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2737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其果实呈椭圆形,直径10~12cm,外观为红色或黄色,有绿色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白色、红色或黄色果肉,具有黑色种子。火龙果原产中美洲,是热带、亚热带的著名水果之一,后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台湾省,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也进行了引种试种。火龙果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自然状态下,果实于夏秋成熟,味甜,多汁。

现有技术中火龙果多采用柱式栽培,所谓柱式栽培,就是在栽培地里布局立起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并在柱顶安置一个圆圈,然后在柱的周围种下3~4株火龙果苗,让其植株沿着柱向上生长,而火龙果苗最终挂在柱顶安置的圆圈上。这种模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低,但是,以这种模式栽培火龙果,每亩仅可种植200~300株左右,土地利用率低下,而且火龙果植株较为分散,不方便肥水管理和采摘,抗灾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火龙果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利用火龙果种植架定植幼苗,让火龙果苗向固定方向生长,布满种植架,方便浇水、施肥和采摘,并且可以有效的防御台风和暴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通风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砂壤土地作为火龙果的种植地,平整、翻耕后,起垄成直径3~4m的环形种植区,种植区间距2~3m;

(2)埋肥:在环形种植区内靠近环状边缘开挖宽40~50cm、深20~30cm的环形条沟,将自制底肥按1.5~2吨/亩用量埋入条沟内,并与土混匀;

所述自制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沼渣80份、火龙果枝条65份、旱藕茎叶65份、中药渣30份、荔枝壳45份、芦荟16份、锯末20份、蚯蚓粪20份、em菌液5份、腐植酸钾2份、钙镁磷肥3份;

(3)搭设火龙果种植架:在种植区内搭设火龙果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若干支架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支架包括一立柱和一支撑脚,所述立柱包括有根部、弯曲部及延伸部,所述根部竖直设置,所述弯曲部分别连接所述根部及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曲部呈1/4圆形,所述根部与所述延伸部垂直;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连接所述立柱;所述支架环形排列,支撑脚位于环形外侧;

(4)火龙果苗定植:将培育生根的火龙果苗定植至种植区的条沟内,每根立柱左右两边各定植一棵火龙果苗,用麻绳将火龙果苗与立柱捆绑在一起,使火龙果苗沿立柱向上生长;

(5)肥水管理:火龙果苗在定植后的三个月内,每2~4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三个月后每6~10天浇水一次;火龙果苗成活2个月后开始施加自制有机肥,将自制有机肥直接堆放于种植架内中心的土面上,用旱藕叶或香蕉叶覆盖,每次每株施肥量为10~16kg,接下来每3个月施肥一次,施肥量不变;进入花期前10~20天,增施一次叶面肥;在火龙果生长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所述自制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猪粪25~35份、旱藕渣10~20份、谷壳16~20份、山茶粕9~15份、菌渣12~18份、苦楝树皮8~12份、皂角刺6~14份、碳粉6~10份、骨粉7~9份、麦饭石粉4~6份;

(6)枝条修剪:火龙果主枝攀缘至立柱顶部前让其维持单枝生长,待火龙果主枝长至立柱顶部后进行摘心;每年的上半年,每根火龙果主枝留1~3根生长健壮的分枝;每年的下半年,将新萌发的枝条全部疏去。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根部,并与所述根部呈倾斜状。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至少二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相邻的支架间距为0.8~1.5m,所述立柱的长度为1.5~2m。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自制有机肥的制作步骤如下:

a.将旱藕渣、谷壳、山茶粕、菌渣与同等重量的水混合,在60~65℃的温度下发酵,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混,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60℃,再过8天后,第二次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40℃,翻混后的温度为30℃,水分含量达30%,之后不再翻混,后熟3~5天,备用;

b.将猪粪、苦楝树皮、皂角刺在太阳光照充足情况下暴晒8小时,将暴晒后的粪便放入蒸汽消毒房80~90℃经过1小时消毒,备用;

c.将碳粉、骨粉、麦饭石粉和步骤a、步骤b中的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即得自制有机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以下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的种植架搭设方便,种植火龙果前,将各组件搬运至火龙果种植地,即可轻松安装,方便火龙果植株的定植;采用种植架定植后,结构稳固,多棵火龙果植株的定植位置相对集中,可以有效的防御台风和暴雨,让火龙果苗往种植架的一侧生长,方便了果树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果实的自动化采摘。

【附图说明】

图1是火龙果种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支架;111-立柱;112-支撑脚;120-横梁;1111-根部;1112-弯曲部;1113-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通风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砂壤土地作为火龙果的种植地,平整、翻耕后,起垄成直径3m的环形种植区,种植区间距2m;

(2)埋肥:在环形种植区内靠近环状边缘开挖宽40cm、深20cm的环形条沟,将自制底肥按1.5吨/亩用量埋入条沟内,并与土混匀;

所述自制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沼渣80份、火龙果枝条65份、旱藕茎叶65份、中药渣30份、荔枝壳45份、芦荟16份、锯末20份、蚯蚓粪20份、em菌液5份、腐植酸钾2份、钙镁磷肥3份;

(3)搭设火龙果种植架:在种植区内搭设火龙果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若干支架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支架包括一立柱和一支撑脚,所述立柱包括有根部、弯曲部及延伸部,所述根部竖直设置,所述弯曲部分别连接所述根部及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曲部呈1/4圆形,所述根部与所述延伸部垂直;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连接所述立柱;所述支架环形排列,支撑脚位于环形外侧;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根部,并与所述根部呈倾斜状;所述二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相邻的支架间距为0.8m,所述立柱的长度为1.5m;

(4)火龙果苗定植:将培育生根的火龙果苗定植至种植区的条沟内,每根立柱左右两边各定植一棵火龙果苗,用麻绳将火龙果苗与立柱捆绑在一起,使火龙果苗沿立柱向上生长;

(5)肥水管理:火龙果苗在定植后的三个月内,每2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三个月后每6天浇水一次;火龙果苗成活2个月后开始施加自制有机肥,将自制有机肥直接堆放于种植架内中心的土面上,用旱藕叶覆盖,每次每株施肥量为10kg,接下来每3个月施肥一次,施肥量不变;进入花期前10天,增施一次叶面肥;在火龙果生长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所述自制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猪粪25份、旱藕渣10份、谷壳16份、山茶粕9份、菌渣12份、苦楝树皮8份、皂角刺6份、碳粉6份、骨粉7份、麦饭石粉4份;所述自制有机肥的制作步骤如下:

a.将旱藕渣、谷壳、山茶粕、菌渣与同等重量的水混合,在60℃的温度下发酵,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混,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60℃,再过8天后,第二次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40℃,翻混后的温度为30℃,水分含量达30%,之后不再翻混,后熟3天,备用;

b.将猪粪、苦楝树皮、皂角刺在太阳光照充足情况下暴晒8小时,将暴晒后的粪便放入蒸汽消毒房80℃经过1小时消毒,备用;

c.将碳粉、骨粉、麦饭石粉和步骤a、步骤b中的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即得自制有机肥。

(6)枝条修剪:火龙果主枝攀缘至立柱顶部前让其维持单枝生长,待火龙果主枝长至立柱顶部后进行摘心;每年的上半年,每根火龙果主枝留1根生长健壮的分枝;每年的下半年,将新萌发的枝条全部疏去。

实施例2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通风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砂壤土地作为火龙果的种植地,平整、翻耕后,起垄成直径3.5m的环形种植区,种植区间距2.5m;

(2)埋肥:在环形种植区内靠近环状边缘开挖宽45cm、深25cm的环形条沟,将自制底肥按1.8吨/亩用量埋入条沟内,并与土混匀;

所述自制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沼渣80份、火龙果枝条65份、旱藕茎叶65份、中药渣30份、荔枝壳45份、芦荟16份、锯末20份、蚯蚓粪20份、em菌液5份、腐植酸钾2份、钙镁磷肥3份;

(3)搭设火龙果种植架:在种植区内搭设火龙果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若干支架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支架包括一立柱和一支撑脚,所述立柱包括有根部、弯曲部及延伸部,所述根部竖直设置,所述弯曲部分别连接所述根部及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曲部呈1/4圆形,所述根部与所述延伸部垂直;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连接所述立柱;所述支架环形排列,支撑脚位于环形外侧;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根部,并与所述根部呈倾斜状;所述三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相邻的支架间距为1.2m,所述立柱的长度为1.8m;

(4)火龙果苗定植:将培育生根的火龙果苗定植至种植区的条沟内,每根立柱左右两边各定植一棵火龙果苗,用麻绳将火龙果苗与立柱捆绑在一起,使火龙果苗沿立柱向上生长;

(5)肥水管理:火龙果苗在定植后的三个月内,每3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三个月后每8天浇水一次;火龙果苗成活2个月后开始施加自制有机肥,将自制有机肥直接堆放于种植架内中心的土面上,用香蕉叶覆盖,每次每株施肥量为13kg,接下来每3个月施肥一次,施肥量不变;进入花期前15天,增施一次叶面肥;在火龙果生长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所述自制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猪粪30份、旱藕渣15份、谷壳18份、山茶粕12份、菌渣15份、苦楝树皮10份、皂角刺10份、碳粉8份、骨粉8份、麦饭石粉5份;所述自制有机肥的制作步骤如下:

a.将旱藕渣、谷壳、山茶粕、菌渣与同等重量的水混合,在63℃的温度下发酵,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混,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60℃,再过8天后,第二次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40℃,翻混后的温度为30℃,水分含量达30%,之后不再翻混,后熟4天,备用;

b.将猪粪、苦楝树皮、皂角刺在太阳光照充足情况下暴晒8小时,将暴晒后的粪便放入蒸汽消毒房85℃经过1小时消毒,备用;

c.将碳粉、骨粉、麦饭石粉和步骤a、步骤b中的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即得自制有机肥。

(6)枝条修剪:火龙果主枝攀缘至立柱顶部前让其维持单枝生长,待火龙果主枝长至立柱顶部后进行摘心;每年的上半年,每根火龙果主枝留2根生长健壮的分枝;每年的下半年,将新萌发的枝条全部疏去。

实施例3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通风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砂壤土地作为火龙果的种植地,平整、翻耕后,起垄成直径4m的环形种植区,种植区间距3m;

(2)埋肥:在环形种植区内靠近环状边缘开挖宽50cm、深30cm的环形条沟,将自制底肥按2吨/亩用量埋入条沟内,并与土混匀;

所述自制底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沼渣80份、火龙果枝条65份、旱藕茎叶65份、中药渣30份、荔枝壳45份、芦荟16份、锯末20份、蚯蚓粪20份、em菌液5份、腐植酸钾2份、钙镁磷肥3份;

(3)搭设火龙果种植架:在种植区内搭设火龙果种植架,所述种植架包括若干支架和若干横梁,若干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支架包括一立柱和一支撑脚,所述立柱包括有根部、弯曲部及延伸部,所述根部竖直设置,所述弯曲部分别连接所述根部及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曲部呈1/4圆形,所述根部与所述延伸部垂直;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连接所述立柱;所述支架环形排列,支撑脚位于环形外侧;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根部,并与所述根部呈倾斜状;所述四横梁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之间;所述相邻的支架间距为1.5m,所述立柱的长度为1.2m;

(4)火龙果苗定植:将培育生根的火龙果苗定植至种植区的条沟内,每根立柱左右两边各定植一棵火龙果苗,用麻绳将火龙果苗与立柱捆绑在一起,使火龙果苗沿立柱向上生长;

(5)肥水管理:火龙果苗在定植后的三个月内,每4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三个月后每10天浇水一次;火龙果苗成活2个月后开始施加自制有机肥,将自制有机肥直接堆放于种植架内中心的土面上,用旱藕叶覆盖,每次每株施肥量为16kg,接下来每3个月施肥一次,施肥量不变;进入花期前20天,增施一次叶面肥;在火龙果生长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所述自制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猪粪35份、旱藕渣20份、谷壳20份、山茶粕15份、菌渣18份、苦楝树皮12份、皂角刺14份、碳粉10份、骨粉9份、麦饭石粉6份;所述自制有机肥的制作步骤如下:

a.将旱藕渣、谷壳、山茶粕、菌渣与同等重量的水混合,在65℃的温度下发酵,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混,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60℃,再过8天后,第二次翻混时,发酵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40℃,翻混后的温度为30℃,水分含量达30%,之后不再翻混,后熟5天,备用;

b.将猪粪、苦楝树皮、皂角刺在太阳光照充足情况下暴晒8小时,将暴晒后的粪便放入蒸汽消毒房90℃经过1小时消毒,备用;

c.将碳粉、骨粉、麦饭石粉和步骤a、步骤b中的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即得自制有机肥。

(6)枝条修剪:火龙果主枝攀缘至立柱顶部前让其维持单枝生长,待火龙果主枝长至立柱顶部后进行摘心;每年的上半年,每根火龙果主枝留3根生长健壮的分枝;每年的下半年,将新萌发的枝条全部疏去。

其中,所述火龙果种植架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火龙果种植架,包括若干支架110和若干横梁120,若干横梁120可拆卸连接于相邻的支架110之间;所述支架110包括一立柱111和一支撑脚112,所述立柱111包括有根部1111、弯曲部1112及延伸部1113,所述根部1111竖直设置,所述弯曲部1112分别连接所述根部1111及所述延伸部1113,所述弯曲部1112呈1/4圆形,所述根部1111与所述延伸部1113垂直。所述支撑脚112的顶端连接所述立柱1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112连接所述根部1111,并与所述根部1111呈倾斜状。

如图1所示,横梁120不仅用于连接相邻的支架110,还用于支撑火龙果枝条的重量,因此,横梁120的数量可适当增加。为了方便火龙果的日常肥水管理以及采摘,相邻的支架110的间距为0.8~1.5m,立柱111的长度为1.5~2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