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9852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包含该引诱剂的诱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虫害是引起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害虫防治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害虫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由于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致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加剧,使害虫防治工作进入了恶性循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保护已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害虫防治工作也由以前的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时代发展为利用害虫天敌及其生物有机体代谢物去防治害虫的综合治理时代。因此,寻找一种绿色、安全无公害的稻田害虫防治方法尤为重要。

植物和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对昆虫产生了多种防御机制。研究表明,植物在遭到虫害后会释放一些特异的挥发物,这些挥发物能够在增强植物自身抗性的同时,同时能够吸引取食昆虫的天敌,从而使植物达到防御的目的。目前,稻田中发生最为猖獗、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为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而稻田蜘蛛是这些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因此,使用稻田蜘蛛来防治稻田害虫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得以明显体现。但对稻田蜘蛛而言,至今尚没有有关其引诱剂的开发与应用。

另外,现有的稻田蜘蛛引诱剂均存在成份多、加工工艺复杂、有效期短、引诱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因此,如何获得能够成分简单、引诱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的稻田蜘蛛引诱剂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稻田蜘蛛引诱剂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特异性强、持效期长、引诱效果显著、安全、环保等优点的稻田蜘蛛引诱剂,能够有效用于稻田害虫的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与环境污染,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杨酸甲酯在作为或制备稻田蜘蛛引诱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包含上述稻田蜘蛛引诱剂的诱芯。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引诱剂或上述诱芯在捕杀稻田害虫或防治稻田虫害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水杨酸甲酯在作为或制备蜘蛛引诱剂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蜘蛛为稻田蜘蛛。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稻田蜘蛛包括但不限于拟环纹豹蛛、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八斑球腹蛛、食虫沟瘤蛛、横纹金蛛、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或粽管巢蛛,其中拟环纹豹蛛居多。

实验发现,水杨酸甲酯对拟环纹豹蛛、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八斑球腹蛛、食虫沟瘤蛛、横纹金蛛、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或粽管巢蛛等多种蜘蛛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特别地,水杨酸甲酯对拟环纹豹蛛的引诱效果较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包含水杨酸甲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该稻田蜘蛛引诱剂中加入其他的常规助剂,如防护助剂(抗氧剂、抗臭氧剂、防霉剂等)、工艺操作助剂等(增溶剂、增塑剂、软化剂、均匀剂、润滑剂、分散剂、增粘剂等)。

优选地,所述引诱剂还包括可溶解水杨酸甲酯的任意溶剂;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石蜡油、正己烷、乙醇、环己烷、二氯乙烷、甲苯等有机溶剂。

其中,所述水杨酸甲酯的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μg/μl,优选为10~100μg/μl。

本发明所述引诱剂的有效成分包括水杨酸甲酯,水杨酸甲酯可以作为稻田蜘蛛引诱剂的活性成分添加于引诱剂中。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稻田蜘蛛引诱剂只以水杨酸甲酯作为引诱蜘蛛的活性成分,不包括其它引诱蜘蛛的活性成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稻田蜘蛛引诱剂除了以水杨酸甲酯作为活性成分外,还可包括其它活性成分,水杨酸甲酯可以与其他活性成分一起复配使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引诱剂以及载体。

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塑料、木材等合成材料或纸质材料。

优选地,所述诱芯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为100μg~1mg时,对稻田蜘蛛均有引诱作用。

更优选地,所述诱芯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为1mg时,对稻田蜘蛛的吸食效果较强。

上述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稻田蜘蛛引诱剂的溶液加入载体中,待溶剂挥发后,得到所述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

其中,所述稻田蜘蛛引诱剂的溶液中的溶剂为可溶解水杨酸甲酯的任意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石蜡油、正己烷、乙醇、环己烷、二氯乙烷、甲苯等有机溶剂;所述水杨酸甲酯的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μg/μl,优选为10~100μg/μl。

上述任一所述的引诱剂或上述任一所述的诱芯在捕杀稻田害虫或防治稻田虫害方面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所述稻田害虫包括但不限于白背飞虱、褐飞虱或稻纵卷叶螟。实验发现,本发明所述的引诱剂能够有效捕杀白背飞虱、褐飞虱或稻纵卷叶螟等多种稻田害虫,明显减少稻田害虫的数量,达到有效防治稻田虫害的目的。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先用陷阱法确定活性化合物,然后再在大田中应用,通过调查稻田蜘蛛密度的方法进一步确定活性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对蜘蛛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且引诱效果显著高于顺-3-己烯-1-醇,同时水杨酸甲酯与顺-3-己烯-1-醇两者联合对蜘蛛的引诱并没有增效作用,单独使用水杨酸甲酯对稻田蜘蛛的引诱效果最显著,且其效果不受地域限制,有效期长,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引诱剂对稻田蜘蛛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特异性强、持效期长、使用效果不受地域限制,可加速稻田蜘蛛群落的重建,对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减少害虫数量。

2、本发明的引诱剂简单有效、安全、环保,操作方便,在田间害虫的绿色无公害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价值,同时可降低农药和劳动力成本,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含有不同诱芯引诱到的蜘蛛数量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陷阱法确定引诱蜘蛛的化合物

1、试验方法

(1)陷阱制作:

1)制作缓释诱芯:

制备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缓释诱芯,方法为:以橡胶为载体,将100mg水杨酸甲酯溶入1ml石蜡油制成浓度为100μg/μl的溶液,取出10μl至于缓释橡胶中,待溶剂挥发后,得到所述水杨酸甲酯引诱剂诱芯。

五个处理分别为:

①空白处理:橡皮头内空载;

②溶剂对照:橡皮头内加溶剂石蜡油1mg;

③水杨酸甲酯处理:橡皮头内加水杨酸甲酯1mg(100μg/μl,10μl);

④顺-3-己烯-1-醇处理:橡皮头内加顺-3-己烯-1-醇250μg(25μg/μl,10μl);

⑤混合物处理:橡皮头内加水杨酸甲酯(1mg)和顺-3-己烯-1-醇(250μg);的混合物。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1-醇的混合比例来源于水稻遭虫害后的挥发物比例。

2)矿泉水瓶切去瓶口端的一部分,使之成为上端开口的圆柱体(直径7cm左右,高10cm左右),用图钉把装载有化合物的缓释诱芯(直径为1cm圆柱形中空橡皮头)固定在矿泉水瓶上,距离瓶底大约5cm。为防止陷阱内的猎物逃脱,也为了后期统计数据方便,瓶底内放少许洗衣粉水(不能没过诱芯),洗衣液液面的高度距离瓶底大概3cm左右。然后于稻田的周边埋置陷阱,使矿泉水瓶的上沿高出周围地面大约2cm左右,瓶口周围铺上杂草,但不要盖住瓶口。为防止雨水流入陷阱内,陷阱上方置一用铁丝固定的塑料盖做保护“雨棚”,距离地面大概10cm左右。

(2)陷阱设置: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内有5个处理。陷阱置于稻田旁边草地,每间隔10米设置1个陷阱,埋置陷阱3天后统计结果。

2、统计结果分别见表1和图1。

表1不同诱芯引诱到的蜘蛛数量

陷阱法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诱芯引诱到的蜘蛛数量最多,每个陷阱诱捕的蜘蛛平均数量为3.3只,显著高于空白对照(1.5只)、溶剂对照(1只)、顺-3-己烯醇(1.3只)、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1-醇混合处理组(1.8只),同时表明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1-醇的混合物对蜘蛛的引诱并没有增效作用,单独使用水杨酸甲酯对稻田蜘蛛的引诱效果最为显著。

实施例2稻田蜘蛛田间密度调查

1、调查稻田间蜘蛛密度试验于2016-2017年在广东省江门市大泽镇百业绿科合作社试验田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诱芯制作:使用橡皮头(同陷阱法)作为缓释诱芯,每个橡皮头加水杨酸甲酯10μl。用图钉或胶带把橡皮头固定在竹签(约30cm长,1.5cm宽)上,固定好后把竹签插到稻田中。

(2)诱芯布置:两个诱芯之间间隔20m,稻田周边放置低浓度(10μg/μl,10μl)诱芯,稻田中央放置高浓度(100μg/μl,10μl)诱芯。诱芯内加溶剂石蜡油的设为对照组,加水杨酸甲酯的为处理组。

(3)统计对照组和处理组之间的蜘蛛数量差异。具体的调查统计方法为: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个点内3次重复,每次重复调查5×3丛,计算水稻百丛中蜘蛛数量;调查时间为悬挂诱芯后第二天,然后每隔一个星期调查一次,一共调查四次,统计的蜘蛛数量为四次调查的平均每100株水稻上的蜘蛛数量。

2、结果

(1)由表2数据可知,在不同的测试时间内,处理区(水杨酸甲酯诱芯)田间水稻的蜘蛛数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区(石蜡油);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处理区引诱的蜘蛛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在测试时间4时,每100株水稻的蜘蛛平均为80只,和前面三次测试时间比下降较为明显,表明诱芯的有效期为1个月左右。

表2不同测试时间内平均100株水稻上的蜘蛛数量

(2)另外,由表3数据可知,在不同测试地点含有水杨酸甲酯诱芯的稻田蜘蛛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水杨酸甲酯对稻田的蜘蛛有引诱作用,且说明水杨酸甲酯诱芯不受地域限制,对蜘蛛的引诱行之有效。

表3不同测试地点平均100棵水稻上的蜘蛛数量

(3)田间蜘蛛密度调查中,低浓度诱芯和高浓度诱芯对稻田蜘蛛的引诱效果如表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诱芯对稻田蜘蛛的引诱效果显著好于低浓度诱芯,整体上显示出引诱效果随着水杨酸甲酯浓度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调整适宜的水杨酸甲酯浓度或含量可制备出有效诱捕稻田蜘蛛的引诱剂或诱芯。

表4不同测试时间内不同浓度诱芯平均100株水稻上的蜘蛛数量

实施例3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和引诱器的制备

制备一种稻田蜘蛛引诱剂诱芯,方法包括:以橡胶或滤纸为载体,将200mg水杨酸甲酯溶入2ml石蜡油制成溶液,取出10μl至于缓释橡胶中,待溶剂挥发后,得到所述水杨酸甲酯引诱剂诱芯。将诱芯用细线拴牢,然后穿过直径为5cm敞口的塑料杯底部,把细线系在水稻苗上,塑料杯距地面10cm左右,塑料杯开口朝下,制成引诱器。

将引诱器置于稻田中后,即可增加稻田蜘蛛的空间密度,以防治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害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