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9229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雷竹是禾本科,刚竹属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1999年在乐山市种成功。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我国主要分布在29~30°,18~120°的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即浙江的临安、余杭、德清和安徽的宁国等县市,其中浙江临安为中心产区。

雷竹的地下茎属单轴型,竹杆散生,分枝二叉。杆高6-10米。胸径4-8厘米,节间长15-20厘米。杆箨光滑无毛,有较密的褐斑,无箨耳及遂毛,箨舌中度发达,两侧下延,叶反转皱折。雷竹新杆节下有一圈白粉环,近节下缩小变细,中部肿胀变粗,这种现象在培育好的竹林中较明显。雷竹每小枝多数5-6叶,多达9-10叶。竹叶狭小且瓦状卷曲。

雷竹性文雅,质脆弱,喜肥沃,怕积水,鞭细根少。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份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份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雷竹以1年为一个周期,连年出笋。在年平均温度15.3℃、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在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有充足的降水,雷竹能忍耐-13.1℃的低温,但大雪往往对雷竹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是雷竹竹杆壁薄性脆,易遭雪压折断。雷竹对土壤要求为疏松的沙质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雷竹要求纯林栽培,集约经营,不宜与其它竹类混栽。

雷竹的需肥特点及规律

根据雷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4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生长。竹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产竹量的增多,逐年适当增加。1年施肥3-5次,一般亩产500公斤竹笋需n20公斤、(p2o5)4公斤、(k2o)8公斤。雷竹林可使用各种肥料,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中,大元素以氮为主,磷、钾为辅,中微量元素以硅、钙、镁、硼为主。根据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缺什么补什么,实行科学配方,合理施肥,减少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能满足竹笋在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成分需求,竹笋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及作用为:

1、氮素

氮素是合成蛋白质等重要大分子物质的原料,是遗传物质、叶绿素和其它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氮素是酶和多种微生素的组成成分,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氮素来维持生命。氮是保证雷竹正常生长发育,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2、磷素

磷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是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作物体内很多磷酯类化合物和多酶分子中都含有磷,对作物的代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p是膜、核酸、核苷酸衍生物(atp、nad、nadp、fmn、fad、coa等)的合成原料,参与糖代谢(光合、呼吸、合成、分解、转变、运输等)、脂代谢(coa、atp等),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雷竹多发壮芽。

3、钾素

钾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份,主要呈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它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促进光合作用,还可以促进氮代谢,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钾调节细胞的渗透压,调节植物生长和经济用水,增强植物的抗不良因素(旱、寒、病害、盐碱、倒伏)的能力。钾还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4、中微量元素

植物中含量为0.1%~0.5%的元素称为中量元素,钙、镁、硫三种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分别为0.5%、0.2%、0.1%,故被列为中量元素。最近的研究发现,硅是继n、p、k之后的第四大必需元素,也列入中量元素的范围。含量介于2×10-7~2×10-4mg/kg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钙、镁、锌、硼、锰、钼、铜、铁、硅等9种。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应的变化。因存在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近20多年来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急剧增加,而随作物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却没有得到系统的补给,所以目前缺乏中微量元素地区的作物、土壤越来越广泛,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硅、钙、镁、锌、硼、等在植物体内非常活跃。当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中某种中微量元素不足时,植物会出现“缺乏病状”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竹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往往会得到极为明显的增收效果。因此对竹笋施肥,土壤要调理,元素要齐全,比例要协调,施肥要适时,方法要得当,才能实现土壤、肥料的养分供应与作物达到优质高产的养分需求的平衡,得到优质高产的竹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为有机无机生态肥,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肥料,它将酶肥、生物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四种肥料结合起来,使生物肥的增效、促效作用与有机肥的缓效、长效,无机肥的速效、高效相互结合,具有急缓相济、优势互补、养分全面、均衡持久的优点,有利于竹笋的优质高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雷竹植株密度大,根系发达,产量高,需肥量比较大。再加上根干枝叶的生长、笋芽分化、淋洗流失和土壤固定,每年应补充的纯元素应比这大2倍以上。过去种雷竹都不施肥,显然单靠土壤供应这是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竹笋在生长过程中除对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需要量大,对微量元素也需要全面。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2-8重量份生物菌肥、10-45重量份有机肥、5-10重量份酶制剂和、10-40重量份无机肥;

所述有机肥为质量比为3:1的糖渣和木质素。有机肥具有缓释、长久的优点,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改善作物品质。

所述酶制剂为质量比为2:1的金属蛋白酶和聚碳酶。金属蛋白酶其主要作用是使作物的养分吸收提高之外,增加抗病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能力。特别对重茬病害和缺素症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效果很好。聚碳酶是通过活性物质吸收固定空气中二氧化碳,使作物根系及二氧化碳浓度增强从而加强植物光合作用,同时调节植物体内碳氮比,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本发明采用质量比为2:1的金属蛋白酶和聚碳酶混合物作酶制剂,能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其抗病害和抗逆性最佳,同时能提高竹笋的品质和产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料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速效与长效相结合;同时将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均匀混合制成复混肥。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是竹笋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他们对竹笋发芽生长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有利于竹笋的优质高产。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菌肥为巨大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能解磷解钾,抗病促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机肥为氮、磷和钾肥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氮肥为由质量比为1:2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在促进竹笋、竹林生长上的应用。

作为优选,所述应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长笋肥:每年2月,自然笋生长期,采用雨天撒施肥法向竹林施以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在雨天每亩撒施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35~45kg;

(2)长鞭肥:每年5~6月份,采用撒施深翻施肥法向竹林施以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90~110kg,结开深翻,把肥料翻入土中,促进新竹鞭生长快,生长粗壮;

(3)催芽肥:9月开始长芽,分别采用撒施方法向竹林施以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35~45kg,雨天撒施或干旱时每千克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兑水5~10吨全园浇灌;

(4)孕笋肥:10~11月上旬施孕笋肥,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撒施90~110kg,结开整地,把肥料浅翻入土中,再以撒施量每亩1~2吨的牛猪栏肥或鸡鸭粪,撒在竹林地表,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长大、长粗;

(5)长笋肥:每年12月,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35~45kg;

(6)根外追肥:每年5月底6月初,结合防治竹小蜂,分别将叶面肥料和杀虫剂溶解在水里配成所需要的浓度液肥,用喷雾器细致地喷布在竹叶上。使肥液通过各部器官的气孔(主要是叶背上的气孔)进入竹体,增强光合作用。

更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叶面肥料由质量比为6:1:2:0.2~0.3:0.1~0.4:0.1~0.5:0.01~0.1的氮肥、磷肥、钾肥、硅肥、钙肥、镁肥和硼肥组成,,所述氮肥为由质量比为1:2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

更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杀虫剂为乙酰甲胺磷。

更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叶面肥料、杀虫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800~1000。

更优选,所述的氮肥为硝态氮和铵态氮,磷肥为钙镁磷肥,钾肥为氯化钾,硅肥为水溶性硅肥,钙肥为过磷酸钙,镁肥为硫酸镁,硼肥为硼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提供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将生物肥、有机肥和无机肥三种肥料按配方比例混合起来,使生物肥的增效、促效作用与有机肥的缓效、长效,无机肥的速效、高效相互结合,急缓相济,优势互补,养分全面,均衡持久。

2、本发明通过不同肥料的比例、种类、用量、用法等的调节,实现土壤、肥料的养分供应与作物达到优质高产的养分需求的平衡,生产出来的竹笋个均量大质优,同时又不污染生态环境。

3、本发明所述的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能有效改善酸性化肥对土壤的生态环境破坏,能够使雷竹林地土壤得到修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ph值提高,钝化重金属,有害菌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竹笋生长所需的营养,让农民增收增产。

4、本发明所提供的竹林施肥方法,肥料利用率高,能满足竹笋在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成分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6重量份生物肥、35重量份有机肥、6重量份酶制剂和、30重量份无机肥;

所述有机肥为质量比为3:1的糖渣和木质素;

所述酶制剂为质量比为2:1的金属蛋白酶和聚碳酶;

所述的生物菌肥为巨大芽孢杆菌。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的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长笋肥:每年2月,自然笋生长期,采用雨天撒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在雨天每亩撒施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40kg;

(2)长鞭肥:每年5~6月份,采用撒施深翻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100kg,结开深翻,把肥料翻入土中,促进新竹鞭生长快,生长粗壮;

(3)催芽肥:9月开始长芽,分别采用撒施方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40kg,雨天撒施或干旱时每千克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兑水8吨全园浇灌;

(4)孕笋肥:10~11月上旬施孕笋肥,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撒施100kg,结开整地,把肥料浅翻入土中,再以撒施量每亩1吨的牛猪栏肥,撒在竹林地表,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长大、长粗;

(5)长笋肥:每年12月,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40kg;

(6)根外追肥:每年5月底6月初,结合防治竹小蜂,分别将叶面肥料和杀虫剂溶解在水里配成所需要的浓度液肥,用喷雾器细致地喷布在竹叶上。

步骤(6)中所述的叶面肥料由质量比为6:1:2:0.2:0.3:0.3:0.05的氮肥、磷肥、钾肥、硅肥、钙肥、镁肥和硼肥组成;所述的杀虫剂为乙酰甲胺磷。所述的叶面肥料、杀虫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900。

实施例2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2重量份生物肥、45重量份有机肥、5重量份酶制剂和、10重量份无机肥;

所述有机肥为质量比为3:1的糖渣和木质素;

所述酶制剂为质量比为2:1的金属蛋白酶和聚碳酶;

所述的生物菌肥为巨大芽孢杆菌。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的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长笋肥:每年2月,自然笋生长期,采用雨天撒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在雨天每亩撒施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35kg;

(2)长鞭肥:每年5~6月份,采用撒施深翻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90kg,结开深翻,把肥料翻入土中,促进新竹鞭生长快,生长粗壮;

(3)催芽肥:9月开始长芽,分别采用撒施方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35kg,雨天撒施或干旱时每千克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兑水5吨全园浇灌;

(4)孕笋肥:10~11月上旬施孕笋肥,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撒施90kg,结开整地,把肥料浅翻入土中,再以撒施量每亩1吨的牛猪栏肥,撒在竹林地表,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长大、长粗;

(5)长笋肥:每年12月,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35kg;

(6)根外追肥:每年5月底6月初,结合防治竹小蜂,分别将叶面肥料和杀虫剂溶解在水里配成所需要的浓度液肥,用喷雾器细致地喷布在竹叶上。

步骤(6)中所述的叶面肥料由质量比为6:1:2:0.25:0.1~0.4:0.1:0.01的氮肥、磷肥、钾肥、硅肥、钙肥、镁肥和硼肥组成;所述的杀虫剂为乙酰甲胺磷。所述的叶面肥料、杀虫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1000。

实施例3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8重量份生物肥、10重量份有机肥、5重量份酶制剂和、40重量份无机肥;

所述有机肥为质量比为3:1的糖渣和木质素;

所述酶制剂为质量比为2:1的金属蛋白酶和聚碳酶;

所述的生物菌肥为枯草芽孢杆菌。

一种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的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长笋肥:每年2月,自然笋生长期,采用雨天撒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在雨天每亩撒施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45kg;

(2)长鞭肥:每年5~6月份,采用撒施深翻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110kg,结开深翻,把肥料翻入土中,促进新竹鞭生长快,生长粗壮;

(3)催芽肥:9月开始长芽,分别采用撒施方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48kg,雨天撒施或干旱时每千克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兑水10吨全园浇灌;

(4)孕笋肥:10~11月上旬施孕笋肥,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撒施100kg,结开整地,把肥料浅翻入土中,再以撒施量每亩1吨的鸡鸭粪,撒在竹林地表,以提高土温,促进笋芽长大、长粗;

(5)长笋肥:每年12月,采用撒施的施肥法向竹林施以碱性雷竹专用配方肥料,施肥量为每亩45kg;

(6)根外追肥:每年5月底6月初,结合防治竹小蜂,分别将叶面肥料和杀虫剂溶解在水里配成所需要的浓度液肥,用喷雾器细致地喷布在竹叶上。

步骤(6)中所述的叶面肥料由质量比为6:1:2:0.3:0.4:0.5:0.1的氮肥、磷肥、钾肥、硅肥、钙肥、镁肥和硼肥组成;所述的杀虫剂为乙酰甲胺磷。所述的叶面肥料、杀虫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1:8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