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瓢虫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饲养柯氏素菌瓢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粉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是一类寄生于植物表面并产生白粉状病症的病原真菌。白粉病菌在危害植物时,以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并在表皮下不断扩张,植物受害部位逐渐退绿变黄,甚至全叶枯死。一般来讲,白粉病菌有较高的寄主专性,可分为专门感染花卉的白粉病菌类,如月季白粉病菌、菊花白粉病菌、玫瑰白粉病菌等;专门感染林木类植物的有万年青白粉病菌、槐树白粉病菌等;专门感染经济农作物的有黄瓜白粉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大麦白粉病菌等等。这些类别的白粉病均可周年发生,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严重损害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关于白粉病菌的防治技术,目前多采用农药或者抗霉菌素进行治理,这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由于反复使用这些传统药物,白粉病菌也会产生抗体,导致上述措施效果锐减。
柯氏素菌瓢虫,属于鞘翅目瓢虫科素菌瓢虫属,亦称黄瓢虫,是白粉病的克星。对柯氏素菌瓢虫进行大规模繁育,即获得了大量白粉病菌的天敌昆虫,再利用其治理植物白粉病害,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抗霉菌素的使用,不仅经济环保,而且长期效果更优。
目前,自然环境中的柯氏素菌瓢虫数量规模不大,并且关于室内饲养柯氏素菌瓢虫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饲养柯氏素菌瓢虫的方法,以大规模培育柯氏素菌瓢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饲养柯氏素菌瓢虫的方法,其是用人工复合饲料为柯氏素菌瓢虫种虫交配产卵补充能量,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作为柯氏素菌瓢虫幼虫的活体饲料。
其中,所述柯氏素菌瓢虫种虫可以在野外采集,在发生白粉病害的植株上获取;所述小麦白粉病菌来自感染了白粉病的小麦枝叶,并且在采集发生白粉病害的小麦枝叶之后,将其放入不通风的容器中,再添入新鲜的小麦枝叶供白粉病菌繁殖。
所述人工复合饲料,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进行配置:葡萄糖20%、果糖15%、大豆粉5%、蝇蛆蛋白粉10%、饲料级复合维生素0.2%、水49.8%。
具体实施方法:
将柯氏素菌瓢虫种虫雌雄各四只放入长、宽、高分别为30cm、15cm、10cm的养虫箱,待其交尾产卵并孵化,期间在养虫箱内放入人工复合饲料为种虫补充能量;再向孵化出的幼虫投喂被小麦白粉病菌感染的小麦枝叶,直至幼虫化蛹并羽化成虫;饲养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80%。
本发明针对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饲养柯氏素菌瓢虫的方法。第一、繁殖方法简单且易于操作;第二、作为活体饲料—小麦白粉病菌的寄主,小麦种植面积大,来源广,并且白粉病菌繁殖力很强,因此活体饲料易获得且廉价,利用该活体饲料最终获得了88%的幼虫成活率;第三、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人工复合饲料为柯氏素菌瓢虫种虫补充能量,可以获得更好的交配产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据此实施。
一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饲养柯氏素菌瓢虫的方法,其是用人工复合饲料为柯氏素菌瓢虫种虫交配产卵补充能量,再利用小麦白粉病菌作为柯氏素菌瓢虫幼虫的活体饲料。
其中,所述柯氏素菌瓢虫种虫可以在野外采集,在发生白粉病害的植株上获取;所述小麦白粉病菌来自感染了白粉病的小麦枝叶,并且在采集发生白粉病害的小麦枝叶之后,将其放入不通风的容器中,再添入新鲜的小麦枝叶供白粉病菌繁殖。
所述人工复合饲料,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进行配置:葡萄糖20%、果糖15%、大豆粉5%、蝇蛆蛋白粉10%、饲料级复合维生素0.2%、水49.8%。
将柯氏素菌瓢虫种虫雌雄各四只放入长、宽、高分别为30cm、15cm、10cm的养虫箱,待其交尾产卵并孵化,期间在养虫箱内放入人工复合饲料为种虫补充能量;再向孵化出的幼虫投喂被小麦白粉病菌感染的小麦枝叶,直至幼虫化蛹并羽化成虫;饲养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80%。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不仅仅限于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其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易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此处描述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