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233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又称为木梨子,因为它的果实形状与梨相似,并且因其表面生出许多浓密的小芒刺而得名。刺梨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可以用作药物使用,它的根、茎、叶、果都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刺梨黄酮、刺梨多糖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刺梨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扩张冠状动脉、影响血压、保护心血管、清除自由基和抗肿瘤等重要生物活性。近些年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刺梨的需求量大增,但野生刺梨资源逐渐减少。因此,药农增加了对刺梨的种植,刺梨种植中易感染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蚜虫、刺蛾、黑刺粉虱及食虫,由于栽培技术的落后,已有药剂治疗效果差,残留严重,使得刺梨产量较低,还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新鲜柠檬皮10-120份、芹菜5-90份、冬凌草10-70份、白术10-65份、凌霄花5-50份。进一步,所述的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新鲜柠檬皮65-68份、芹菜34-39份、冬凌草30-35份、白术20-25份、凌霄花13-16份。进一步,所述的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新鲜柠檬皮、冬凌草、白术混合,粉碎,加入4-6倍混合料质量的75-90℃热水,搅拌,过滤,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30-45%,随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16-20℃静置14-17h,过滤,滤液浓缩,冻干,得固体1;2)用20-25倍固体1质量的清水溶解固体1,过滤,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正丁醇,混合,干燥,得固体2,用20-25倍固体2质量的溶液1溶解固体2,静置40-50min,过滤,取沉淀,得固体3;3)用15-20倍固体3质量的溶液2溶解固体3,30-50r/min搅拌2-3h,2-5℃静置1.2-3h,过滤,得提取液1,加入盐酸调节提取液1ph,得提取液2,干燥提取液2,得浸膏1;4)芹菜、凌霄花混合,粉碎,加水制成含水量为50-70%的混合料,30-40℃放置18-20h,得料1,加入4-5倍料1质量的清水,超声提取30-35min,过滤,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40-50%,随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搅拌混合,过滤,取沉淀,得固体4;5)浸膏1、固体3混合,加入4-5倍混合料质量的溶液3,搅拌40-50min,随后加入5-8%混合料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静置2-3h,干燥混合液,得固体4;6)加入50-60倍固体4质量的高岭土、10-15%固体4质量的拉开粉、3-5%固体4质量的peg-6000、5-7%固体4质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混合,气流粉碎既得。进一步,所述的溶液1为pb(oh)ac饱和水溶液。进一步,所述的溶液2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一步,所述的盐酸调节提取液1ph,是用4-6mol/l的盐酸调节ph=5.0-5.5。进一步,所述的溶液3,为质量分数为6-8%的酒石酸溶液。进一步,所述的过氧化氢溶液,其质量分数为30-35%。有益效果:通过以上进行药剂的配方筛选及工艺筛选实验分析发现,实施例1-3效果最优,实施例4-7由于对药剂原料不一样和制备方法不同,从而导致杀菌和杀虫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从而出现了不一样的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对蚜虫的致死率高达92.5%,同时对白粉病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90.6%、褐斑病病原菌抑制率有95.6%。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属于广谱、低毒、高效药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实施例1-6的原料配方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6原料配方(g)新鲜柠檬皮芹菜冬凌草白术凌霄花实施例16534302013实施例26737332315实施例36839352516实施例467-332315实施例56737--15实施例667373323-实施例1-6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对于没有的药材,不加入制备即可。所述的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新鲜柠檬皮、冬凌草、白术混合,粉碎,加入4倍混合料质量的75℃热水,搅拌,过滤,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30%,随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16℃静置14h,过滤,滤液浓缩,冻干,得固体1;2)用20倍固体1质量的清水溶解固体1,过滤,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正丁醇,混合,干燥,得固体2,用20倍固体2质量的溶液1溶解固体2,静置40min,过滤,取沉淀,得固体3;3)用15倍固体3质量的溶液2溶解固体3,30r/min搅拌2h,2℃静置1.2h,过滤,得提取液1,加入盐酸调节提取液1ph,得提取液2,干燥提取液2,得浸膏1;4)芹菜、凌霄花混合,粉碎,加水制成含水量为50%的混合料,30℃放置18h,得料1,加入4倍料1质量的清水,超声提取30min,过滤,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40%,随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搅拌混合,过滤,取沉淀,得固体4;5)浸膏1、固体3混合,加入4倍混合料质量的溶液3,搅拌40min,随后加入5%混合料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静置2h,干燥混合液,得固体4;6)加入50倍固体4质量的高岭土、10%固体4质量的拉开粉、3%固体4质量的peg-6000、5%固体4质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混合,气流粉碎既得。所述的溶液1为pb(oh)ac饱和水溶液。所述的溶液2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所述的盐酸调节提取液1ph,是用4mol/l的盐酸调节ph=5.5。所述的溶液3,为质量分数为6%的酒石酸溶液。所述的过氧化氢溶液,其质量分数为30%。实施例7实施例7配方组成与实施例2相同,其制备方法是将原料混合,粉碎,加入6倍混合料质量的清水煎煮,过滤,滤液干燥,得浸膏1,将高岭土、10%浸膏1质量的拉开粉、3%浸膏1质量的peg-6000、5%浸膏1质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混合,气流粉碎既得实验例1、效果评价1)杀蚜虫实验将实施例1-7制备的药剂进行杀蚜虫效果测试,采集1800头蚜虫,均分为9组,将其放置于蚕豆苗上,每个实验组放置5株蚕豆苗,将1-7组用实施例1-7制备的药剂进行实验,喷药剂量取制剂0.5g,加10ml水溶解后均匀的喷洒在蚕豆苗上,喷药2次,分倍是第一天喷一次,第3天喷一次,第4天统计结果。第8组作为对照组,喷洒对照药剂,即为25%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10ml,施药次数为两次,同样喷药方法。第9组做空白对照,喷同样量的清水,每个实验组重复3次,随后后统计每个实验组的死亡率,计算杀虫率,结果如表2所示。表2药剂杀蚜虫实验结果起始数量平均死亡数量平均有效率实施例12001850.925实施例22001830.915实施例32001780.890实施例4200930.465实施例5200820.410实施例6200630.315实施例7200720.360对照组2001730.865阴性对照组200260.132)抑菌实验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祁之秋,纪明山,陆田,等.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j].植物保护,2009,35(2):140-143.),用实施例1-7制备的药剂作为实验组1-7,给药浓度为0.5g/l,药剂进行白粉病、褐斑病的抑制实验,同时用75%百菌清wp,做对照药剂,给药浓度为0.5g/l,25%三唑酮wp,给药剂量为0.5g/l,做对照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并进行空白对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药剂抑菌实验结果白粉病病原菌%褐斑病病原菌抑制率实施例190.693.6实施例289.295.8实施例388.294.1实施例460.150.3实施例558.946.5实施例650.6850.1实施例755.651.775%百菌清wp60.697.325%三唑酮83.656.2阴性对照组2.63.7通过以上进行药剂的配方筛选及工艺筛选实验分析发现,实施例1-3效果最优,实施例4-7由于对药剂原料不一样和制备方法不同,从而导致杀菌和杀虫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从而出现了不一样的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对蚜虫的致死率高达92.5%,同时对白粉病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90.6%、褐斑病病原菌抑制率有95.6%。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属于广谱、低毒、高效药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