。

参照图5和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能升降开窗的温室大棚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该实施例中还包括板体a,板体a放置于温室大棚的栋与栋之间的连接处,其区分为第一主面m和第二主面n,其中,板体a上包括连接部100和支撑部200,连接部100和支撑部200相连接,其中,连接部100包括第一连接槽101,第一连接槽101自第一主面m向第二主面n凹陷,形成凸出于第二主面n的凸起,支撑部200为轴对称部件,对称轴为第一连接槽101的中心线,包括第一挡块201,第一挡块201设置在第一连接槽101的末端,对装载在第一连接槽101中的物料限位。

优选的,连接部100还包括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第二连接槽102设置在支撑部200的左上方,第三连接槽103设置在支撑部200的右上方,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关于第一连接槽101的中心线对称,且两者均凸出于第二主面n,均凹陷于第一主面m。

较佳的,支撑部200包括第二挡块202和第三挡块203,第二挡块202设置在第二连接槽102的末端,对装载在第二连接槽102中的物料限位,第三挡块203设置在第三连接槽103的末端,对装载在第三连接槽103中的物料限位。

在加工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时,通过冲压或者锻压的工艺制造方法,在板材上冲压出来。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以冲压为例做详细说明,具体的,这里所使用的冲压工艺是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也就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这种工艺制造方法使用的范围相当的宽泛,例如: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作,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窝、凸台等。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在冲压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时,为了保证多边连接组件的整体的抗压、抗折和抗弯的强度,在冲压时,将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设置为相连通的槽,使得每个槽中放置物料,多边连接组件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就弯曲折断。如果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的交点不在一个点,那需要重新计算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202和第三挡块203受力情况,并计算出整体的支撑部200所承受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是在支撑部200上冲压出来的三个槽,因为板料的强度要求很高,通过传统的冷冲压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破裂的现象,使得冲压的成品(即多边连接组件)变成不合格产品,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以及浪费了资源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加工冲压时,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之间相互连通,就避免了冲压槽在槽的末端被拉断的问题,同时,在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202和第三挡块203,且第一挡块201和第一连接槽101之间采用圆弧形圆滑的过度过去,与此类似的,第二挡块202与第二连接槽102、第三挡块203与第三连接槽103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挡块201和第一连接槽10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也可以,通过焊接锡块作为固定点连接第一挡块201和第一连接槽101、第二挡块202和第二连接槽102、第三挡块203和第三连接槽103,这里的锡块点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

为了让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202和第三挡块203的抗压性能达到最佳,可以在冲压工艺中,制作模型时,将起到限位作用的各个挡块在模具中凸出,这样也便于一次性成模。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0还包括第一凹槽204,第一凹槽204设置在第一连接槽101的正上方,呈蝴蝶状,且第一凹槽204关于第一连接槽101的中心线对称,中间设有一个爱心状的第一通孔204a。

较佳的,支撑部200上还设有第二凹槽207和第三凹槽208,第二凹槽207设置在第三凹槽208的上方,且第二凹槽207和第三凹槽208凹陷进去的方向与第一连接槽101(或者第二连接槽102,亦或者第三连接槽103)的凹陷的方向相同,即凹陷的方向为第一主面m向第二主面n凹陷,形成凸出于第二主面n的凸起。其中,第二凹槽207的形状呈弯折的“v”型,且第二凹槽207的第一侧边m与第一凹槽204的中心线相平行,第二凹槽207的第二侧边n与与之相邻支撑部200的第一轮廓边h相平行,第二凹槽207的第三侧边l与支撑部200的第二轮廓边g相平行,第二凹槽207的第四侧边f与第二连接槽102的中心线相平行。第三凹槽208的第一连接边a和第二连接边b与支撑部200的第二轮廓边g相平行,第三凹槽208的第三连接边c与相邻的支撑部200的第一轮廓边h相平行,第三凹槽208的第四连接边d与第一凹槽204的中心线相平行。为了保证多边连接组件的平衡性,第二凹槽207和第三凹槽208关于第一凹槽20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了相应的凹槽。通过这4个凹槽,增强了多边连接组件的抗压轻度强度。

支撑部200还包括固定件205,且固定件205上设有固定凸起块205a,固定凸起块205a与板体a相垂直,且固定凸起块205a上设有第二通孔205a-1。具体的,固定件205为不封口且对称的四边形,又因为固定件205上的固定凸起块205a与板体a相垂直,所以在本实施中的最优方案中,凸起块205a设有多个,较佳的凸起块205a在每条边上设有一个,且每个相邻的凸起块205a之间是分割开的,中间是有空隙且有距离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在冲压使凸起块205a与板体a相垂直时,可以保证各个凸起块205a均能与板体a垂直,且相互之间不干涉。这样冲压后的所有凸起块205a不仅与板体a垂直,且冲压后的凸起块205a均相靠近在一起。鉴于此种情况,为保证在冲压后也使得各个凸起块205a在不相互干涉的同时,也不相互靠近,将边长的一端设置的凸起块205a分为若干个,且间隔分开放置,在附图中,以将凸起块205a分开两个为例,若分开为两个,只需在其中一个的凸起块205a上设有第二通孔205a-1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制作冲压模具的时间,也同样达到了稳定性的效果。

较佳的,本实施中的支撑部200还包括第三通孔206,第三通孔206设置在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的两侧。当物料放置到第一连接槽101、第二连接槽102和第三连接槽103中时,可以通过第三通孔206将各个物料固定在槽中。

较佳地,参照图8和图9,本发明还包括第一支撑件300和第二支撑件400,第一支撑件300的形状与固定件205的外围轮廓形状相似,呈“c”型,其搁置在固定件205处,搭放在凸起块205a上,第一支撑件300上设有第四通孔301,且第四通孔301的孔位与凸起块205a上的第二通孔205a-1相对应。螺栓穿过第四通孔301和第二通孔205a-1,将第一支撑件300与固定件205相连接固定。在实际应用该装置时,以搭建温室设备为例,多边连接组件用于连栋拱型薄膜温室的栋与栋之间,塑料薄膜沿着板体a的轮廓,且在多边连接组件的固定件205的最低处,实现栋与栋之间的过渡,从外形上看,也就是一个弧形过渡到另一个弧形,薄膜外产生的水蒸气会在中间的凹陷处汇集,传统的连接方式中,塑料薄膜因为水蒸气过多或者下雨积水过多,因承受不住重量而破损。本装置改进了这一点,故在固定件205上连接有第一支撑件300,且第一支撑件300设置在塑料薄膜的外侧,也就是说,塑料薄膜夹在固定件205和第一支撑件300的中间,通过第一支撑件300收集薄膜外的水蒸气或者积水,在统一的位置排放出来,所以第一支撑件300的作用除了承受外部的积水还有引流的作用。

第二支撑件400搁置在第一通孔204a中。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支撑件400的意义是:接住塑料薄膜内部的水蒸气。因为有了连栋拱型薄膜温室后,内外的温度不一样,产生温差后,会在连栋拱型薄膜温室的内部产生水蒸气,为了防止水蒸气乱滴,在第一通孔204a中放置第二支撑件400,因为第二支撑件400放置在第一支撑件300的下端,且恰好第一支撑件300的最低端在第二支撑件400的上方,而水蒸气顺着塑料薄膜汇集到第一支撑件300的最低端处,并往下流的时候恰好被第二支撑件400接住流下的水。

较佳的,参照图10和图11,本装置还包括稳固件500,稳固件500包括第一稳固件501、第二稳固件502和第三稳固件503,且第一稳固件501、第二稳固件502和第三稳固件503均设有第四通孔504,第一稳固件501搭载在第一连接槽101的上方,螺栓通过第三通孔206和第四通孔504将第一稳固件501与板体a相连接,第二稳固件502搭载在第二连接槽102的上方,螺栓通过第三通孔206和第四通孔504将第二稳固件502与板体a相连接,第三稳固件503搭载在第三连接槽103的上方,螺栓通过第三通孔206和第四通孔504将第二稳固件502与板体a相连接。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