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696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稻培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产量高等优良品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水稻秧苗方式主要是在水田里进行苗圃培养,但是,在水田里进行苗圃培养的方式,存在泥土的养分可能不均、不利于鉴定结果的判定,以及水田里秧苗的生长环境不易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通过培养罐、培养板和箱体的作用,具有水分、营养成分更均衡,利于控制水稻秧苗的生长环境的优点,解决了泥土的养分可能不均、不利于鉴定结果的判定,以及水田里秧苗的生长环境不易控制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和培养板;

所述培养罐为圆筒结构;所述培养罐上表面设置有一限位环;所述培养罐一表面开有若干第一贯穿孔;所述培养罐周侧面圆形阵列有圆形孔;所述培养罐内表面设置有若干圆柱;所述圆柱另一表面固定有一圆片;所述圆片一表面开有若干第二贯穿孔;

所述培养罐周侧面与培养板的第三贯穿孔滑动配合;

所述培养板一表面矩形阵列有第三贯穿孔;所述培养板一表面固定有若干支架;所述培养板一表面固定有若干限位板;所述支架为u型结构;所述限位板一表面开有一第一限位孔;

所述培养板周侧面与箱体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孔通过卡销与箱体的第二限位孔配合;所述箱体上表面固定有若干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表面开有若干第二限位孔;所述箱体周侧面分别固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的高度为0.5mm~2mm;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直径长度与第二贯穿孔的直径长度比例为3:1;所述培养罐内径长度与圆片的直径长度比例为1:0.8;所述限位环周侧面的直径长度比培养罐外径长度大3mm~10mm;所述培养罐的作用是,方便将个别的秧苗样本拿出,进行取样分析和实验,以及发现个别生长状况特殊时,拿出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放回去,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对秧苗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所述圆片的作用是,有利于秧苗根系围绕在圆片和圆柱表面,以及穿过第一贯穿孔向外生长,有利于秧苗为直立状态,不易倾倒、歪曲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贯穿孔的直径长度比培养罐内表面直径长度大1mm~2mm;所述培养板的作用是,有利于对秧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实验,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表面开有一凹槽;所述箱体内表面开有若干矩形孔;所述凹槽的作用是,避免进水管的水流过大时,对秧苗造成倾斜和损伤的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罐内表面底部可开有一圆形槽道,有利于存储水分,避免出现秧苗缺水的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有开关阀门,有利于控制箱体内的营养液的水面高度;所述箱体上端面的两侧可固定有照明装置,在天气不佳的时候,提供光照,以及提供稳定光照强度的环境;所述箱体周侧面的上半部分采用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具有透光的特点,同时,提高了箱体的抗冲击性、承载能力;所述箱体内表面可设置有一水位报警装置,具有提醒水位变化的优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培养罐、培养板和箱体的作用,具有水分、营养成分更均衡,利于控制水稻秧苗的生长环境的优点,解决了泥土的养分不均、不利于鉴定结果的判定,以及水田里秧苗的生长环境不易控制等问题。

2、本发明通过培养罐的作用,方便将个别的秧苗样本拿出,进行取样分析和实验,以及发现个别生长状况特殊时,拿出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放回去,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对秧苗不会造成任何损伤;通过圆片的作用,有利于秧苗根系围绕在圆片和圆柱表面,以及穿过第一贯穿孔向外生长,有利于秧苗为直立状态,不易倾倒、歪曲的优点。

3、本发明通过支架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培养罐的培养板高度,方便改善箱体内的气体流通性,调节培养罐内营养液的水位高度;支架对培养板四周有限位作用,具有稳定培养板在箱体内的稳定性的优点。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培养罐和培养板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培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培养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培养罐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培养罐,2-培养板,3-箱体,4-卡销,101-限位环,102-第一贯穿孔,103-圆形孔,104-圆柱,105-圆片,106-第二贯穿孔,201-第三贯穿孔,202-支架,203-限位板,204-第一限位孔,301-第二限位孔,302-限位柱,303-进水管,304-出水管,305-凹槽,306-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水稻秧苗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1和培养板2;

培养罐1为圆筒结构;培养罐1上表面设置有一限位环101;培养罐1一表面开有五第一贯穿孔102;培养罐1周侧面圆形阵列有圆形孔103;培养罐1内表面设置有五圆柱104;圆柱104另一表面固定有一圆片105;圆片105一表面开有五第二贯穿孔106;

培养罐1周侧面与培养板2的第三贯穿孔201滑动配合;

培养板2一表面矩形阵列有第三贯穿孔201;培养板2一表面固定有两支架202;培养板2一表面固定有两限位板203;支架202为u型结构;限位板203一表面开有一第一限位孔204;

培养板2周侧面与箱体3内表面滑动配合;限位孔204通过卡销4与箱体3的第二限位孔301配合;箱体3上表面固定有两限位柱302;限位柱302一表面开有五第二限位孔301;箱体3周侧面分别固定有进水管303和出水管304。

其中,圆柱104的高度为0.5mm~2mm;第一贯穿孔102的直径长度与第二贯穿孔106的直径长度比例为3:1;培养罐1内径长度与圆片105的直径长度比例为1:0.8;限位环101周侧面的直径长度比培养罐1外径长度大3mm~10mm;培养罐1的作用是,方便将个别的秧苗样本拿出,进行取样分析和实验,以及发现个别生长状况特殊时,拿出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放回去,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对秧苗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圆片105的作用是,有利于秧苗根系围绕在圆片105和圆柱104表面,以及穿过第一贯穿孔102向外生长,有利于秧苗为直立状态,不易倾倒、歪曲的特点;。

其中,第三贯穿孔201的直径长度比培养罐1内表面直径长度大1mm~2mm;培养板2的作用是,有利于对秧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实验,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干扰。

其中如图3所示,箱体3内表面开有一凹槽305;箱体3内表面开有五矩形孔306;凹槽305的作用是,避免进水管303的水流过大时,对秧苗造成倾斜和损伤的状况。

其中,培养罐1内表面底部可开有一圆形槽道,有利于存储水分,避免出现秧苗缺水的状况。

其中,箱体3的进水管303和出水管304设置有开关阀门,有利于控制箱体3内的营养液的水面高度;箱体3上端面的两侧可固定有照明装置,在天气不佳的时候,提供光照,以及提供稳定光照强度的环境;箱体3周侧面的上半部分采用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具有透光的特点,同时,提高了箱体3的抗冲击性、承载能力;箱体3内表面可设置有一水位报警装置,具有提醒水位变化的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