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菌草分层治理洪积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4858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菌草分层治理洪积扇的方法,属于洪积扇的生物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洪积扇是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并携带砾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现有对洪积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泥沙与养分输移规律、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砂砾岩体储层构型研究等方面,而对洪积扇的生物治理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菌草分层治理洪积扇的方法,其利用生物特性差异显著的两类菌草,采用育苗移植、扦插、条栽等方法,根据洪积扇地的特点分层进行治理,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菌草分层治理洪积扇的方法,是根据洪积扇地的特点,采用“巨菌草”和“绿洲1号”作为治理洪积扇的菌草品种,在洪积扇的扇顶、扇中及扇缘进行分层种植,以达到治理的效果;所述分层种植包括以下三部分:

1)在洪积扇扇顶至山麓20-30m处,采用育苗移栽鱼鳞穴式种植“绿洲1号”,种植穴间距为1-1.5m,穴深为30-40cm;本层处理可有效缓解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减缓减少泥沙冲刷力度,以提高土壤抗剪强度,保水固土;

2)在洪积扇扇中,等高线间作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绿洲1号”采用育苗移栽,“巨菌草”在高寒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采用扦插或条栽,穴间距为0.8m,穴深为30~40cm,“巨菌草”和“绿洲1号”呈梅花形种植,种植5-10行。本层处理主要起到蓄水、阻沙、固土的作用,可截留70%以上的水及90%以上的泥沙;

3)在洪积扇扇缘,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巨菌草”和/或“绿洲1号”,如发展菌草畜业,选择巨菌草,如发展造纸、板材等产业,选择绿洲1号;巨菌草种植密度为1500-2000株/亩,绿洲1号种植密度为1200-1500株/亩。

狼尾草属菌草品种“巨菌草”生长速度快(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生长速度为5-6cm/d)、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生物量大;芦竹属菌草品种“绿洲1号”不仅生长速度快(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生长速度为10cm/d),且耐寒(在极端最低气温-17℃可越冬)、耐旱、耐盐碱、抗埋压能力强。将这两种菌草用于洪积扇的治理,不仅见效快、效果好,且综合效益高。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一、生态效益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洪积扇的新方法,其不仅可有效固土固沙,而且可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地生产力。

二、见效快。在适合季节种植菌草能有效控制泥沙流失,当年即可治理洪积扇。

三、经济效益高。用菌草治理洪积扇,种植三个月后菌草就可采割,并用作香菇、银耳、毛木耳、杏鲍菇、竹荪、灵芝等多种食药用菌的菌料,或牛、羊、马等牲畜的饲料,还可用作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可有机地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以青海省贵德县尕让乡松巴村示范地(海拔2353米,北纬n36°、东经e101°)洪积扇为例实施治理:

1)在洪积扇扇顶至山麓25m,采用育苗移栽鱼鳞穴式种植“绿洲1号”,种植穴间距为1m,穴深为40cm;

2)在洪积扇扇中,等高线间作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穴间距为0.8m,穴深为40cm,“巨菌草”和“绿洲1号”呈梅花形种植,种植10行;

3)在洪积扇扇缘,“巨菌草”种植密度2000株/亩。

本发明在洪积扇扇顶、扇中、扇缘采用“巨菌草”与“绿洲1号”进行分层治理,其中,巨菌草生长132天的鲜草产量9.23吨/亩,粗蛋白含量12.5%,绿洲1号二年生产量达到8.7吨/亩;种植菌草后洪积扇泥沙流失量减少90%以上,水流失量减少70%以上。

实施例2

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路居镇下坝村示范地(海拔2025米)洪积扇为例实施治理:

1)在洪积扇扇顶至山麓20m,采用育苗移栽鱼鳞穴式种植“绿洲1号”,种植穴间距为1m,穴深为30-35cm;

2)在洪积扇扇中,等高线间作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穴间距为0.8m,种植穴深为30-35cm,“巨菌草”和“绿洲1号”呈梅花形种植,种植10行;

3)在洪积扇扇缘,“巨菌草”种植密度为2000株/亩,“绿洲1号”种植密度为1200株/亩。

本发明在洪积扇扇顶、扇中、扇缘采用“巨菌草”与“绿洲1号”进行分层治理,其中,巨菌草生长120天的鲜草产量18.5吨/亩,粗蛋白含量10.5%,绿洲1号产量12.6吨/亩;种植菌草后洪积扇泥沙流失量减少90%以上,水流失量减少7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草分层治理洪积扇的方法,属于洪积扇的生物治理领域。其根据洪积扇地的特点,利用生物特性差异显著的“巨菌草”和“绿洲1号”作为菌草品种,通过在洪积扇的扇顶、扇中及扇缘进行分层种植,以达到治理的效果。本发明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菌草组合起来,用以治理洪积扇,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且种植的菌草可作为栽培食药用菌的原料或饲喂牛、羊、兔、猪等的饲料,从而可与栽培食药用菌、养殖业等方面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技术研发人员:林占熺;林冬梅;蔡杨星;林兴生;林辉;王伟东;张双双;张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12
技术公布日:2018.0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